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校医院医护人员一袭白衣守安宁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疫情发生以来,校医院医护人员展现出专业敬业、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抗疫故事也许只是千万个医护人员抗疫战斗的一个缩影,但这些温暖向上、激励人心、来自身边人的抗疫故事却能让我们汲取力量不断前行。我们坚信,同心抗疫,战疫必胜!

校医院主任检验师翁改志:要让孩子们的父母放心

医院检验师,如果说抗疫是一场战斗,那全校的核酸检测就是我的前沿阵地。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我和检验科的同志为周边省份、后勤职工、风险排查人群、隔离学生等进行核酸采样累计约3万人次。为方便师生出差、返乡等需求,医院开设常态化核酸检测项目,为师生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年12月以来,我和同事们连续在各校区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奔波于兴庆、创新港之间完成核酸检测工作,经常从清晨忙碌到半夜。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了父母以后,就更能体会父母的心情,学校里那么多学生,守护他们的健康,让他们的父母放心,就是我最大的责任。

每次全员核酸检测前后,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前一天,我们要联系指挥部,领取采样试管、采样标签等物资。有时由于物资调配问题,需要往返好几趟。此外还要和参加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不断强调落实工作方案、检测设备、登录账号分配等细节问题。核酸检测当天,我们要时刻应对采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采样完毕后,还要精准核对样本数量与质量,扫描到检测系统,再进行转运。一次完整的核酸检测过程,对受测者来说意味着排队和几秒钟的检测,对我们来说,意味着连续两三天甚至是彻夜的忙碌和奔波。每一名参加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错过饭点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希望检测速度能跑赢病毒传播的速度,尽快控制住疫情,每个人都平平安安的。

依据疫情防控规定,有些同学需要隔离观察,我需要穿上防护服到隔离宿舍为同学们进行核酸采样。有的学生特别担心,我会安抚他们:“别害怕,先做检测,我会陪着你们的。”疫情阻隔了我们的物理距离,却无法阻隔心理距离。

每次看到大家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我就觉得更加安心,离抗疫胜利又近了一步;每次看到医学专业的学生参加抗疫志愿者服务,我都觉得既欣慰,也备受鼓舞,我会回想起自己学医的初心,更加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疫情早日退散,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回归正常。

校医院医务科主任杨瑾:我们都是“战士”

12月17日起,校医院全员就开启了“战斗模式”——绝大多数人每天下班时间都在22:00-0:00;几乎每一次核酸采样时,穿上防护服都长达6个多小时;中青年医生几乎全员上岗参加核酸检测任务,甚至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医师都加入了核酸检测队伍……特殊时期,我们都是“战士”。

疫情发生以来,西安市陆续有一些小区实行封控管理,我们这支队伍面临过很多次“非战斗减员”——医护人员被封控到所住的小区,无法到岗上班,幸好每次人手不足的时候,医院都会及时给予支援,否则我们承担的核酸检测任务真的会成为无法完成的工作。

12月23日,我和我的同事们还经历了无法出小区的各式忙乱,作为医护人员,这时候哪能退缩!身份证、工作证、一码通、电子版执业证书,甚至核酸检测排班表,我们与小区的保安解释自己的工作,大家最终都克服困难到岗了。

12月24日,交大一村封控管理,校医院有17名工作人员不能继续上班,医院紧急调度,先保障了医疗值班。封在交大一医院医务人员在小区内也参加了每天的抗疫工作,他们参与上门入户采样、在社区采集核酸、紧急医疗保障、协助居民购药等工作。药械科黄引怀主任和庞医院确保疫情防控物资及时到位。

采样工作大家都看在眼里,但采样前后的安排、准备、收尾工作非常耗费精力。领导和协调保障组其实更辛苦,他们经常是凌晨一点到三点接到通知,紧接着要反复安排人员、不断调整,大家的睡眠都非常差。创新港核酸检测的场地布置,好几次忙到凌晨三四点,连续8天,带班人和网络保障都坚持工作没有换班;我们检验科负责人,还有两个网络信息员,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全天候忙碌。

12月24日那天,是工作压力最大的一天:兴庆校区内5个检测点、曲江校区1个、交大二村1个、创新港1个,雁塔校区3个。12月25日那天,校医院同时负责了11个采样点和考研保障任务,研考那两天,我们承担的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压力空前,医院有25人投入这项工作。25日需要同时安排各个校区和交大二村的全员核酸采样,同时兴庆校区要增加体育中心、文体中心和图书馆这3个采样点,为外校考生做核酸采样,幸好医院60个采样队员对我们进行了支援。每个采样点的电源、户外照明、电脑、扫码装、网络、防护及医废处置用品、采样材料等都需要逐一布置,院领导和一直协助院长总体负责采样工作的检验科翁改志主任带领赵骞、袁园,还有很多后勤保障和支援人员一直忙到半夜才准备好的。

