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了,作为家长,你只能让孩子饱受输液之苦吗?你只会给孩子吃退烧药、做物理降温吗?学习一下以指代针、以指代药的点穴疗法,对证施治,解决孩子常见类型的发烧。
一、伤风感冒发烧
如何判断孩子是感冒发烧:
辩证要点:伤风感冒发烧,热在皮肤,头痛,鼻塞,或流清鼻涕,手背发热,不出汗,舌淡红。
点穴治疗:
发热不太高者:
合谷(泻):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风池(泻):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三里(泻):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每穴点揉、点压、点打各次。
如发热比较高者,加:
大椎(泻):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内关(补):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每穴点揉、点压次,手法宜轻。
二、积食发烧:
如何判断孩子是积食发烧:
辨证要点:皮肤不太热,手心发热,时烧时止,伴有不想吃,肚子胀,口异味,便不调。
点穴治疗:
内关(补)、大椎(泻)、足三里(补)、
中脘(泻):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每穴点揉、点压各次。
三、不明原因发烧:
不明原因发热,前半天轻、后半天重,夜间更甚,有发热十余日不愈的,服药、输液而烧仍不退,查不出原因。
点穴治疗:
合谷(泻)、内关(补)、大椎(泻)、
陶道(泻):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尺泽(泻):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内庭(泻):在足背,当第二、第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每穴点揉、点压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