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index.html
导语
众所周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爸爸,要想成为一个好父亲,教育出好儿女,就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
父爱如山,值此父亲节之际,我们今天不但要向“史上最牛”的三位父亲学习他们的教子之道,更是向天下所有含辛茹苦的父亲们致敬。
曾国藩:四句话,让后代没出过败家子
晚清名臣曾国藩,官居要职家境丰厚。
但他却教育子女,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虽然家庭条件优越,但是曾国藩却穷养子女,意在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不靠家庭靠自己。
结果,曾家的孩子都成材了。
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其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
无论工作怎样忙曾国藩都不忘教育子女。
曾国藩有写家书的习惯,据说曾国藩仅在年就写了不下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曾国藩留有十六字治家名言: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他要求长子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起床洒扫庭院,然后回房练字一千,其中第一个字就是“俭”。
吃饭的时候,有一次遇到带壳的谷物,儿子便挑出来放在桌上。
曾国藩看见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捡起来剥开外壳把里面的米吃掉。
身教的影响力自然优于言传,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长篇大论,甚至一语不发,便让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好的家教与门风,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有所为,走入社会才能有大作为。
梁启超:四句话,九个子女皆成大才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
他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
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
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
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
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
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
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说起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从他下面这几句话中可见一斑。
1、与子女做朋友
“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与一般要在子女面前树立绝对权威的“中国式家长”不同,梁启超虽然也会对儿女进行教育、指导,但一向习惯于朋友般的语气。
他会给儿女写信,讲述自己最近的生活状况、思想发展,甚至还会发发牢骚、倾吐心事。比起曾国藩家书中常用的命令语气,梁启超对待子女真是像老朋友一样。
梁启超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丝毫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2、身体比成绩重要
“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别人的家长最关心小孩的学习成绩,梁启超却不一样。
长子梁思成学习专业程度很高的建筑史,梁启超要求他要多学一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常识,不能仅限于专业所知。
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梁启超在信中写道:
“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可见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