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妈妈有话说秋天逐渐变冷,孩子感冒发烧又开始多起来了,后台也有不少妈妈咨询这方面的问题。天天妈妈干脆就整理一篇《儿童发烧问答集》,建议收藏,肯定用得着哈!
[体温的测量]
Q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体温的测量?
A
无论身体产热增加或散热不良,都会使体温
上升,例如喝很多热水、运动、泡三温暖、
长时间晒太阳、穿太多衣服等。如果要确定
有没有生病发烧,就必须避免这些因素,并
静坐休息15至30分钟后再量体温。
Q
跟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比起来,
电子体温计有什么好处?测得准不准?
A
如果定期校正,电子体温计测到的体温跟水
银体温计没什么两样。但水银体温计不适合
一般家庭使用,主要是因为水银体温计有意
外破裂而导致水银中毒并污染环境的危险。
目前台湾已经停止使用水银体温计,以减少
意外伤害及环境污染。
Q
用体温计量体温需要量多久?
A
一般电子体温计约在启动1分钟后会发出哔
声,那时候就可以判读体温。专家建议口温
至少量2至5分钟,腋温量3至10分钟,肛温
量1至3分钟。
Q
摸小孩的皮肤看有没有发烧的方法准不准?
A
摸皮肤判断有没有发烧的方法很不准确,所
以当小孩生病的时候,一定要用体温计才能
正确判断小孩有没有发烧。根据国外的研究,
母亲用手只能正确判断74%有发烧的小孩,
而护理人员的正确判断率则只有42%。
Q
量体温的方法有好多种,到底哪一种比较准?
A
量体温的方法包括肛温、口温、腋温、背温、
耳温、额温等,其中以肛温最接近身体内部
真正的温度。耳温与肛温的相关性很高,必
要时可取代肛温,但必须注意三个月以下婴
儿的耳温与中心体温的相关性较差。口温平
均比肛温低0.50C,腋温平均比肛温低0.80C,
而且这两种方法比较容易受到皮肤黏膜血管
收缩等因素的影响而偏低。一个月以下或体
重很低的新生儿,不适合量肛温与耳温,可
考虑量腋温或背温。用额温枪或红外线测量
皮肤表面,准确度较差。
Q
量肛温正确的作法为何?
A
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体温计,以冷水冲净
(勿用热水),在末端擦上少许凡士林等润滑
剂。最好的姿势是让幼儿腹部朝下俯卧,并
将小孩放于成人的大腿或床上,用一手扶着
幼儿臀部上方的下背部,另一手将体温计伸
入距离肛门口深度约0.5至1英寸(约1.5至2.5公
分)处,不要过度深入。电子体温计于静置约
1分钟后,发出哔声即可判读。
Q
量口温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A
5岁以上儿童可以用这种方法量体温,测量前
15至30分钟内不宜饮用热水或冷水,以免导
致测量误差。量的时候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
洗体温计,然后以冷水冲净(勿用热水)。打开
电子体温计开关,将感应端置于儿童舌头
下方,静置约1分钟,体温计发出哔声后即
可判读。
Q
量耳温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A
三个月以下婴儿准确度较差,量的时候必须注
意耳温枪在耳朵里面的角度必须正确,过多耳
垢则会干扰测量。中耳炎或其他中耳异常者量
耳温会有误差,应该用其他方法量体温。耳温
枪必须定期校正以免失去准确性。量的时候将
耳温枪感应端置入外耳道,按压启动钮即可在
几秒内判读数据。当两耳量出来之温度不同时,
以较高温度为准。
[发烧的意义]
Q
体温高到几度以上才算发烧?
A
发烧的定义为身体内部的中心体温≥38℃,
介于37.5OC与38OC之间的体温可能正常也可能
是低度发烧,必须参考前后测量的体温与其他
症状判断是否有发烧现象。
Q
人为什么会发烧?
A
人体脑部下视丘的地方有个体温调节中枢,在
这里会设定一个体温定位点,平时不生病的时
候体温都设在37OC左右。人体因为感染等各种
疾病出现发炎反应的时候,发炎反应所制造的
一些小分子会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而使体温
的定位点上升,于是人体会进行很多生理反应
而使体温上升。
有另一种情形是身体并没有发炎、体温定位点
也没有上升,但因为身体热量太多来不及散热
而使体温上升,这种情形称为体温过高
(hyperthermia),例如在炎热的环境下穿太多衣
服、把婴儿包得太紧、运动、洗三温暖、中暑
(heatstroke)等。
Q
小孩发烧时为什么会手脚冰冷?
