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还是不诚实
最近,在网上看到两个新闻故事,虽然两个故事之间的关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但是,仔细一看,它们都与“诚实”有关,且互相矛盾。
第一个故事说诚实很重要。一名十一岁的男孩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上了停靠在路边的一辆私家车,在车身上留下了一条二十五厘米长的刮痕。当时周围并没有其他人看到男孩所为的这一切,他完全可以按照“正常的规律”处理,即一走了之。但是,这名小男孩并没有“肇事逃逸”,而是在纠结地走开后,给母亲打电话,母亲的一句“男子汉要有担当”让他决定返回现场,等车主回来向车主赔礼道歉。当晚他一直等到十二点,遗憾的是没有见到车主。他离开的时候留下了一封道歉信,并写上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向车主承诺要用自己两百元的零花钱作为赔偿。车身那条二十五厘米的刮痕所造成的损失显然远不止两百元钱。可是,车主在看到男孩留下的道歉信后,被男孩的诚实所打动,不仅化怒为喜,免去了赔偿,还表扬了小男孩,并与小男孩成了朋友。
第二个故事说不诚实很重要。有一个人用银行的自动取款机取款,没想到钱没取出来,卡反而被取款机吞了。这个人非常着急,便打银行的客服电话,要求银行派人过来处理。因为当时已经下班,银行便以下班为由,让其第二天再到银行去处理。情急之下,这个人便告诉银行的客服说,自己本来只取两千元,取款机却多吐了一万元。听闻这个消息,银行行长急忙带上工作人员,十分钟就赶到了现场,事情才得以解决。
两个与“诚实”有关却互相矛盾的故事,尽管结局良好,却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疑惑——诚实,还是不诚实,这是一个问题。是遇到麻烦就谎话连篇极力逃避呢?还是老老实实主动担当承认错误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在两个故事中,如果那名取款人不谎称取款机出故障多吐了一万块钱,银行的办事效率必定不会那么高;而如果小男孩当初一走了之,倒也不会惹上什么麻烦,但是内心的纠结与羞愧也许就此伴随着他的人生,也必定让他丧失了担当责任的勇气和自信,车主的愤怒也必然使社会少了一份宽容。
说谎显然是不好的。谎称取款机多吐一万块钱的取款人的行为无可厚非,不过也不值得嘉奖,他只不过是掌握了一种生活小窍门而已。他之所以能掌握这样的小窍门,症结不在于人们的道德素质不高,也不在于取款机出了毛病,而是银行的服务出了问题。不难想象,若是其他人遇到同样的情况,情急之下也会这么干。如果是我,我甚至会谎称取款机多吐了十几二十万,我敢肯定,就算是在凌晨,银行行长不用十分钟也能赶到现场。
然而,这种小窍门的有效期是非常有限的,它就像狼来了或者烽火戏诸侯的把戏,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失效,并很可能伤及使用者自身。
因此,为了长远的人际和谐,我们应摒弃谎言,不过,我们更需要各行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否则各种生活小窍门还会层出不穷。尽管有时善意的谎言是好的,但是善意的谎言也会有被戳穿的时候,那时候可就难看了。
我非常欣赏第一个故事中的那个小男孩,他遇事有思,勇于担当责任,并带着诚意道歉,而车主的宽容也让人敬佩。
其实,如果在生活中人们能够多一些诚实和担当,对他人学会宽容,生活中和谐的光便会无处不在。
冬夜的风
很久没有认真去听风的声响了。在这个寒冬的夜,我推开窗,请风入室,扫尽一室的烦人尘埃。
奇怪,今夜的风居然是暖的,那暖,是流淌在心底的一股温泉。夜是深的,夜里的空气是冷的。唯独这风,有着秋的凉爽,带着春的芬芳。
我居于陋室,就着台灯,临窗动笔,在本子上写下这些文字。我一直害怕失去自己。生活推着我不断向前迈步,每迈一步,都是在不断折磨和摧残着我自己。可我,找不着回去的路。我害怕,想逃避,世事纷乱,人生扰攘,我只不过一介无用的书生。
