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几经验宝宝发烧怎么办克几中医经验

  应对宝宝发烧,是每个为人父母的必修课。当宝宝发烧时,你可能惊慌失措、手忙医院跑。面对正在发烧的宝宝,许多家长心急如焚,恨不得宝宝吃了药,体温马上降到正常。

怎样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克几大夫”教您如何应对宝宝的发烧

其实,发烧本身只是一种症状,而非一种疾病,它代表着身体对抗外来病原体侵袭所出现的正常反应,有的时候也不一定是由感染引起。孩子比大人更容易发烧,为什么?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比成人活跃得多,他们正处于迅速生长期,小身体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可能表现为发烧。

发烧的原因: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宝宝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其中呼吸道病毒感染(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占70%-80%。

中暑、肿瘤、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病等非感染性疾病也会引起发烧,必须找医生就诊。

另外宝宝萌牙时、接种疫苗后,以及第一次入幼儿园后,大量的情绪刺激会等等,也会引起发烧,体温一般不超过38.5°C,如果精神活跃,食欲旺盛,宝宝哭闹不厉害,就无需特殊处理,多给宝宝喝些开水就行了。

发烧的机理:

如果是由于病原菌(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引起的发热,当这些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启动抵御病原菌,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抵御反应,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所以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过程很消耗人得体力,病人就会嗜睡、乏力。

所以家长别对退烧太心急,其实发烧不是“敌人”,而是帮助宝宝康复的“战友”。感染性的发热绝大多数可以在一周内退热,甚至痊愈,对抗感染的过程,会反复发烧,发热1~2天退热是正常的,多数发热要3~4天,5~7天退热也是允许的。

发烧的程度:

低烧:指体温在37.5℃~38℃

中等度发烧:体温在38.1℃~39℃

高烧:指体温在39.1℃~40.4℃

超高烧:体温在40.5℃以上

发烧的处理方法

一、一般处理:

体温低于38.5℃。即使有轻度流涕,但没有咽痛、呕吐、腹泻等明显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样吃、照样睡及照样玩,就不必着急地送孩子就医,更没必要使用退烧药,只需多帮宝宝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多喝点水即可。但若有热性痉挛(高热惊厥)病史的宝宝则需积极的治疗。

二、哪些症状应找医生就诊呢?

1.体温低于38.5℃,合并严重流涕、咳嗽、腹痛、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

2.持续发烧超过3天以上。

3.发热超38.5℃。

建议医师检查,如果考虑病原菌感染引起发烧的,不要怕麻烦,也不要心疼宝宝痛,尽量扎手指行血常规和肺炎支原体检查,区分病毒、细菌、支原体,针对不同的感染的原因,选用不同抗病毒,抗菌,抗支原体等不同药物来治疗,而不是所有发烧都使用抗生素。大部分宝宝的发烧都是病毒感染引起,滥用抗生素对宝宝的身体损害比扎个手指严重得多喔!

(我家宝宝10岁了,很少感冒发烧,即使偶尔发烧,也就是多喝点水,吃点中药就能很快痊愈。从小到现在,只因为细菌感染性肠炎便血给吃过一次抗生素。)

儿童常用的退烧药物

1、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儿和儿童高热时的首选退热药。它的解热作用缓和、副作用少、吸收迅速完全为特点。有口服剂和栓剂(塞肛用)。

  2、布洛芬(美林),退热速度快,效果显著,且退热持续时间可维持6~8小时,副作用小,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

可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不但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可选择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后6小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当宝宝服用一种药物如果在5分钟内出现呕吐,应该选择另外一种药物。

强烈反对应用糖皮质激素(俗称: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可的松等)来退烧,虽然退热效果显著,但对于一些诊断尚未明确的疾病,迅速降温可能会出现低温现象,甚至掩盖原发病,加重感染,延误治疗时机。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功能,反复应用会使宝宝免疫力低下,感冒发烧症状反复迁延。

滥用激素,医生固然有责任,但是对于家长过高的退热期望,很多医生逼于无奈,家长甚至很可能还会感谢这位医生“药到病除”。相反,一个坚持原则医生,苦口婆心地跟家长解释,换来的只是家长的一句不耐烦——“我现在只要把体温降至正常!”家长的基本健康知识缺乏,也是激素滥用的又一帮凶,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个人建议39℃以上才服退烧药(有高热惊厥史除外),39℃以下口服结合中药和中药浴就能很好解决问题。

三、医院处理呢?