A
发炎反应导致脑部下视丘体温定位点上升的时
候,脑部所认定的正常体温会超过38OC。如果
当时体温并未达到设定的标准,病人会觉得冷,
而且可能不自主地出现肌肉颤抖以增加热量,
并让四肢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丧失,所以会出
现手脚冰冷现象。
Q
发烧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好处?
A
很多研究显示适度发烧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
能,也有研究显示退烧药会压抑免疫反应,所
以在动物实验中用大量退烧药反而会增加败血
症的死亡率。人类生病的时候发烧,算是一种
保护性的本能反应,目的在加强我们对于疾病
的抵抗力。
Q
发烧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坏处?
A
发烧的时候需要产生多余的热量,所以会增加
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制造量与心脏输出量,
这些对于健康儿童的影响很有限,但患有严重
心脏病、严重贫血、慢性肺病、糖尿病与先天
代谢异常的儿童,则可能无法承受这些多余的
负担。此外,有些儿童因为体质因素,在6个月
至6岁间可能因为发烧而导致热性痉挛。
Q
发烧会不会把脑子烧坏?
A
41℃以下的发烧不会对病人脑部或其他器官造
成直接伤害,极度高烧有时会使意识出现程度
不等的异常。一般口语传说发烧把小孩脑子烧
坏的事例,都是因为那些小孩罹患了脑炎、脑
膜炎等疾病,发烧只是这些疾病的症状表现之
一,真正影响脑部的是脑部严重感染病症。
Q
使用退烧药以后如果还有发烧现象,
是否表示医师所开的退烧药没有效?
A
一些民众认为吃退烧药以后如果又烧起来,就
表示医师开的药没有效,所以会去找其他医师,
造成医疗的浪费。事实上,发烧是生病之后产
生的现象之一,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烧,当小
孩发烧时应带给医师诊察,以找出发烧的病因
并加以治疗。各种退烧药的效果都只能维持几
个小时,其使用目的在带给小病童短暂的舒适,
如果疾病的过程还没结束,退烧以后又烧起来
是很常见的事情。常见的呼吸道或肠胃道病毒
感染大多没有特效药,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
持续发烧达一周或甚至更久。发烧是疾病过程
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味的盲目退烧反会造
成假象,而可能引起误判。如果发烧不退,必
须持续就医寻找有无其他特殊病因,而非怪罪
开的退烧药无效。
[退烧的方法]
Q
既然发烧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那么是否
都不要退烧?
A
如果体温上升的原因不是发炎性疾病,则这种
高体温对人体并没有帮助,随时都可予以退烧,
例如衣服穿太多、中暑之类的体温过高。至于
发炎反应引起的发烧,如果体温并未太高也没有
引起特殊不舒服的时候,并不需要积极退烧,
尤其当体温还没超过39°C以上的时候。专家建议
下列情形较易并发发烧引起的不适,所以当体温
超过38°C以上就可考虑退烧:
A.慢性肺病、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
B.并发心脏衰竭之心脏病或发绀性心脏病
C.慢性贫血
D.糖尿病与其他代谢异常
E.曾有热性痉挛或曾有癫痫发作的患者
F.孕妇
G.其他因为发烧而有不适症状
Q
冰枕、散热贴片、退烧药等各种退烧法中,
哪一种效果比较好?
A
过去曾经被使用的酒精擦澡,因为酒精快速挥发散热会引起表层血管急速收缩,且酒精如不慎让小孩吸入会有中毒之虞,反而有碍散热,所以不应作为退烧之用。
其他退烧法可分为物理退烧法(包括冰枕、低温毯、贴于皮肤表面的散热贴片、温水拭浴)与药物退烧法(包括口服、肛门塞剂、注射之退烧药)两种。
冰枕等物理退烧法只能加速散热,并不会矫正发炎反应所引起脑部体温定位点的异常上升现象。这就好比说发烧的时候,我们的脑子会认为38℃以上才是正常体温,冰枕等物理退烧法违背脑部的设定而让热量流失,就好比把热水器温度设在℃,一面插电加温,一面却一直丢冰块进去,不但让病人有寒冷的不适感觉,也会增加无谓的能量消耗。
所以发炎性疾病不应使用冰枕等物理退烧法,而应使用可以矫正脑部体温定位点的退烧药。对于代谢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贫血等患者而言,他们无法应付突增的能量需求,可能导致代谢机制崩溃或心肺衰竭,这类病人发烧时使用冰枕的危险性更高。
衣服穿太多、中暑等体温过高的情形,脑部体温定位点正常而只是产热与散热失调,此时才可使用物理退烧法。
Q
打点滴或喝很多水有没有退烧效果?
