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父母都问过我:我家孩子学习落后,被老师批评,压力大,完不成作业,现在已经开始厌学了,怎么办?
这个局面很典型,看上去也非常棘手,千头万绪让人不知道从何下手。
该如何破局呢?
我今天仍然从我自己的生活案例出发,分享一点最近的日常。第二节开始,我会系统性梳理一下孩子一般会遇到的困难和突破方法,分享一些理论知识。
我的故事分享我曾在上学期期末讲过小晴晴一年级的学习困顿。那个时候她对自己没什么信心,有挫败感,又觉得学习很枯燥,不愿意写作业,我曾经也感到困扰。
但这个学期开始之后,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晴晴每天写作业变得积极、快速、自觉,姥姥多次表扬她的进步。她的脾气变得和顺,压腿和运动也开始积极主动。
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
就在前两天晚上,有一次谈话中,她透露出很多很关键的想法。
当时我陪她压腿,她很认真,然后跟我探讨一个人应该跟自己比,还是跟谁比。
我说:应该和自己比呀,跟其他人没有可比性。
但她给我一个相当令我意外的答案:和变成别人的自己比。
我问:什么叫和变成别人的自己比?
晴晴说:就是和以后的自己比,和自己的小灵魂比。假设有一个好未来,一个坏未来。要超过那个坏未来,追上那个好未来。
我说:哦,就是想象自己的很多种可能性,要和其中好的可能性相比是吗?
晴晴说:是的。
她压完腿之后说:我也没想到,我新学期变得这么厉害。难道我换了一个人吗?
我问她:你觉得你新学期还有什么变化?
她说:我写作业比以前快了,还能提前把数学题写完。
过了一会儿,我跟晴晴说:你知道吗,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当你学习的时候,你可能很长时间都是慢慢积累,看不见什么进步,但是突然某一天就突飞猛进提升了。
晴晴说:爸爸不是这样的,爸爸不让我慢慢积累,总是要求我一下子就提升。就好像让我不睡觉就爬山一样。
我说:哦,就是想让你太快进步,你做不到,是吗?
晴晴说:是的。让我慢慢积累是对的,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次对话,完全是出乎我意料的。我一直相信她会慢慢找到内驱力,但没想到这个过程来得这么快。她的自我思考能力也超过了我的预期。再一次让我相信:只有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催生好的学习状态。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她跨假期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会在接下来几节陆续展开。影响内驱力的障碍回到最开头提出的问题: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厌学?这涉及到我们为人父母,对孩子的基本认知问题。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厌学”,看成是孩子的“错误”,那么孩子本身就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这种认知对待孩子的学习,不生气才怪。“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办?欠揍!”“孩子太笨怎么办?笨还不多刷题!”“孩子性格叛逆怎么办?找厉害的人管你!”——完全是对抗的思维。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厌学”,看成是孩子的“困难”,那么做法就完全不一样了。孩子本身是好的,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他遭遇的种种挑战和坎坷。就好比孩子面前都是泥潭和石头,太困难于是不想走。如果是这种认知,那么越是厌学的孩子,我们越应该好好抱抱并且帮助他们。厌学就像发烧,我们要对付的是感冒病毒,而不是发烧的孩子。孩子会遭遇到什么困难呢?压力:新知识太难了,作业太多了,时间太短了情绪:我好害怕老师,爸爸妈妈又骂我,我好委屈枯燥:重复性的任务太多了,我真不喜欢这门课人际:班里表扬的都没有我,其他同学会嘲笑我信心:我不聪明,我可能永远也学不会,我不如别人所有这些困难,都是一堵堵坚硬的墙,让孩子感觉事事处处碰壁。这种时候,父母如果不能帮孩子拆除这一堵堵墙,而是在身后打着屁股逼孩子学,那就变成另外一堵墙,相当于两道墙把孩子夹在中间,最后孩子只能被挤瘪或头破血流。人本主义教育观是:永远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我超越的本能,相信孩子内心深处是向上的。这是每个人心底深处的种子,只是总被太多外界因素所压抑。我们要做的,是去除所有压力石头,等待孩子内心深处的种子萌芽。
很多时候,当障碍拆除,孩子自然就有了动力。其实孩子对学习并没有天生的厌烦,他们很多时候不喜欢的,是学习附带的种种负面体验。
每一个厌学的孩子,遭遇到的困难都可能是不同的,因此解决方案也需要因人而异。我之前写过利用趣味游戏增加作业的乐趣,其他困难,也各有应对方法。
例如:如果孩子感觉压力太大,学习任务对孩子目前的能力来说太难了,其实可以减少任务量,或者简化任务,让任务量与孩子目前的能力相匹配;直到孩子觉得完成任务不成问题、得心应手之后,再开始加难度。——案例:我在假期中帮晴晴做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作业对她的心理压力。我没有强迫她完成所有作业,有一小部分她觉得很难完成的,到最后也没有写。她有很多字不会写,因此对于写日记和周记觉得困难、心理压力大,一直很拒斥。因此我陪她一起口头想出日记和周记的内容,我写在纸上,或者打印出来,让她抄下来。难度降低了,她对作业的抵触心就少了很多,愿意写了。例如,如果孩子感觉人际有困难,班里的同学都比自己优秀,感觉没自信,那就让孩子相信,像自己这样也很好,未来能变得更好。——案例:刚开学的时候,晴晴选入了学校篮球社团,爸爸问她:预期打得怎么样啊?晴晴说“估计就像在班里一样,普普通通,班干部什么的都评不上,就是这样吧”。她临睡时小声对我说:“我在班里就是特别普通的普通小孩。”我笑着说:“普通小孩就挺好的。也不用当什么。妈妈觉得你就是很好的孩子。你倒是可以自己想想,这学期哪些方面愿意有进步。”她想了想,觉得数学和写字速度是能有进步的。这次对话之后,她好像松了口气,整体的心情都是平和的。(晴晴这个学期参加了篮球、足球、体操和游泳四项运动训练。)如何让孩子产生学习内驱力前面说的是,帮孩子拆除心理障碍。除了减少负面体验,还有什么关键性的促进因素,能让孩子产生内驱力呢?这就需要理解,人的内驱力主要从何而来。按照当代心理学比较普遍认可的自我决定论(童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