多么期盼这风将我带回从前。那时,我无忧无虑,不知为何读书,不知何为爱恋,不知为何工作,不知何为政治。然而,我已经回不去了,不可能回去了,永远。作为一个读书人,胸中也有些傻里傻气的天真幻想,准备为此去做出一些事来。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期盼着早日与喜欢的女孩子喜结良缘,结婚生子,过着平凡却幸福的生活。
冬夜的风,请您带我离开吧,哪怕要经历琼楼玉宇的高寒。冬夜的风,请您让我看一眼儿时戴着斗笠骑在父亲肩上踏着毛茸茸的、梅花般美丽的大雪的场景。冬夜的风,请您让少年的伙伴回到我身边,让我们再次在田野中畅快狂奔,打闹嬉戏。冬夜的风,请您拂去我身上涉世之后沾染的尘土,让我回到懵懂的甜蜜温馨中。冬夜的风……
都匀印象
在贵阳读书时,饱受了贵阳的交通拥堵、物价昂贵之苦,也曾在街上亲眼看到小偷在光天化日之下摸行人的包,亲闻人们为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而用不堪入耳的话语互相谩骂。这一切怪象让我在大学的四年中常常想起都匀的各种好,如同一个与初恋女孩分手的男孩在开始新的恋情后,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时会常常记起初恋女孩的好。
我属于都匀人,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时光我是在都匀这座城市度过的,她是我最初接触的城市。三年的时间虽然不可能对她了如指掌,也算是略知一二。三年的求学时光,都匀这座小城给我留下了可谓完美而深刻的印象——小巧,清新,和谐,以至于在我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喜欢将都匀与贵阳相比,向他人数落贵阳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以证明都匀的各种好处。
这种完美而深刻的印象主要来自于都匀的小。显然,作为黔南州州府所在地,都匀并不算大,也谈不上多么豪华。然而,正因为她的小,成就了她的小巧、清新与和谐,她不落繁华大都市喧嚣嘈杂的俗套,恰如天生质朴的可爱女孩身上全然没有大家闺秀那般小脚的情节和压抑的传统。
就拿都匀的道路网来说吧。高中三年下来,也许是我不爱走动而见闻不详的缘故,觉得都匀市区就只有一条主要的交通干线,那就是从小围寨到现在的老火车站,经过大十字、大西门、平桥,最后到的这一段路。而我就认为都匀的路网是以这段路为中心,由无数的小街小巷串联起来,连接市区内的各个角落的。所以,这样的网虽似迷宫,却不容易让人迷路,就算是迷了路也不用担心,因为这座小城的路不会将你带到很远的地方,反而能够让你在途中领略沿河的风光,或者欣赏曲折错落的街巷。当然,都匀现在的路网要比那时宽阔复杂多了。
现在的都匀市民的素质确实是让人无奈的,但是高中三年我却觉得都匀人是很有素质的,特别是在贵阳读书时,常常目睹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惊叹于生活于偌大一个城市、一个省会的市民居然如此对红绿灯视而不见,居然如此不怕死。还记得那时我总是向同学炫耀说在都匀基本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大家都是红灯停,绿灯行。如此一比,让我更加觉得都匀是如此和谐。不过现在,在红绿灯路口,居然有人对红灯熟视无睹,对协管员的鸣哨充耳不闻,我怀疑是不是因为这些人地沟油吃多了导致抗体强大,已经练就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不坏之身了。
在高中三年留下的印象中,都匀的街道是非常干净的,随地乱吐乱扔的现象很少,干净的街道逛起来让人觉得舒爽。深夜的街上尽管寂静,却是安全的。还记得那时我喜欢上网,有时会去书店逛逛,很晚才回学校,走在人少光暗的街上,丝毫不觉害怕。