A
打点滴或喝水只会增加体内水分,对于发炎性
疾病引起的发烧并无退烧效果。退烧时人体必
须流汗以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所以如果发烧
与退烧过程反覆太多次,容易因为大量流汗而
导致脱水,此时才需要特别注意水分、电解质
的适度补充。
Q
有没有哪些退烧药是小孩不可使用的?
A
儿童使用阿斯匹灵(aspirin)可能会伤害肝脏与脑
部,而导致雷氏症候群,所以阿斯匹灵不可以
在18岁以下儿童当作退烧药使用。阿斯匹灵的
主要化学构造是水杨酸,所以含有水杨酸成分
的其他退烧药也不应使用于18岁以下儿童,包
括各种含有水杨酸成分的口服或注射用退烧药。
目前台湾地区所上市的注射型退烧药,主要成
分都是水杨酸,都不应使用于18岁以下儿童。
此外,属于pyrazolone衍生物的dipyrone、
phenylbutazone等退烧药,可能引起致命的白血
球低下症,所有年龄都禁止使用。
Q
小孩用哪一种成分的退烧药比较好?
A
目前台湾地区儿童可用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醯氨基
酚(acetaminophen)、异丁苯乙酸(ibuprofen)、
diclofenac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时间与退烧效果都
很类似,其主要差异是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种类。
使用这些退烧药都必须小心用量,任何一种退烧
药过量都不安全。
Q
口服跟塞肛门的退烧药有没有什么差别?
A
口服药物与塞肛门药物的作用时间与退烧效果并
没有明显差别,建议儿童应优先使用口服制剂。
如果有严重呕吐、小孩拒绝吃药等情形时,才考
虑使用肛门塞剂。有些人认为体温要达到某个标
准以上才可以使用口服或塞肛门的退烧药,这种
看法并没有理论根据。
Q
使用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作为
退烧药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A
乙醯氨基酚的儿童建议用量为每次每公斤10-15
毫克口服使用,每4-6小时使用一次。目前台湾
地区常用的乙醯氨基酚儿童剂型包括糖浆、口
服锭剂等,儿童剂型与成人剂型的药量差异极
大,使用时必须注意标示并避免过量。一旦过
量可能引发产生肝衰竭,其最低单一中毒剂量
为每公斤-毫克。此外,长期使用这种药
物有发生肾脏伤害的可能。本剂没有肠胃、凝
血与压抑免疫反应等副作用,所以建议下列病
患优先考虑使用本药:
A.凝血功能异常与其他出血倾向
B.消化性溃疡或胃肠出血等上消化道疾病
C.开刀或因其他原因身上有明显伤口的病人
D.严重感染症
Q
使用异丁苯乙酸(ibuprofen)作为退烧药时,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A
异丁苯乙酸(ibuprofen)的儿童建议用量为每次每
公斤5-10毫克口服使用,每6-8小时使用一次。
这种药物属于非类固醇发炎抑制剂,国内常用的
剂型为口服糖浆,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胃部不适、
上消化道出血、减少肾脏血流、抑制血小板凝血
功能等。
Q
使用diclofenac作为退烧药时,有什么
需要注意的?
A
Diclofenac也属于非类固醇发炎抑制剂,国内
常用的剂型为塞剂,可能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跟异丁苯乙酸(ibuprofen)一样。
Q
可不可以轮流使用两种以上退烧药?
A
顾及少数发炎严重者,使用一种退烧药的效果
可能有限,所以在不违反本建议所列的各种退
烧原则下,可考虑于特殊情形下轮流使用两种
退烧药,但原则上不建议一次同时给予两种以
上退烧药。
Q
葡萄糖6磷酸盐去氢酶缺乏症
(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sedeficiency)
患者使用退烧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A
此症患者如果接触具有高度氧化作用的药物,
可能引起红血球破坏而导致溶血性贫血。如果
依照正确建议剂量使用乙醯氨基酚
(acetaminophen)与非类固醇发炎抑制剂,都不
会有明显溶血性贫血的危险。但如果因为罹患
风湿性疾病需要使用高剂量非类固醇发炎抑制
剂的时候,则有导致溶血的可能,例如使用每
公斤每天80毫克的阿斯匹灵治疗川崎病。
天天育儿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拿自己唯一的孩子做试验。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和天天妈妈一起学习先进育儿理念和科学方法,少走一些弯路,收获更多快乐!天天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