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爸关于宝宝生病的育儿经

问答篇

1.鼻炎,2.咳嗽;3.腹泻;4.皮肤问题;5.喂养与忌口;6.凉带;7.发烧与护理

1.鼻炎

过敏性鼻炎怎么办?已经第二次了,上次拖了二十多天才好,好了还没有一个星期……有鼻炎自愈的吗?这个是不是没办法自愈的?

有人说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四大症状“流鼻涕、打喷嚏、鼻塞、鼻痒”与感冒的症状很类似,会不会因为分不清而耽误了宝宝病情?

还有的说除了四大症状之外,过敏性鼻炎还会表现出一些其它的症状以及并发症。例如咳嗽、哮喘、张嘴呼吸、打呼噜。而且过敏性鼻炎会让宝宝产生不适感,变得多动甚至抽搐,无法集中精力,长期鼻塞,张嘴呼吸甚至还会影响娃的容貌……而且由于擤鼻涕太用力也可能造成中耳炎呢。

现在的治疗方案是远离过敏原、鼻用激素治疗、手术治疗…很懵很担心。

小孩“鼻炎”,谈一下我的理解。鼻炎跟用药史关系很大!通过多次自愈(尤其发热),加上饮食改变(多素食),鼻炎的症状有极大的缓解。

小孩在感冒中,鼻子有各种症状,比如鼻塞,痒,容易打喷嚏,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只不过,这个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如果症状持续很长时间。

有的妈妈觉得一个星期就很久了,有的妈妈会觉得半个月算很久,可能还有更久的……

鼻子的症状这样持续下去,就让有些妈妈觉得孩子是不是鼻炎,或者直接被医生告知可能是“鼻炎”或“过敏性鼻炎”。

就我所了解的情况,鼻子出现这些症状,或轻或重,且持续时间又好长,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出在:1.药物,2.饮食,3.穿盖。

我睿,最初几次的感冒中,也有鼻塞的情况,尤其睡觉,但是在学习自愈后,改变饮食结构,以及凉带,之后几次发热,感冒,也有流鼻水,但是从未见过鼻塞的情况(严格讲,鼻塞症状非常轻,晚上睡觉确实未见鼻塞的)。当然,这里说一下鼻子痒跟容易喷嚏,我只能理解为正常情况,如果生病状态很快就结束了,鼻子的状态也没有理由不恢复吧。

还有睿妈,在一两年前,她感冒前后,鼻塞会非常严重,睡觉几乎只能用嘴巴了,这个症状,白天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而现在,遇见感冒,没有无法忍受的鼻子问题了,鼻子问题会很快消失的。

还有,她鼻子非常“敏感”,在感冒期间,一点点刺激就喷嚏不断。

最近户外活动,她经常提示我:“看,那小孩衣服穿那么多,脸都热红啦!”“那小宝宝哭,奶奶还以为宝宝是饿了,其实是热着了。”

得感谢湿疹,我睿经历了湿疹,才让睿妈见证了饮食与症状之间的联系。

湿疹不是别的什么症状,它非常特殊,它对食物的“反应”简直是立竿见影!

2.咳嗽

为啥我家宝宝晚上11点半咳嗽,咳嗽一个小时左右,白天咳得少,是晚上凉带不到位吗?

晚上咳嗽比白天频繁了的原因:

1.可能是盖多了;

2.白天,我们的身体(精神)要处理很多的事情,更多的注意力(精力)被分散到各个环节。到了夜晚,大脑神经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排除体内废物的工作上(比如咳嗽)。

我大宝咳嗽好久了,咳得很厉害,上幼儿园开始,就没几天没咳嗽。他之前是自愈的,平时吃得清淡,零食甜食都不怎么让他吃,上幼儿园后吃得多点了,他自己非要吃,不给就哭闹,馋得可怜。我很焦虑,家里亲戚也说,不给孩子吃药。又忌口不了,我该怎么引导?

引导,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每天,每次我们都在不断重复引导我睿,现在我睿快三岁了,当她有症状的时候,她确实可以做到适当忌口的,孩子真的是比大人更具自律性。所以,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另外,如何引导是另外一门学问。

我家宝感冒咳嗽半个月了,一直忌口护理未用药,现在鼻涕不怎么流了,但是一直有咳嗽,今天去看医生,医生听诊说是有点气管炎,让喝药,说是咳嗽时间太长了,我该怎么做,各位前辈给个意见。

自从进入恒星我娃两次感冒,两次腹泻,一次荨麻疹全是自愈,但这次感冒时间太久了,而且一直流黄涕,今天才好点了不怎么流了。

仔细想自己的护理有没有全部做到,忌口凉带?炒菜不要酱油的,少油盐。

我家的从这月四号开始,护理到现在,还有点鼻涕,咳嗽好了。不用怀疑我们的护理方法,只要严格护理,好得很快的。

咳嗽,得严格忌口,严格的!

