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我说过,一个女人,可以旺三代,女人多学一些中医药知识,对一个家庭的健康,非常的重要。
中国家庭,绝对多数“男主外,女主内”,相夫教子的重任都落在了母亲的身上,更何况现代的女子,大多也有一定的职业,所以外头屋内两头挑,女人更为不易。
尤其是孩子感冒发烧,当母亲的更是揪心万分,恨不得自己去替孩子发烧。
所以,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好妈妈,应懂得一定的医学知识,准确地观察孩子的病情,正确收集孩子疾病的信息。
那么,在头疼感冒中,最害怕的就是“发烧”,感冒发烧和感冒不发烧,当妈的心情,绝对是不一样的。
好的,我们接下来讲,如何在感冒初期,对症调理,让孩子尽量避免发烧?
绝大多数感冒都是由寒引起的,外感风寒感冒的一般有五个阶段:
一、体表阶段。
受寒症状:
1、打喷嚏。
2、流清鼻涕、轻微咳嗽。由鼻涕的顔色判断寒邪侵入人体的程度。清鼻涕——体表,黄鼻涕——渐入体内。
3、头疼。头疼的几个部位:前额疼——与脾胃相关,两侧——与肝胆相关,后脑勺及后颈椎——与感冒相关;
4、身体怕冷、怕风,手脚冰凉
外寒侵袭体表,需要干预,因这个症状表现的过程少则几小时,长则几天,如不及时消除,就会转化为下一个阶段,进入外寒里热的阶段。
体表阶段消除感冒症状的方法:以给身体加热的方式,让气血运行增速:
1、(紫)苏叶儿水。用开水泡水或水煮开喝,趁热喝,不愿喝的小儿,可煮水泡脚或洗澡;
此时,应切忌饥饿时发汗,空腹时是发不出汗的,应喝点热粥或热汤等,以免心慌或低血糖;
2、成人可喝碗胡辣汤等偏热的东西发汗,有的人喜欢用可乐姜汤,但是发汗解表,还是胡辣汤效果更佳;
3、温暖后背心。艾灸也可,热水袋也行,不要直接贴着背,以免低温烫伤。中间垫块儿薄衣服距离。
4、温煦后项。用艾灸或电吹风,因为后颈部,有风池、风府穴位,容易受凉;
有的人外感风寒症状较重,可以配合上中成药,如风寒感冒颗粒或正柴胡颗粒。
二、进入外寒里热的阶段
邪气往里走,出现热症,如舌红、鼻涕变黄,此时的表现不是风寒或风热的区分。
表现症状:
1、鼻涕变黄,黄与清交替出现。
2、嗓子疼。咽和喉是不同的部位,喉位于喉结部位,咽位于下巴下侧两侧的部位。喉疼多由病毒引起,咽(扁桃体)疼多是由细菌引起。
3、发烧。这一阶段就用散外寒和清里热的药调理。
散寒的药:麻黄、苏叶儿、柴胡、白芷(鼻子症状明显,如鼻塞严重)、独活。
清里热的药:生石膏、黄芩、双花(金银花),连翘、浦公英、地丁、鱼腥草(清肺热)、芦根、白茅根。
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或小柴胡颗粒。
三、第三阶段:里热或表里俱热阶段
此时邪气更进一步,表现为痰黄、鼻涕黄甚至绿,咽部(扁桃体)红肿、发炎,深层咳嗽,发烧。医院检查,血常规化验,白细胞高时,则需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38.5度以上时,需在西医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并用足疗程。这时不控制,会引起肺炎等疾病。
但第一、二阶段时,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疗。
四、第四阶段:回至体表阶段,处理方法同上,暖身体。
鼻塞时,用白芷、苏叶儿、辛夷各3克,用水烧开3分钟,闻蒸汽即可,不用喝。
五、调理脾胃、补足正气
调理的方法:推拿、捏脊、食疗。应注意补脾阳和补脾阴的区别。
感冒后,无论发烧不发烧,一定要重视健脾,不能说烧退了,不咳嗽了,就好了,其实还没有好,还得健脾,尤其是用了抗生素的,更得健脾,因为抗生素在中医看来,属于寒凉之药,很伤害孩子的脾胃,大人也伤害,无论大人小孩,感冒后要健脾,可用怀山药煮水喝。
如果不健脾,就容易反复感冒。
上边主要讲了外感风寒的感冒,因为这类感冒最多,除此之外,还有寒湿导致的感冒。
导致寒湿感冒的原因:体内寒湿太多,如喝冷饮、着凉、长期睡阴面房、室外环境湿气重、吹空调、食肉太多等。
这种感冒的特点是:头晕,会发烧,舌苔特别白、后,上吐下泻,即胃肠型感冒。
调理的方法是用雚香正气方:
若呕吐症状多,则用雚香正气水;
若腹泻的症状多,则用雚香正气丸或胶囊;如吐和泻都有,则雚香正气水和丸都用。
小孩子不愿意喝时就泡脚。
有粉丝留言问咳嗽怎么区分,怎么治疗,几乎所有大多数人的咳嗽都由外感引起,咳嗽只是外感的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想治咳嗽,治外感是关键。
想强调的是,一旦已经“发烧”了,医院,不要排斥西医西药。
本文想要让家长,尤其是母亲,要有心,做到先知先觉,在孩子出现了,精神萎靡,怕冷,流鼻涕等初期症状时,要学会早期干预,一般都会有很好的效果,避免进入发高烧的阶段。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汤药方,请在当地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的朋友有用
欢迎转发,帮助他人,功德无量
——————————————————————
八百年专治女人病
道虎壁王氏中医女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