在外地人眼中,都匀也给了他们一个美好或者说是神奇的印象。刚进大学时,当同学得知我是都匀人,便用不大熟练的都匀方言向我念道:“都匀大桥头,汽车打圈圈,火车打转转。”并问我是什么意思。说来惭愧,那时我还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连这几句话都没听过——也许是本地人的缘故,对这些在外地人看来很有些神奇的东西并不那么在意。后来,说起都匀,又从几个外地同学的口中听到那几句话,才渐渐发现,都匀的桥,都匀的“圈圈”和“转转”,已经向外地人勾画了一幅简单而神奇的都匀印象图。
我想,这些印象,值得珍惜,值得延续,更值得现在的我们反思,为了都匀美好的明天。
关于我喝酒的历史
根据母亲的回忆,我认为我在两三岁的时候,便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现在妻子(已经登记,不能再称之为是女朋友了吧)为我量身定制了一条发展道路——直奔酒鬼。写到这里,我已经忍不住喝了一口酒。
母亲回忆说,在我两三岁的时候,那时因为家里穷,请不起保姆,她和父亲每天早出晚归下地干活,便把我丢给了邻居三奶奶。然而,三奶奶是个好酒之人。有一天吃中午饭的时候,我闹着要吃奶,三奶奶自然没有奶水,母亲又不在家,她便给我倒了一小碗土酒,加了一点白糖,说是可乐,我信以为真,咕嘟咕嘟喝了个精光——我已经完全没有关于这件事的记忆,但我猜想那时我一定感觉到了那小碗“可乐”的不对劲。下午父母干活回来,看到我脸红嘟嘟的,说话也有些不正常,不用问便知道是三奶奶搞得鬼。母亲说,她非常气愤。至于怎么个气愤,她没有详细说。不过,我肯定她当时一定非常恼火。
我想,三奶奶家的土酒一定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喝的酒。如此算来,我的酒龄已有二十余年。不过,我敢肯定,我大肆喝酒是从参加工作后开始的。
从第一次喝酒后到读完初中期间,我基本没喝酒,也非常害怕喝酒。到了高中,我开始喝点啤酒,白酒一律不喝。大学的时候,同学聚会有点频繁,喝啤酒的次数也很多——说实话,那时我很害怕聚会时喝酒,酒量也不行,喝几杯啤酒基本就达到了眼冒金星、感觉地球高速运转的效果,所以,常常尽可能回避参加一些聚会,就算参加了也尽可能装醉。还记得领了大学毕业证后,一次几个同学吃饭,其他同学说喝啤酒,我自告奋勇说我要喝白酒。于是,他们便给我买了一瓶金沙回沙,几杯下肚,天旋地转,结果回去酒劲上来,我糊里糊涂打电话给女朋友说地震了让她快跑。
参加工作后,喝酒的次数多了,很多是不得不喝,而且基本上喝的都是白酒。本来是不想喝也害怕喝的,但是,跟着领导,不跟着喝酒好像就没了共同语言,我本来就不擅长言语,看着领导喝了点酒就跟你说这说那,自己只能干坐一旁点头微笑,像个傻子,得了,喝他几杯,借着酒劲壮胆,也胡说八道起来,渐渐发现这样可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联络感情,觉得不错,便放开了胆。久而久之,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酒,尽管酒量不咋样。
酒喝多了,便渐渐发现酒是一种美妙的东西——我指的是白酒。
后来,单位的几个年青人相熟后经常聚在一起,喝着小酒,倾诉工作中的各种烦恼,畅谈各种乱七八糟的人生,讨论各种应付困难的对策,有一次甚至聊到凌晨四点过才散,第二天居然还能起床按时上班,清醒的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任务,堪称经典。
用了解我的人的话说,我是一个性情中人,是个带着一点流氓特质的文人。我甚至对别人说:我酒量不行,却又喜欢喝点小酒,对不喝酒的人,我一般不深交。记得有一次,和两个同事下班后喝了点小酒,散后已经近晚上十点钟,我和姓蒙的同事商量说回都匀休息算了,于是我俩骑摩托驱车三十多公里到都匀,成了我俩之间的一段佳话。
这些就是我喝酒的一点历史。对于一个酒量不好又喜欢喝点小酒的人,大家切勿见怪。当然了,我在意的是白酒。
又是一年高考时