当然,首先当妈的要知道怎样做才是严格的忌口!

另外就是凉带,绝对不能热着。前面两项做好了,最后就只剩下时间了。

到底要多久?

得看妈妈护理的“水平”了。不过,从我的护理经验来看,我睿咳嗽,我给睿的忌口程度估计到80%吧,剩下20%没做好,我也不纠结,就像我不纠结睿的咳嗽声一样。

还有外出,我们在我睿咳嗽没有完全消失时,也外出了,不去人多的地方,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散步。另外,咳嗽期间,我睿没有洗澡(简单擦身)。

值得说下的是,我们带我睿学习并自愈了一年多了,全家人荤素比:20/80。

真正的自愈,并不是在小孩(包括大人)生病的时候“发力”,而是在平时的生活中,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自愈的理念。

关键是没有将咳嗽的本质理解透彻。当然,如果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咳嗽自愈,我也不晓得咳嗽这个症状如果发展下去,会是一个什么情况?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一定得吃药才会好?咳嗽,非得吃药才会好?

从我在咳嗽这个症状所经历的过程上讲,无论是我睿还是我本人,第一,吃素,最好忌口菜!绝对不能吃荤(辣,油腻)。否则,绝对增加咳嗽频率。第二,喝柠檬水(最好是挤柠檬水直接喝,不用兑水),能让喉咙没有那么难受。

这次的咳嗽虽然久一点,但是还是自愈了,这样的亲身经历,会帮助你明白,原来咳嗽是这么回事儿。

我们全家感冒,正好一周了,感觉是尾声了。大家还有点咳嗽,继续护理中。但是今晚破戒了,我家老大要吃菜椒炒蛋,放了鸡蛋。心里感觉做错事了。楼下一个两岁小孩也感冒了,医院,吃了药做了雾化,没有我们好得快,我说我们没吃药,告诉她妈妈自愈,她表情很怪,好像感觉我是神经病。

呵呵,错了也没有关系,起码不会担心了,不像以前,对“症状”的发展一无所知,担心到不行。

确实是,现在不怕了,烧就烧吧,咳就咳吧,流鼻涕更是随意!只要严格护理,一天比一天好。明显的效果。

是这个意思。其实,我在刚开始领悟到自愈的魅力时,也对孩子的忌口是非常苛刻的,这让孩子的妈妈生了不少气,呵呵。但在后来更长的日子里,孩子的妈妈自然而然地看到了忌口究竟有什么作用,更多了解了症状的发展规律,孩子的妈妈就自觉的为孩子症状而注意饮食了。就算平常护理“触警”了,彼此也不会有什么异议了。一切情况了然。

3.腹泻

我儿子上个月有一次呕吐+腹泻。从呕吐开始,只吃母乳,没有吃任何辅食:第一天腹泻物里有香菇粒,第二天没有,第三天拉的也有香菇粒。这些香菇粒会是凭空冒出来的吗?

我想只有这一个解释:吃进去的不消化的东西没有排出来完。今天拉的便便未必就一定是昨天的食物的残渣,也可能是前天的,也可能是大前天的。

就像有的妈妈说:哎呀,我都忌口两天了为什么我的孩子拉肚子还没好?或者,我的孩子之前这样吃(吃得杂)都没事,怎么这次不行了?

凡事都有个过程,比如做饭,比如怀胎十月,比如孩子渐渐长大……

拉肚子从不舒服到好需要过程。孩子从可以(之前这样吃都没事)到不可以(这次这样吃就不行了)也有过程,“这次这样吃”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妈妈对待孩子“生病”的淡定态度(冰冻三尺)也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一日之寒)。

或者有可能,孩子的饮食,消化,排便是正常的,只是你这个当妈的认为“没有想象得那么好”。

请教一下有母乳性腹泻。

吃母乳会腹泻?可能跟哺乳妈妈的饮食关系大一些吧。关于小月龄宝宝是否腹泻,本身是不好判定的,根据拉的次数或者形状吗?我觉得都不好作为参照的,因为小月龄的宝宝的便便本身就不“稳定”。有的宝宝本身一天拉的次数就多或者少或者形状也各有不同,不好一概而论,总之,如果是母乳喂养,宝宝的便便肯定与妈妈的饮食息息相关,另外,我觉得小月龄宝宝的吐奶,也与之关联很大。

