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儿科门诊比例最大的病种。当宝宝发烧时怎样来区分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呢?又如何给宝宝降温呢?下面请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第一部分
在这里有几个常见的名词需要解释一下。
感冒: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感冒是指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的一组综合症群,其实在医学上是没有“感冒”这样一个术语的。“感冒”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感冒实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急性鼻炎(流涕和喷嚏)为主要症状。咽喉发炎:这也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医学上也没有这样的术语的。儿科医生看病是必看咽喉的,如果他看到咽喉部红肿,说明咽喉有炎症,有些医生就会很通俗的说咽喉发炎了。其实,咽喉只是上呼吸道的一个部分,就象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看不到的部分,也是一样有炎症的。所以咽喉炎实际也是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有两种通俗的说法“感冒”和“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发烧、流涕、喷嚏、咳嗽。其中发烧是最多见的症状,往往家长也最紧张。
第二部分
发烧是一种症状,引起宝宝发烧的主要原因就是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感染源有哪些?病毒和细菌,这两种是最常见的,当然还有支原体、衣原体、真菌。近年来,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越来越多见,支原体和衣原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真菌感染主要是见于免疫缺陷、病程很长和滥用抗菌素的病例,很少见。作为家长,要重点认识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两种主要病原体:病毒和细菌。医生接诊了一个发烧的患儿,或者你的宝宝发烧了,那么作为医生和家长,首先要分清楚,这个孩子感染的病原体是什么?细菌、病毒或者是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因为这关系到用什么药来控制感染,关系到用抗病毒药还是用抗菌素。只有分清感染的因素,才能避免滥用抗菌素一般临床医生会建议给宝宝查血常规如果宝宝的白细胞升高,而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说明是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就要用抗菌素,例如头孢克洛如果白细胞不高(降低),淋巴细胞升高,说明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就要用抗病毒的药物,例如抗病毒口服液。这是门诊医生判断感染性质的简单方法。
有时细菌和病毒是混合一起感染的,这样血常规就没有办法分辨清楚了。这种情况只有靠医生的经验判断了。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发烧超过2天,或者并发咳嗽,通常认为有混合感染,这是多数医生会给宝宝用点抗菌素。
孩子一发烧,家长最紧张了。发烧多数是反复发作的,因此,家庭护理显得相当重要。宝宝发烧时,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度时,才选用药物降温。在使用药物降温的同时,也要配合物理降温。
第三部分
以下是列举的各种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2、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3、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摄氏度,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4、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不错。在宝宝的额头贴上一贴,宝宝的头部会舒服一点。
第四部分
小儿感冒时怎样合理用药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时可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尤其周岁以内的患儿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看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十分着急。那么,该怎样给患儿合理用药呢?
以下几点,供使用时参考:(1)不要急于退热。不急于给小儿退热有几方面的原因:①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②不到高热不用药。体温达到38.5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③酌情采用物理、药物降温。
(2)合理使用退烧药:美林和泰诺林退烧效果很好,退烧过程比较温和,是口服退烧药的首选。服药后要给宝宝多喝点水,宝宝的体温很快就会降下来。记住,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应备有退烧药,美林或泰诺林。因为这几种药均是橙汁味,口感很好,小孩喜欢喝,家长应将药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小孩过量误吃引起中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