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凉清肃治疗小儿发热
从春末夏初到现在,门诊上来了很多“发烧”的朋友,今天写篇自己治疗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个。
患者是一个9岁男孩,无明显原因发热,体温最高时37.6摄氏度,咽干、咽痛、偶有咳嗽,无痰,舌稍红,苔薄,大便两日未行。平素大便每日一行,稍干,喜肉食。
这个季节小孩子们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烧。从季节和症状来判断,这个可以从中医里面的“温病”范畴来考虑。
《温病条辨》于是给出了下面的这个方子:
:
蝉衣5g,僵蚕8g,姜黄6g,酒军5g,银花10g,连翘10g,桑叶8g,菊花8g,杏仁8g,桔梗10g,芦根12g,荆芥穗5g,炒栀子8g,豆豉6g。
三副
这些年门诊中,见到的“发烧”太多了,就处方中的这个小孩来说,自己当时也是很有把握三副药解决问题的。
然而,服上方一剂,体温上升至38.9摄氏度,间断服用西药退热药物(具体不详),体温反复,大便日一行,便质正常。
刚听说的时候,我也很纳闷,自己的辩证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为什么体温会升高呢?然后,回顾小孩的病例,发现小孩平时喜欢吃肉食。这也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于是把首诊方子略作调整,如下:
:
炙麻黄6g杏仁8g炙甘草6g蝉衣6g僵蚕8g姜黄6g酒军5g炒栀子8g连翘12g薄荷6g桑叶8g焦三仙各10g前胡8g陈皮6g桔梗10g芦根12g银花10g炙紫菀8g
三副
上方服用三付,体温渐正常,曾腹泻两次,予以清淡饮食调理渐复。
孩子的“发烧”治好了,我心里很踏实,也很有成就感,有几个值得思考的地方,写出来,写给学生们,也写给广大家长朋友。
1辛凉清肃治疗外感温病“辛凉清肃”法治疗外感温病卫气同病的重要法则。此时,邪热壅于气分,热势鸱张,非辛凉不解;肺位最高,邪必先伤,宣肃失常,非清肃不安,故辛凉清肃并举:以桑叶、菊花等辛凉之外散邪热,同时用苦寒直入肺经的栀子配合辛凉的淡豆豉,清肃肺经邪热;再用桔、杏之类配伍大黄、蝉蜕,升降相因,以恢肺之宣肃。如此辛凉苦寒之味相佐,构成辛凉清肃的用药大法。至于临证用方,这个医案里面是从升降散与桑菊饮、银翘散来化裁,但,这个不能死搬硬套,掌握这个大的原则很重要。正如清代名医吴鞠通说过那样:“所谓大匠诲人,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至于奇巧绝伦之处,不能传,亦不可传,可遇而不求”,掌握好“辛凉清肃”四个字,以后自己临证遇到这样的病案,就可游刃有余。
“所谓大匠诲人,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至于奇巧绝伦之处,不能传,亦不可传,可遇而不求”
—吴鞠通
吴鞠通
2感冒发热期间少吃肉食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这个观点是两千多年前古人提出来的,翻译成白话就是:某些热病恢复期,如过食劳腥肥腻,往往使病邪留滞,导致病证复发。这与现代医学说的感冒后多吃油腻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机体功能康复的道理是一致的
因此,对于广大家长朋友来说,咱们爱宝贝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感冒期间,还是应该让宝贝们清淡饮食。
3向国医大师学习作为国医大师薛伯寿老先生的学术传承人,我时常将将自己的医案带给薛老,请薛老批评指正,如此站在巨人的肩头,医术与学问皆可百尺竿头。
???升降散、桑菊饮、栀子豉合方为优。桑菊对咽痛更有针对性,另外,再开处方时不要忽略黄芩这个药,可以配伍应用
???
薛老点评笔记
分享自己的一个医案,希望学生们能够从中看到学习的点滴方法,更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合理安排宝宝们的饮食。
健康你我∣乐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