这段文字对我理解小儿腹泻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小儿大便性状的判断,妈妈们一般不能够良好把握,这张图中的内容或许可以给予妈妈们一些的引导。

比如,拉肚子,臭臭的次数,性状,多少,怎么去判断,妈妈需要一定的知识累计,才能知道宝宝的症状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妈妈能够了解宝宝症状真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才能明白应该怎么做,才能坦然应对。

我小宝三四个月时拉粘液便便,化验白细胞2-3个,一个年轻医生说必须吃抗生素才能好,又去问儿科主任说不用抗生素,吃点益生菌即可。

妈妈焦虑了,就会想找“安慰剂”,整这儿整那儿的,明明护理忌口可以解决问题。认真学习理解腹泻的根本,以免伤口撒盐。

如果只是腹泻我不担心,有血掺在里面实在心里没底。化验过了,知道怎么问题在哪,就放心了。医生让吃消炎药。刚刚婆婆催我给孩子吃消炎药,说不吃药怎么会好。

便便带血与饮食有关,与炎症无关,可以参考一下腹泻便血的自愈记录。

50天的宝宝,这两天老是放屁。有时候放屁带点粑粑,请问大家这样的粑粑正常么?是不是消化不良?

正常,这个月龄的小宝宝,谈不上消化不良,大便性状都是这样。只是,母乳喂养,妈妈注意饮食是很关键的。

4.皮肤问题

脚上有芝麻大小的白泡,因为她夏天,蚊虫一咬爱起泡,我没在意,后来手上起了个透明的水泡,去诊所看,医院。嘴里的泡好像在喉咙那,她也没说疼,我也不知道。

普通的皮肤问题,都是排毒。至于到底是什么疹子(或者疹子的名称),别太纠结,过敏也好,湿疹也罢,当从饮食,药物,环境(最后考虑因素),三方面思考。

我睿,时不时,身体上也会冒些疹子,睿妈问我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没有问题,排毒,是好事,注意饮食就好!另外,千万别用膏子!”我总是这样对她讲,反复地讲。

记得前些日子,睿妈反问我:“哪里来的那么多毒啊,总是说毒毒毒的!”

呵呵,我讲:“药物影响下,其体内的残留,排出需要很长时间,也许几年。饮食,身体不需要的养分或者说“消受不起的”营养,身体也会排除。从哪里排、以什么方式排?咳嗽、腹泻、皮肤问题都是排毒的渠道,其中,皮肤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如果,你用药膏阻止这些毒素从体内排除,那么,这些毒素该去哪里呢?总是留在身体里,恐怕不是好事吧。你想为什么很多小孩儿不爱吃饭?也许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中,毒素就是其中之一(毒素都在肝脏里),对这个问题可以思考一下。另外,药膏本身也是“毒素”,呵呵。

对手足口该如何理解?会传染吗?

我想,宝宝发生手足口,以这样的方式排毒(皮肤也参与进来了),估计体内的“残留或者废弃物”也不算少了,不然,机体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所以,当机体内的“残留或者废弃物”被体内的抗体压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诱因存在,也无法触成发生手足口。

所以,可以解释,有的宝宝无论什么诱因,都没有发生手足口。理解了手足口是排毒的表现,就能知道手足口会不会传染了。

5.喂养与忌口

我回老家,老人每天蒸一个鸡蛋给孩子吃,不过他没吃蛋黄,是不是比吃蛋黄好点,还是下次直接不让老人家天天弄了。老人家疼孩子,孩子也嚷着要。所以每次回家都便秘,都是海鲜鱼肉。

从我与宝妈在带宝宝的事情上交流来看,与家人的交流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对他们说多了,他们反感,说少了,他们不在意。我感觉最好是慢慢来,注意节奏,注意他们的情绪,有时候他们能听进去,有时候一提这事,他们就不高兴,但是,你一定要让他们感觉到你所说的东西不是随意拼凑出来的观点,而是一种有系统的理论,要让他们能从你的话语中感受到这一点。确实,有时候,自愈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亲人。

我小孩比你的大一点点,在最近两个月时间里,身高,体重都获得喜人的增加,也许是我们开始了三个月的多素少肉的喂养,当然,也可能正是小孩生长的时候吧,不过,忌口以来,小孩胃口真是越来越好是千真万确的。

想想,当今的孩子会比20-40年前长大的小孩更加缺钙(或者其它营养)吗?以前饭都吃不饱的。

关于长身体,最大的帮助,就是不要干预孩子自身机体的成长(比如用药等等)。参考恒星饮食原则,会调整好的,需要有一个过程。我睿因此受益匪浅!

