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详解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linchuangbiaoxian/6827.shtml
不知不觉90后已经成为生育主力军了,几年前嚷着“宁养蛙不养娃”的那群人,如今有些也是拖儿带女了。But我怀疑90后的新手妈妈可能不知道怎么带好娃!毕竟养娃跟“佛系”可沾不上边。
没生宝宝之前,只觉得TA是世界上最可爱最软萌的存在,但有了宝宝后,简直就是打开了冒险世界的大门,任何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就拿最常见的发热来说,往往就能弄得人仰马翻。有些“雷”对于新手父母来说,真的是太容易踩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哪些误区不能入。
误区一:发热会烧坏大脑
在儿科门诊,经常会听到发热宝宝的父母询问医生,“体温这么高,会不会烧坏大脑?”
不可否认,就一般人来说都习惯性的把“发烧会烧坏脑子”这一观点作为常识傍身了,但其实发热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或体征。
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不一定成正比,除非发热的病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否则多高的体温,都不会烧坏宝宝的大脑。
误区二:过分依赖退热贴
有些家长觉得宝宝小,发热医院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用药,就会想到用退热贴来为宝宝降温。
实际上,退热贴小小一片,即使有退热作用,也达不到有效降温的效果。相反长时间贴退热贴,还会造成宝宝娇嫩皮肤的过敏,宝宝也可能会体验到退热贴辛辣挥发的不适。
误区三:捂汗降温
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方法,但捂汗非但不能降温,相反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捂被综合征”,引起婴儿脱水,甚至死亡。
误区四:羚羊角、犀牛角退热
有些父母认为西药副作用大,觉得羚羊角、犀牛角才是退热良药。但实际上这些是由角蛋白构成,和我们的指甲、头发一样,研究已经证实它们并没有退热的效果。
О发热是一个阶段性过程
发热在临床上通常经历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三个时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产热大于散热,因此体温升高。
高温持续期:体温升高到新水平时便不再继续上升,在这个高水平上波动,临床上表现为嘴唇发干,皮肤发红等。
体温下降期:经历了高温持续期后,散热明显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产热,体温回到正常水平。
О宝宝发热家长该怎么应对?
首先,别急着给孩子降温。是的,你没有看错。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宝宝的正常体温值是不同的。一般认为肛温≥38℃或腋温≥37.3℃为发热。
宝宝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
发热并不是一种病,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所以还是要尽早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О宝宝发热的家庭处理:
要明确的是,发热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除非是超高热引起孩子的明显不适,否则并不需要着急退热,发热的治疗目标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而不是去退热。
①确保宝宝穿得舒服,不要穿得太热或太冷。②为防止脱水,要多给宝宝喝东西。③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来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酒精)擦浴方法来退热。④若患儿无不适表现,即使体温超过了38.5℃也可不使用退热药;若患儿精神状态不好,舒适度不佳,即便体温未达到38.5℃,也可以使用退热药。⑤退热药一定不要超量服用,同时要注意遵守退热药说明书上标注的两次用药间隔时间。切勿同时或交替使用两种药物,除非使用一种退热药后,3~4小时体温仍然未降,可考虑换药。⑥不要叫醒睡着的宝宝吃退热药。退热药并不能改变发热过程,发热期间睡觉休息的意义远远大于退热药。
О什么时候需要带宝宝就医?
3个月以下的婴儿:体温超过38℃,或新生儿肛温低于36.1℃,需要尽快就医,因为即使是轻微的发热及新生儿体温不升,也可能是严重感染的表现。
3~6个月的婴儿:先动态监测体温,并观察宝宝精神状态,体温超过38.9℃,也请带宝宝去看医生,以排除感染可能。
6~24月龄的宝宝:如果他看起来健康状态还不错,就可以在家护理。如果体温超过38.9℃并持续了24小时以上,就需要就医。
2岁以上的宝宝:发热持续了72小时以上,也请带宝宝就医。
除以上情况外,宝宝精神状态很差或易激惹,或反复呕吐,严重头痛或腹痛、或出现不褪色的皮疹或脱水症状等,医院行进一步检查,确诊原发疾病。
参考文献:
[1]罗双红,舒敏,温杨,等.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11(2):81-96.
[2]儿童发热家庭护理指南(版).
RECOMMEND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