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后妈妈就变成了一个矛盾体,看到别人家孩子都长牙了,自己家迟迟没动静,着急的盼着孩子长牙,又担心孩子长牙了会不会咬自己。
注:这个照片笑死我了,原来是个安抚奶嘴
好吧,我笑了,新年快乐!
乳牙萌出时间
乳牙萌出时间跟缺钙无关,更多和遗传有关,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通常来说孩子会在4-6月龄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平均2.5岁可以出齐,有的孩子会偏晚些。所以孩子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
如果超过1周岁仍没有长出第一颗乳牙,或者超过3周岁仍未长齐20颗乳牙的,需要到正规齿科做检查排查原因。
影响乳牙萌出时间的原因很多,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和全身因素。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一般女孩牙齿钙化和萌出时间比男孩早,身高较高、体重较大、营养良好的孩子比身材较小、体重较低、营养较差的孩子出牙更早。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早产低体重儿相对足月儿来说出牙也更慢,但按矫正年龄算则并不会慢。
乳牙萌出顺序
图片翻译自:AmericanDentalAssociation
麻烦就麻烦在这张乳牙萌出图,大家都以为一定要按照图长才是健康的正常的。NONONO!太天真了,这个图只是一个大概率的统计数据,顺序并不是绝对,有的孩子就是不按常规出牙。有的孩子刚出生就带着一颗牙,妈呀,有点吓人不?这就是“诞生牙”,别吓自己,不过诞生牙需要注意有没有松动表现,如果有松动一定要带给牙医定期检查,防止脱落被宝宝误食。
乳牙的萌出确实是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按照:
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的顺序来。一般来说是左右对称同时萌出,同名的牙齿一般下颌比上颌更早萌出,但有一个例外的就是乳侧切牙,上颌会萌出更早一些。牙齿并不是完全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来萌出的,乳侧切牙萌出后,会将乳尖牙跳过去,第一乳磨牙先萌出,这就是有些妈妈在第一乳磨牙萌出时总感觉宝贝少了一颗牙齿的原因,其实只是会晚一些才出来而已。
出牙前征兆
在出牙前的1-2个月间,孩子可能会出现:口水多、爱啃咬东西、牙龈胀痛、易烦躁、夜醒增多、食欲下降、低热等情况。
当孩子出现了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流口水
做好护理预防口水疹,每天不是在擦口水就是在准备擦口水的路上,勤换衣服口水巾。温热水毛巾蘸一蘸就好,千万别用力擦,孩子皮肤娇嫩,反复摩擦易皲裂,及时涂抹凡士林保湿隔离。
啃咬东西,牙龈胀痛
吃手、吃勺子、吃碗、吃书、抓啥吃啥。我们负责做好消毒清洁工作,不限制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不适需要通过啃咬缓解牙龈的酸胀感。
主动提供牙胶,帮助按摩牙龈。牙床喜欢凉凉的感觉,使用前将牙胶放在冰箱里预冷一下即可。可多准备几个不同的咬胶,消毒换着咬。
六个月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冻一些水果条、蔬菜条或安全的小零食给孩子磨牙。
情绪烦躁,吃不好睡不好
出牙的不适可能导致宝宝没有食欲,或是睡不好觉,看着孩子难受我们也会着急,理解这是每个孩子必经阶段,避免因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孩子的情绪,耐心陪伴安抚孩子,
如何预防孩子咬乳头?
孩子长牙期间,我们说防贼防盗防孩子,最怕孩子吃奶的时候来上这么一口。
喂奶时机
一两个月的时候,孩子饿不饿你抱过来都能吃两口,现在孩子大了,他不饿的时候你主动送上门人家还不一定赏脸,若再试试说不定他就淘气的来一口。所以看见孩子的变化,当孩子不想吃奶时及时暂停,不用担心孩子会饿到自己,我们先保护好乳头再说。
通常我们说孩子认真吃奶的时候舌头是垫在下牙龈之上的,吸吮吞咽时无法做出咬合动作,只有当孩子不认真吃奶的时候,才会把舌头缩回,才有可能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