按照恒星饮食原则吃喝,我睿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拉过肚子了,臭臭一直非常理想,我们一直很欣慰。

我们在生病的时候要忌口铁,为什么在《提高体温向疾病说再见》书里的节食,生病的时候,早上喝苹果胡萝卜汁,那个不也是高铁吗?

呵呵,确实是跟“铁的管制”有稍微的出入。那本书不是《我们为什么生病》,推荐这本书是想让大家明白提高体温的好处,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达尔文医学。

我觉得从“铁的管制”观点来看,“荤”所提供的“铁”要比蔬菜(果蔬)所提供的“铁”更强大。另外,饼干牛奶或者其它零食,所提供的营养也不少。从忌口的角度看,铁的顺序应该是:荤零食果蔬米饭面食。

舌苔白厚怎么办?

我睿参考忌口图饮食,好几个月了(素多荤少),没有出现过舌苔问题。在此之前,经常有舌苔。当然,零食也很少吃。有症状的情况下,严格忌口。

我们生病只是忌口严格一点点,因为平时饮食意识于忌口“挂钩”,无论大人小孩都是。这样的饮食持续已经一年多了。

素多荤少,可能9/1或者8/2吧,关键我睿给控制得几乎不吃零食,不喝奶类饮品。

饮食到底对症状有多大影响,我们在去年我睿的手部湿疹上已经很好的见证了!

鱼肉啊,鸡肉啊都给吃一点点,因为我们平常做这些菜真得很少(一个月可能有个两三次吧,鸡主要煲汤),除非走亲戚这样的。

其实,当今,要真正能做到我们这样的家长,估计很少很少了!就连睿妈,都不止一两次提过“这样素食,不喝奶,不吃肉真得对小孩成长发育没有影响么?”

忌口如何做到严格呢?

我们忌口,是真的严格,没有一点“水分”的。关键小孩能接受,还在平常的“磨炼”,当有症状并开始严格忌口的时候,小孩能感觉到我们为什么只给她吃忌口菜(饭),而不会感觉到非常“憋屈”。

比如,这次鼻水咳嗽,连续两天就是馒头,面条,稀饭,一点问题没有,吃的非常“给力”。告诉她“生病”了,吃其它食物会影响恢复,她就接受了,不吵闹。

素菜,平常没有限制,各种蔬菜都吃。“有情况”,就严格上忌口菜。

我们生病只是忌口严格一点点,因为平时饮食意识于忌口“挂钩”,无论大人小孩都是。这样的饮食持续已经一年多了。

生病中,营养要做减法。免疫细胞正在跟病毒“干架”,你补营养,好比火上浇油。“干架”的时候,人体的器官要联合行动,每种器官都各负其责,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免疫系统,在这个紧要关头,你别整一些不好消化跟吸收的养分进来,否则,有些器官比如肝,肾,脾,胃等,它们一边要干架,一边要处理这些养分,它们忙不过来啊。

饮食对个体也存在差异,有些孩子本身免疫系统敏感,一点“风吹草动”就“来事儿”,当然很多情况下,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也是“人为的”。

6.凉带

给宝宝穿少了容易生病,该如何理解“凉带”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小孩确实比大人抗寒能力强很多。为什么?

这个问题三两句不好表达清楚。下面这篇文章中有详细解释。

婴儿为什么不怕冷|神奇的褐色脂肪

凉带的程度,取决于妈妈的认知程度,取决于我们对凉带意义的理解程度。看似简单,但背后需要强大的理念作支撑。

群里也有大家提供的穿盖图可以参考。但是,自己的宝宝到底该怎么穿,还需要妈妈多多摸索。就我的经验,我若穿薄外套,我睿就只需要穿长袖T恤,或者短袖也行。

另外,正常情况下,小孩的基础体温要比成人高,所以比成人要更加怕热。再有,小孩活动量大,相对而言,经常运动的人要比少运动的人,基础体温稍微高一些。

为什么小孩晚上不盖,睡得好好的,大人不盖就冷?