二〇〇七年六月七日,清晨。天空飘起了一如既往的雨季的小雨。也许是因为雨的缘故,空气显得浪漫清新。我与同寝室的哥几个在三中旁边的粉店各吃了碗米粉,便慢悠悠向都匀一中走去。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序幕将在这里揭起,我则是这场属于高中生人生重头戏中的主角之一。
这便是高考。
转眼,到了二〇一三年六月七日,依旧是清晨的都匀,依旧是清新的空气。不同的是,天空没有雨,空气中少了浪漫,我也没有了赶考的机会。在我等车去上班的时候,遇见了一位村干部。她说,她在等人帮她带一份资料去镇上。恰巧遇见我,便让我帮忙。她在道了谢之后,补充说:“今天我儿子要考试,我出门时他还在睡觉,现在要回去做饭给他吃。”我知道,她儿子要参加的考试就是高考。
想想,现在的学生真的幸福——为了一场考试,父母操碎了心。有时,似乎是父母比考生自己要着急。看看考场外,父母们心急如焚,怕自己的孩子发挥失常,而考场中,考生们或者正悠闲自得地睡大觉,或者题目做得得心应手。真的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我已经习惯了中国式的教育,所以不喜欢中国式的父母——瞎着急的父母。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不像城里人那么讲究。我何时参加高考,父母不知道,我填了什么志愿,父母也不清楚。只是在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他们高高兴兴,为我收拾行装,陪我去报到。
又是一年高考时,耳闻各种中国式高考怪相和悲剧,更让我坚信鲁迅先生的告诫:一定要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恨我不认识外国字,只能继续接受中国书的摧残。)
在高考前三天,一位母亲天天做鲤鱼汤给将要参加高考的女儿吃,希望女儿“鱼跃龙门”,金榜题名。这位母亲可谓用心良苦,然而他似乎不懂得三十晚用瘦肉精催猪也是没办法马上让猪身长肉的,更不可能懂得她女儿学过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如果她懂得量变与质变的道理,三年而不是高考前三天坚持做鲤鱼汤给女儿吃,那她女儿升天的可能都有了,还担心跃不过区区的龙门么?
一名参加高考的女生在赶考途中掉进下水道,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中国的下水道越来越喜欢吞噬美丽的生命了。难道在好莱坞电影中才可能看到吃人怪物,在中国已经由下水道证明是现实了么?
又是一年高考时,中国的父母们,别再瞎操心添乱了,自己愚就算了,别愚了儿女们!
又是一年高考时,以人类灵魂工程师自居的教育者们,求求你们发发慈悲,少培养像我一样无用于社会的书呆子,多培养几个能够设计出安全有效下水道系统的工程师吧!
再稽首,拜托啦!
年味
如今,越来越感觉到过年没有了年味,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已经远离了能够感觉到年味的年龄。所以,不管我们怎样去寻找,都不会再找回曾经的感觉。姑且由“有人”这样说吧。
甲午马年的春节在无味的疲惫中就结束了——年三十那天回家,晚上春晚没看完就睡了,到了开财门时起来看了一会村里其他人家放的烟花,然后接着睡;大年初一在家呆了一天,没有什么高兴的事,也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大年初二回都匀,邀了几个朋友在家中小酌了几杯;大年初三与家人去亲戚家拜年;大年初四早医院吊针,下午带侄子去西山公园玩;大年初五在家呆了一天;大年初六同学朋友来家里玩,结果到晚上刘忠梅女士就感冒了;今天本打算陪她去吊针,结果在吃了早餐之后,她说感觉不严重,所以买了一些感冒药就回家了。这年过得还是像去年一样——累,简直可以说是劳神伤财。
今年的马年春节,天气实在是太好了,几乎是天天阳光灿烂、和风暖暖。可我却着实讨厌这种天气出现在过年的时候,灿烂的阳光让年味蒸发,暖暖的和风同时吹走了年味,大年初一因为天气好,父母居然去栽了一天的花椒!现在的天,真是病的不轻呀!
