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白癜风健康惠民活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473777029651&wfr=spider&for=pc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面对发热,家长们更关心的内容几乎出奇一致认为是:退烧!退烧!退烧!只要孩子不发烧就好了。但这确是家长们对于发烧普遍存在的误区。那发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41℃以上就有危险了。
超高温才是祸首
发热高导致病理性损害的是超高温,这种状态下人体体温调节机制遭到破坏,致使体温失控而异常升高。所以高热、超过热才需要退热处理。而如果发热,但是体温不高,一般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温水擦浴、冰敷),酒精擦浴因为对皮肤刺激较强,会影响患儿舒适度且容易造成酒精中毒,现在一般不主张使用。甚至如果患儿发热的同时比较难受,则不采取物理降温这些容易刺激患者的方式,以保持患儿舒适度为主。
当然,如果持续低热,需要引起重视,切忌盲目使用退热药,医院查明病因。除了发热的温度,热型也常常是家长们忽视的问题,常见热型有如下几种:
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间歇热是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是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回归热是指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不规则热是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退热药只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而市面上常见的退热贴,效果如何暂不做评判,但是医疗指南并没有推荐使用。
一般这两种退热药,5-6小时使用一次,切忌短时间内频繁使用,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如果用了一个退热药后体温在5到6小时内没有下降,那就用另外一种,这是不可以的!
24小时内退热药不可以使用超过4次,就算是两种交替混搭使用也是不主张的!
如果在口服退热药之后体温仍然没有下降,可以继续尝试物理降温,盲目使用退热药,只会掩盖热型,掩盖病情,如果体温仍居高不下,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并不是简单地退烧就算治愈,通常,针对病因治疗才是关键。
只要将病因解决,体温便可很快恢复,而体温恢复正常后,稳定3天才算真正稳定。
好了,本期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大家如有想了解的内容,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留言,医院竭诚为您服务!
?????
医院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儿
科
简
介
儿科现有医护人员16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医师4名,科室人员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儿科综合诊疗实力。
诊疗项目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喉炎、气管炎、肺炎,小儿哮喘,高热惊厥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另外,开展包括过敏性紫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疹、手足口病、水痘等的治疗。随着新生儿病房的启用,将进一步扩大儿科疾病诊疗范围。
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