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很热的话题是:“当妈后,你最崩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十有八九的妈妈回答都是“孩子生病的时候!”
当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每天累成狗!!!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一到晚上,都感觉自己的体能几乎被耗完了。
有的时候,本想哄娃睡觉后再做点其它事,娃还没睡着,可疲倦的妈妈们自己却一不小心睡过去了。但当另一种情况发生时,妈妈们却可以24小时不合眼!那就是:孩子生病了。
每当孩子发烧咳嗽时,孩子一定是最难受的,他们会嚎啕大哭,特别粘妈妈,无时不刻想要抱抱和安慰。
妈妈们也曾有过少女心的岁月,也曾十指不沾阳春水,而如今,为母则强,自从孩子出生,三代人同堂的矛盾与委屈无人诉说,不知不觉把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孩子生病了,都是妈妈的事
“你的精子,我的卵子”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育儿理应要两个人分担,但是孩子生病了,却都成了妈妈一个人的事。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91.1%的女性承担了一半、大部分、甚至全部照料孩子的责任。
小孩由于生长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致病菌的侵袭,而且起病急、病情变化很快。加之,孩子年幼不能准确描述病情,家长必须密切观察,随时注意孩子病情的细微变化。
为了不让各位妈妈再走相同的弯路,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夜间宝宝发烧的应对措施的经验,希望能帮到正在带娃路上“打怪升级”的妈妈。
怎样才叫发烧?
发烧又叫发热,它的分度(腋温)如下:
·37.5℃~38℃为低热
·38.1℃~38.9℃为中度发烧
·39℃~41℃为高热
·41℃以上为超高热
为什么孩子夜间更容易发烧?
1.白天孩子各项机能都比较活跃,包括免疫系统,所以抵抗力比较强。但是在夜晚的时候,身体的器官开始进入休眠状态,抵抗力会有所下降,所以病毒更容易入侵人体。
2.对比白天,孩子在晚上熟睡时身体会相对缺水,身体就更容易发热。
3.相对于成人,儿童对于发热承受力更强。如果是白天发热,很多孩子可能也可以照常玩耍和进食,家长也不容易察觉。当孩子夜间安静休息后,更容易发现体温异常。
发烧了怎么办?
吃药?用酒精擦脑门儿?用冷水擦身体?
首先,发烧是孩子免疫力完善的一个过程,是机体对入侵者进行防御的一种方式,只要做好护理,把握好就医时机和用药时机,剩下的就交给孩子的免疫力了。
发烧的处理方法无外乎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应该贯穿发烧始终,无论是否吃药、体温高低,只要存在发烧,就可以物理降温,但前提是孩子不排斥。如果孩子感觉物理降温带来不适,不配合、哭闹拒绝的话,建议暂停。
目前推荐的物理降温的方式有:
退热贴:开始发热时马上贴退热贴进行物理降温,在服药的间隔或者低于38.5℃的时候退热贴也是很好的选择。
温水擦:水温32℃~34℃,擦拭颈部、后背、腋窝、腹股沟、腘窝(可能会抵触)。
温水浴:水温比体温低3℃~4℃(会比较配合,但是洗完注意擦干,不要直接吹风)。
温水湿敷:温湿纱布手帕,放在大血管处、后背,水分蒸发后更换(建议睡眠时用,特别是不爱喝水的小盆友)。
小提示
物理降温坚决不要做的:酒精擦浴、捂汗、冷水擦浴、空调直吹、待在室温很高的房间。
用药选择
目前常用的、儿童应用比较安全的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以下事项需要特殊注意:
o3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烧时,不建议自行使用退热药物,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o药物剂量注意按说明书的「体重」一栏选择,特别是体重偏高的儿童,否则可能无效。
o有一些感冒药成分里面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注意避免重复用药。
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1.如果孩子状态良好,不影响吃喝拉撒睡,能够玩耍,那么可以对症处理。但如果高热超过24小时,或者低热超过3天无缓解,需立即就医;
2.月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没有热捂因素,医院就诊。因为新生儿免疫力尚未完善,各种全身重症临床表现不会很明显,一旦发烧,可能就是因为比较严重的感染;
3.发烧并且出现耳痛、咽部疼痛、皮肤出疹、严重的咳嗽、反复呕吐、反复腹泻、热性惊厥、精神状态差(特别是不发烧也很差)、拒绝进食水、超过6小时没有排尿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希望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但当孩子生病时,
愿再不是你一个人孤军奋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