  1.高烧40℃以上(3个月内宝宝39℃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现高热惊厥(抽筋)。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孩子呼吸时喉咙有喘鸣声。

  5.感冒后孩子呼吸加快(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呼吸次数每分钟≥60次,2个月至1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50次,1~4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40次),可能引发了轻度肺炎。

  6.孩子呼吸加快并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口唇发紫,可能是重度肺炎。

引起宝宝高烧的疾病以下常见:流感、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幼儿急疹、中毒性痢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等。医生会根据病情安排宝宝服药、门诊输液或住院治疗。

如果出现以下几种严重的情况,医生会根据病情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这是病情必须,家长也没必要闻之色变,过度抗拒影响治疗。

1.重症感染:如重症脑膜炎、败血症、脓毒性休克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持续高热:其他解热药物无效时。

4.中枢热:应用物理降温无效时。

高热情况下,注意降低体温,防止宝宝高热惊厥,除吃退烧药外,还可以结合贴退热贴、冷敷、37℃左右温水搽浴、38~40℃之间温水澡等。还要注意多喝水。小婴儿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浴,没有表达能力的婴幼儿不建议使用冰敷。

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发热,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内伤发热,常见有阴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等。

中医同样认为:发烧是人体正邪交争,正气全力抗邪的重要表现,不要见烧退烧,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好,问题就不大。

下面主要介绍宝宝常见的外感发热:

克几大夫建议:

相对于西医的实验室检查及对症处理,中医更讲究的是辨证论治,须望闻问切,在了解宝宝的面色、舌苔、声音、饮食、大小便等全方面情况,进行辨证,诊断出是哪种证候,使用不同的方药。

辨证错误的情况下,不但治疗无效,甚至可能会加重病情,发烧更严重或迁延不愈喔!例如:宝宝如果是风热外感,辨证错误,考虑风寒,使用了麻黄汤或桂枝汤,必然宝宝体温会比原来更高。中成药如板蓝根冲剂、蓝芩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感冒冲剂等一样要辨证使用,不能乱吃哦!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网传的什么偏方,什么感冒发烧一吃就好,不要相信,延误病情不说,不定会加重病情!

如何区别风寒风热:家长可以从宝宝以下几个方面鉴别(建议尽量由医生去判断喔)

风寒:怕冷、低烧、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白痰、口不渴或喜喝热水

风热:高烧、微怕风、头胀痛、有汗、喉咙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冷饮、舌红

食疗:如果是轻度的感冒发烧,在能分辨是风寒风热的情况下,食疗有一点的帮助。

风寒:薄荷芫荽葱头生姜粥、薄荷苏叶生姜粥、生姜红糖水等

风热:西瓜汁、荷叶粥、生芦根粥、菊花茶等。

饮食方面:

多喝水,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饮食要相对清淡,可吃清淡点的肉汤肉粥。尽量不吃蛋、鱼、虾等高蛋白类食物,辛辣燥热的食物更是要禁忌。平时喝的牛奶可以适当冲淡点。

中药药浴:

中药药浴是良好的绿色疗法,下面是克几大夫常用的药浴方,针对不同表证可选择:

风热:薄荷30克、荆芥30克、青蒿30克、浮萍30克、生姜20克

风寒:葱白10克、麻黄15克、白芷20克、紫苏30、生姜20克

风湿:藿香30克、艾叶10克、紫苏30克、薄荷30克、生姜20克

大锅煮开5-10分钟,凉至或添加凉水至38~40℃温水泡浴5-10分钟。

“捂汗”正确吗?

克几大夫认为:关于“捂汗”其实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非常错误的,特别是高烧的情况下,会加重病情损害机体,甚至出现高热惊厥!

只有在“太阳表虚证”(感风寒、头痛、畏疯、怕冷、微热等)特殊情况下才适合服用桂枝汤后捂汗,而且强调要微微出汗,绝不可大汗淋漓。

很多家长认为中医是慢郎中,宝宝高烧的情况一定要用西医才行,其实这真是误解。克几大夫在门诊接治的许多病例,中药口服合并中药外浴,效果相当不错,而且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明显缩短发烧时间,减轻不适症状,而且吃中药退烧后反复再烧回来的情况极少喔!

特别是针对常见感冒病毒感染的发烧,中医有绝对优势!

克几大夫认为:

开给宝宝的中药,剂量宜小,中病即止。中医治疗宝宝发烧,最重要是辨证准确,就能手到病除、事半功倍!宝宝的脏腑娇嫩,过大剂量的药物影响了脾胃功能,宝宝的毛病就开始多起来!

保护好宝宝的脾胃很重要喔!

敬请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最好
用什么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bb/1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