孩子发烧肚子疼原因竟是它

我家孩子已经发烧三四天了,吃了退烧药没多久,又开始烧起来,而且孩子还嚷着说肚子疼,昨天晚上闹到了半夜。

他姥姥姥爷还一个劲的说我没照顾好,我真的快顶不住了。

——贝贝妈

昨天收到了贝贝妈的留言,看着那一字一句真的心疼,曾经多少个夜晚,我也是这么熬过来的,更数不清遇到过多少宝妈,和她一样。真的只有孩子健健康康,作为妈妈才能够安心。

辨别宝宝积食的方法

闻口气

宝宝积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会有口气。如果妈妈闻到宝宝的口腔有异味,比如有臭臭或酸臭的气味,那么就可能是孩子吃的过多,已经消化不良了。除了闻口气,家长还要留意孩子打嗝时的味道。如果平时没口气,却在打嗝时反出酸臭味。那要引起注意,此时处理孩子消化问题会更容易些。

看舌苔

孩子积食的话,就会出现舌苔厚而白,嘴唇很红。

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也可能是积食的表现。

看孩子的鼻翼

孩子的鼻翼两侧隐约有青痕,类似青筋。如果平时没有,忽然出现,那离食积也很近了。

看食欲和肚子

宝宝忽然食欲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宝妈们可以通过摸摸宝宝的肚子来判断。如果肚子鼓鼓的、硬硬的,这是积食出现的基本表现。

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

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因此,就会上攻到扁桃体,小孩子就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呼吸道感染。

晚上睡觉不踏实

孩子积食晚上睡觉就爱翻来滚去。比较小的孩子,在睡觉的时候还哭闹,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观察大便

大便很臭(可能是酸臭),也可能是积食的表现。积食大便不正常(不顺畅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刚开始拉稀臭,拉几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别臭;大便颜色也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积食,顾名思义,也就是体内积滞了过多的食物。这些症状不一定全部都有,但是符合的越多,积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也就越严重。为什么孩子会积食发烧呢?可能很多宝妈都知道孩子容易积食,但并不知道积食了还会导致发烧!先简单说下孩子积食的问题,孩子本来就“脾常不足”,各个脏器也处于发育期,容易饿,又不懂得控制食量。再加上爸爸妈妈或家里老人,总担心孩子营养不够,使劲给孩子吃东西,还是些难消化的食物,往往会超过脾胃的运化能力。这样就非常容易变成食物残渣停留在胃肠道里,从而导致积食。这一旦积食了,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体内的水湿垃圾不能及时排出,而堆积在体内。久而久之,垃圾堆积过多,就容易在体内产酸产热,从而引起发热的现象。另一方面,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发烧,第一反应便是孩子着凉感冒了,于是退烧药、退烧针、抗生素等,张口就来。殊不知,背后原因可能是积食。以上方法对积食发热没有任何用处,反而导致积食越来越严重,使得体内脾胃运化更艰难,发烧就进一步加重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发烧一直反复不好的原因。相信看到这儿的家长,都已经明白,积食发热是怎么回事了,那到底该怎么调理?小编给大家一些可以实操的建议!调理积食发烧必做这2步1

揉揉小肚子

积食发烧了,首先要想办法帮孩子把积滞的食物残渣排泄出来,或者消化掉,这时候揉腹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仰卧在床上,屈曲双膝,两手搓热后,左手平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顺结肠走形方向)按揉。每天做2~3次,每次5~10分钟。有助于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不过要注意,力度不能过大,要适当。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可以鼓励他多爬多动,大一点的孩子就做一些户外运动,例如散步、慢跑等。这些都有利于加快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残渣的排泄。但一般食物从胃到小肠,再到大肠,到最后排泄出来,至少需要一天,而积食的时候,肠胃道就像交通堵塞,这个过程会更加缓慢。即使加强了运动,这个过程也可能需要两三天左右,所以家长不能太过着急。2

少吃一点

小编知道,大家都怕饿着孩子,当发烧前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时,就更想着让孩子多吃些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比如说肉类、奶类。这恰恰就是一个误区,不但加重胃肠道的负担,还会进一步的影响消化功能。所以,少吃的第一层意思,就是量要减少!七分饱刚刚好,注意反馈式喂养,当孩子不想吃时就停下,想吃时再吃。第二层意思,是少吃容易引起积食的食物,主要是以下4类:1、肉类,例如常见的猪、牛、羊和鸡肉等;2、奶类,牛奶或者各种配方添加奶粉;3、不容易吸收的面食,或者粘、腻、甜的食物,比如糯米面做成的各种食物,未经发酵的面食、各种软糖等;4、冰激凌和碳酸饮料等冷饮。这些冷饮本身不会引起积食,但是胃肠道吃了冰冷的东西以后,会降低消化能力。同时碳酸饮料分解出来的二氧化碳,也会损伤胃粘膜,容易间接诱发积食。这四种在积食发烧期间,一定要少吃或是不吃,就算是平时,也要适量吃!那么这时候最应该吃什么呢?易消化的面食、粥类就是很好的选择,例如面汤、小米粥、大米粥、面包、馒头等。这些都是最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直接转化为葡萄糖,满足人的最基本需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陈晓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bb/10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