想想以前的过年,冬天飘着白雪,满地白沙,长野银装,何等的干净可人啊。那时,村里人家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杀年猪,备年货,随着小孩子们燃放的零星的鞭炮声,空气里年味越结越浓。杀年猪应该是过年最重要的事情了,那不是自家的事,而是邻里亲朋共同的大事,一家帮着一家杀,从早杀到晚,同时也是从早吃到晚,越吃年味越足。大人们杀猪,小孩子们则在雪野里追逐出来找东西吃的小鸟,或者堆几个雪人,或者围着火炉看六小龄童演的电视剧《西游记》,越玩年味越香。猪杀好了,父亲开始准备着做腊肉,闻着那些做腊肉的香料,真是一种享受。尽管寒风呼呼,也要把春联贴上。过年还要打粑粑,吃个热呼呼的豆沙粑,果然倍儿爽。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忙碌着,从早上就开始准备年夜饭。晚上,全家人围在一起,欢畅地吃着喝着,谈谈一年的得失,说说来年的打算,同时还要守岁,大人们告诉小孩,年三十晚上老鼠要迎亲,要想看老鼠迎亲就得等到十二点,于是一家老小坐在一起吃东西,看电视,等着新春的到来。大年初一,要么睡觉,要么看电视,要么几个伙伴相邀玩,要么寨上的邻里亲朋互相串门。总之,那时的年要足足过完初七,每天都要向祖宗供饭。
而今,天气变了,年俗也随之衰败。雪可以不下,因为老天病了!猪可以不杀,因为有钱可以买!春联可以不贴,因为那东西已经可有可无!腊肉可以不做,因为塑胶牛肉更可口!粑粑也可以不打,因为地沟油炸的油条更好吃!邻里亲朋的门不敢去串,因为现在一串就得研究人民币!小孩子们鞭炮也懒得放了,因为还不如几个人围在一起炸几朵刺激的金花,堆几座雄伟的长城;岁也可以不守了,因为大人们说的老鼠迎亲只是个质量拙劣的村产动画传说;也不用向祖宗供饭了,因为我们都是不信鬼神的唯物主义者!
我想,这样下去,将来也许有那么一天,年可以不过了,因为那时我们的精神已经病重,失去了传统的记忆,只能靠翻阅历史书来徒劳叹息一番,然后——接着干活,赚钱。
时光慢些吧
今天回到家,母亲一直叮嘱我一件事:让父亲少抽点烟。母亲说:医院,叫他少抽点,还不听!