因为小孩基础体温高。

如果总是穿多盖多,可以说对小孩没有一点好处,反而容易引起“着凉”。

恒星里,除了护理,就是忌口凉带了,至于孩子的父母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看当父母的能理解(忌口,凉带,护理)“恒星精髓”到什么程度。充分理解消化这些知识后,可以有万变不离其宗!不会在有些问题上左右徘徊。

慢慢摸索感受观察小孩对穿衣反应,就能很好灵活运用了。这个不是说别人说怎么穿你就给娃就怎么穿的。总之,你带着凉带的意识去行,最好。

管理员的宝宝们,穿盖,无不是“惊人”的。当然,那都是建立在高度理解理论的基础上的!

群里经常发的一段话,大家可以认真体会一下:

关于夫妻间对孩子“凉带”的问题,说说我自己的感受,我希望睿妈能彻彻底底地执行凉带(我认为正确的凉带),但是,她不能,她觉得我的要求太高了(我过分了)。她觉得她自己在孩子穿衣服的事情上,已经比身边大多数带孩子的人要做得好了,只有我觉得她做得不够好!所以现在,我已经不会在同她就小孩穿衣服的事情上说太多了,道理已经说了千百遍了。如果我继续对她在小孩穿衣服的事情上纠结,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单单是“穿衣服”这个单一事件了,可能会让她感觉到我在对她所负责的领域横加指责了,这可不是我所想要的。

只能默默地影响睿妈的思想了,此事急不得,两三次自愈成功,不能使其改变,就要花更多次的自愈,更多次的事实,效果,终使其改变。

另外,不得不说的重点是,小孩有了症状,她能同我“一条战线”,共同应对,这就够了!

有些事情,只能潜移默化!当出了问题,你在应对问题的时候,让他们能从中看到差异,对比后看到事实,这比说教效果可好多了。

7.发烧与护理

请问,发烧不能外出吹风是什么原因?

发热,体温在上升阶段时,机体会收缩毛孔减少热量散发,以便将能量储备并将其用到提升体温的作用上,如果此时让肌肤吹风会有以下不利因素:

1.会带走皮肤本该储备的热量(能量);

2.会使人感觉难受(此时机体本就畏寒)。

在降温时(退热阶段),皮肤毛孔打开以便散热,如果此时吹风,会导致本已打开的毛孔闭合(皮肤感受到凉意会收缩毛孔),不利于此时机体需要散热的需求。

感冒对我们说:“如果你不让我找你,我就让疾病来找你......”

发烧对我们说:“我如此忠心守护着你,为何你总拒我于千里之外。我不敢离你太远,你一有危险,我依然会奋不顾身保护你,即使被你拒绝千百回。”

拉肚子对我们说:“清洁工的作用不明显,一罢工就能看到效果。”

如果你知道它们对于我们的意义,那下次面对,你能否理性一点?

我家四岁孩子烧了三天,今晚凌晨体温37度,这会儿突然上升,没量,他冷噤。孩子夜里体温40度没降,我没做物理降温,前天晚上做了物理降温,群里有没有宝妈有经验的,孩子高烧持续。

热持续,护理中做好散热,观察孩子的状态,主要看他的精神意识如何。妈妈们经常说:我孩子状态特别不好,哭闹、嗜睡、没精神。

这些不是状态不好。是生病的常态。所谓状态不好。孩子精神恍惚,皮肤失去弹性。哭没眼泪。熟悉的人反复叫没反应。这才是状态不好。

我睿上次发热,高热39.5度接近40度读持续12个小时以上,比如,高热中的小孩,能够安稳地睡一会觉,也不错。我们认真护理观察,陪我睿就这样走过来了。如果妈妈们对发热理解得不够透彻,加上对孩子的身体、精神状态不能很好的判断和认识,确实会焦虑和无助。

体温34-35度,是不是发低烧啊?孩子昨天高烧退了,今晚又低烧了。

孩子退热后,出现体温偏低是很平常的情况,过不了多久,孩子的体温会回复到一个正常值。出现体温偏低的小孩,很大程度上会发生在进行过药物干预过的小孩身上(或者说用药史偏多)。

另外,什么是低烧?体温低于正常体温不是低烧,是体温偏低。

幼儿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正处在一个成长期,很多免疫应答的技能运用起来还不太熟练。夜里突然啼哭,高热说梦话等,机体对于体温的控制,也表现得都不太熟练,比如,当机体需要(免疫应答)提升身体的温度时可能会出现高热(为什么幼儿高热,往往很容易上40°C,而成人却不能)。

当机体需要降温的时候也是,很多幼儿退热后,会出现低于36°的体温,这也可以看作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体温的控制不是很熟练。我们平时对发烧记录的阅读量,也决定着我们的心态。

亲们,大宝今天发烧第五天了,现在一直低烧,低烧两天两夜了,该如何护理啊?