没留心,父亲已经五十了,曾经也是在酒坛里混的,后来因胃不好,退到了酒坛边缘,偶尔喝两口——结婚的时候,他还能陪我的朋友们划拳。烟,现在对远离酒坛的父亲来说,是尤其重要的。记得有一年过年,给父亲买了一条好烟,回家母亲说正在让父亲戒烟,怎么还买烟,我说抽少点没事。父亲大概是很乐意听到我这么说的。
自己不抽烟,故此很久也没给父亲买烟了。父亲喝不惯瓶装酒,以前买回去他都不喝,往往当礼送人。母亲也曾让我告诉父亲少喝酒,我说酒喝多了伤身体,喝少点养身。
父亲曾说:做活路无聊,不抽点烟,都不得劲。我能理解父亲。
只是,一不留神,父亲五十了。医院,今天却在犁田了。以前父母常说:等你毕业,工作了,我们就轻松了。可是,我已经毕业了,也工作了,父母还是原来的父母。每念及此,都恨自己无能。今天母亲告诉我,父亲说要想办法挣点钱给我们。听了,心里一痛。
父亲五十了,脾气越发的犟,我不忍心让他戒烟戒酒,可也怕他的犟脾气累坏了身体。清明去一个远地方上坟,有一段路车子走不了,要步行,侄子年幼,父亲把他放在肩上,看着骑在父亲肩上的侄子,那是曾经的我啊。没走一会,父亲说累了,再继续走的时候,他让侄子骑一边肩膀,父亲说:肩疼。我才知道,侄子并不是曾经的我,曾经,父亲的肩不疼。
让父亲骄傲过,也让父亲伤心过。结婚之后,自己也要做父亲了,慢慢想,父亲这辈子不容易。我一直把父亲当榜样,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要像父亲一样有能力去支撑一个家。
父亲真的五十了,可我亏欠他的还那么多。我多么希望,时光再慢些吧。
夏至志
公元二零一六年六月十八日夜,欧洲杯一场球赛刚开始,朋友邀约散步,于是与伊携子夏欣然出门。过风雨桥,走南沙洲,至文峰园。朋友提议宵夜,便寻了个路边摊,弄起烧烤来。自然,夏日烧烤免不了来点冰啤。其时已多时离酒,戒酒的宣传也做了不少。朋友是难在一起喝酒的朋友,便喝了一瓶。夏日,烧烤,夜色,冰啤,闲谈,不错的词,不错的感觉。
然而,第二天感觉就不大好——自己明知道不能做的事,却去做了,叫“作”。我这不大好的感觉,自然是“作”出来的。有句英文说:nozuonoudie。直译叫不作不死。人都是要死的,所以不作不死也不符合真理。于是中文简说为作死,那就是“作,死!”的意思。
于是,为生命苟延残喘计,在此夏至日立志如下:
即日起,连续戒酒一百八十天,在戒酒期间,啤酒、白酒、红酒及其他各种含酒精的饮料,一律谢绝,对各种必须喝酒的或可能推杯不得的宴会宴席,拒绝参加。
在此广而告之,以便各路朋友知悉谅解。至于戒酒期满后如何,那可能还得继续立志吧。
又说喝酒这件事
前些年在麻疯院上班的时候,因为麻子猖狂,变态横行,几个年轻人便时常聚在一起,借酒浇愁,摆流氓阵,一时成为麻子变态的眼中钉,肉中刺。在这过程中,堪称壮举的,是一次我们从下班开始,一直喝到凌晨四点多钟,而几个小时之后还得上班。
那段时日,在工作上是难熬的,痛苦的,而在私下同事即好友的把酒攀谈中,是甚欢的。在我来说,对那些时光既心存憎恶,又偶尔怀念,那时的以流氓自居的始作俑者,如今均已为人父母,奔而立之年,大家聚在一起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流氓头目甚至在今年发表声明:戒酒了。
也许是已老的缘故,近觉健康状况有些小恙,不是牙疼,就是腿痛,那些年喝酒不推杯,声称只在意白酒的我,如今也怕酒了。第一怕应酬之酒,因此现在对各种应酬,能不参加尽量不参加,参加了也得事先声明不沾酒,实在推辞也只润唇意思意思。第二怕莽夫之酒,所谓莽夫就是那种酒品差的人,与这样的人同桌也是没有想喝酒的心情的。
不过,说彻底的不喝酒也是不可能的。过年过节回家,陪父亲兄弟喝点,应该的;遇到不常见面的发小乡邻,乡愁不免上心头,此时何以解忧,也唯有杜康了;偶尔流氓好友相聚,不整点小酒,也是不符合常情的。
当然,健康最重要。对于喝酒,我抱着这样的看法:少喝养生,多喝伤身。伤了自己,有什么意思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