无论低烧高烧都要做好护理。发烧的过程有长有短,身体会自行安排。一般性发烧会在24小时左右退烧,对于超过五天的发烧一般都会在第七天退烧。

一定要领会到,正确护理后,身体就一定可以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自己仍然不放心,有两点需要加强:1.理论学习,2.护理经验。(妈妈亲自给娃护理。)

不论什么季节,发热护理中,高烧中的小孩,散热工作是非常重要!如果小孩寒颤,怕冷,说明身体还需要继续提升温度,这个情况当适当保暖(主要是手脚),过了“升温阶段”,剩下的就是散热工作了。妈妈用心感受!用心感受,用心感受!

在夏天,因高热中的小孩不能吹风,使得用风扇降温(环境温度)效果不好,散热工作增加一定难度,开空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身体太烫,注意背部散热(躺枕头上不利于散热)!就算是40°+的高热,如果小孩基本能睡着,说明高热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无须太焦虑!如果小孩还是感觉发冷,可以盖被子,其实,小孩在发冷的状态中,你盖再多,效果也未必好。

即便是40度+的高温,你一定要分辨清楚小孩是处在一个什么状态,稳定状态?(只是身体热,无发冷也无难受得想翻来翻去),还是处在一个升温状态(发冷)?你只有弄清楚是何状态,才好把握穿盖的加减。

如果感觉到小孩的脚暖和起来了,那么就进入“稳定”状态了,这个时候,注意散热。

孩子发烧一直在睡觉怎么办?

小孩发烧,睡觉是最好的修复,小孩发烧的时候,如果睡不着会更加难受,所以,我们给他一个适当的安睡环境,就非常重要了。安静,室内温度,都是当妈妈应当把握的关键。

请问发烧后验血白细胞正常是不是还没到细菌感染的范围?

宝妈的判定没有错,确实不是细菌感染(恕我孤陋寡闻,我从来没有见过真正为细菌感染的单子)。

另外,这里强调一下,血常规是不能作为判定是否为细菌感染的依据的!那么如何才能判定是否细菌感染呢?这个答案在学习资料里有很好的答案),所以,小孩做血常规的检查,意义何在?只是,在我看来,一般的小儿常见病如咳嗽,感冒,发热,呕吐腹泻,常见皮肤问题等,确实没有必要看血常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虽然宝妈通过单子基本可以“判定是病毒感染”,自己心里有数,但让家人能站在你这一边,确实是需要给家人一个合理的解释,如宝妈对单中为何白细胞“超标”,C反超标,血红蛋白超标等有一定的理解,才能通过语言的表达,将你的立场清晰传递给家人,减少他们的疑虑。当你自己仍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确实很难做到。

关于“血常规”可以查看下面两篇文章。

1.如何认识血常规中白细胞和分类值的意义。

2.血常规能区别细菌还是病毒感染?

孩子发烧热惊了该怎么办?

由于宝宝在惊厥的过程中会耗费很多体力,所以,当惊厥行为结束后,让宝宝适当休息就非常必要了,宝妈不可因为想要宝宝立马恢复神智而不停去呼唤或者晃动宝宝!

宝宝发热护理

孩子经常生病是不是免疫力低呢?

孩子的免疫系统和生理状态与成人显著不同,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而且不同年龄段免疫水平也不同,从而导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生疾病也有所差别。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到12岁时全身的免疫系统发育到最高水平。

目前,很多研究显示,孩子出生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均已相当完善,但是为什么越小的孩子表现出的免疫能力越低呢?

主要是免疫系统没有经验,因为没有机会接触抗原,所以不能建立免疫记忆的应答。

免疫力是在机体与各种致病因子的不断斗争过程中形成并逐渐加强的,所以妈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容易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没必要过于紧张。机体只有在不断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免疫系统才能得到锻炼(获得经验),才能真正发育成熟,机体的免疫力才会增强。

只要人的免疫系统正常运作,人就不会生病,即使有了小病也会很快康复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xe/8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