12月25日,我具体负责创新港采样工作。为了加快采样速度,我们采用单人一组的方式,当日截止晚上20:00,顺利完成了人采样。回程的车上,大家说尽管单人右胳膊重复一个动作上千次很酸困,但非常高兴按时完成了核酸采样任务。

疫情初期每天忙于疫情防控工作,完全没精力管孩子,我爱人会做的饭仅限于揪面片,他和孩子已经吃了很多次揪面片和煮方便面了。我也曾接到过老师的家访电话,因为我无法陪伴孩子的网课,也无法及时辅助孩子提交作业、修改错误。好在老师非常体谅医护人员,交代我孩子有任何不懂的可以及时打电话沟通,非常庆幸孩子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疫情期间,看病的流程比较复杂,及时为师生做好就医、用药服务,也是我们的工作内容。疫情给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只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让疫情早点结束。

校医院药械科黄引怀:医疗物资保障,我们行!

疫情期间,医疗防护物资需求量大、品种多,市场供应较为紧张。在医院领导的统筹安排下,我承担医疗物资供应工作。我与采购人员协同作战,及时联系各家供应商进行采购,落实各项物资配送工作,每天要打几十个电话,忙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手机依然是发烫的。物资送到后,我们要整理盘存、及时分发,制定下一步采购计划。每次看到库房里标识清楚、整齐摆放的各种医疗防护物资,我就觉得我们艰辛的付出是值得的,防疫之战我们必胜!

疫情发生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已进行核酸检测近40万人次。每次开展核酸检测,我们都是多校区协同开启,五个区域人次检测人员的防护物资我们全力保障。科室建立了物资保障专班制度,有物资准备、转运、发放、机动保障、采购供应、统筹管理等六个专班规范运转。为保障每一次全员核酸检测顺利开展,我们经常“披星戴月”——天不亮来不及吃早饭就到岗准备,医院用手推车准备次日要用的物资,户外发放防护物资一直忙到半夜12点才进家门。

此外我们还承担全校疫情防护物资的接收、发放等管理工作。我与科室同医院,及时给各校区、书院与家属区疫情保障点发放急需物资,共接受防护物资配送40余次、0多箱次,发放物资上百次,医用口罩发放近80万个。近期我们都是超负荷的体力劳动、睡眠严重不足,但为了确保校园安宁,一切都是值得的。

校园封闭管理后,部分师生的特殊用药遇到了困难。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们按照用药信息连夜加班进行网上采购,并协调医药公司次日加急配送到各校区药房,特殊用药运到后,我们及时通知学生本人来取药。特别感动的是,担心学生着急,校医院党总支书记梁志静与药房韩颖老师当天晚上八点多将急需药品送到患病学生手中。学生的一声“谢谢”,我们悬着的心都放下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抗疫仍未结束,我将继续与药械科全体同事一道,确保医疗防护物资的供应保障需求。医疗防护物资保障,我们行!

校医院总支书记梁志静:一名党员的历练与坚守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雁塔校区的抗疫压力陡然增加。医院雁塔门诊中心的分管负责人,我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三个方面:一是吃透国家、属地最新版疫情防控政策,在疾控部门介入之前,将防御关口前移,开展自主摸排和及时管控;二是统筹安排雁塔校区全员师生核酸采样,确保封控、隔离人员入户单人单管核酸采样工作,并做到政策传达、情绪安抚;三是进一步明确雁塔校区学生就诊流程,确保校园封闭管理期间,非必要不出宿舍,非必要不外出就诊。

扑面而来的防疫新问题、新状况需要迅速处置,我深切感到,遇到问题不能等、靠、推,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疫情期间,我积累了校内隔离区管理的工作经验,本轮疫情暴发后,学校迅速开展自主摸排和管控。为保证校内隔离区的安全有序,我进一步总结后,起草拟定了《西安交通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隔离人员管理办法》,后经学校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讨论通过,下发各校区用于指导校内隔离区管理工作。同时作为校内隔离区的具体管理者,不分昼夜及时对接、审核学生隔离区进出申请。在雁塔校区实施管控后,我24小时驻校驻岗,连夜统筹安排雁塔校区第二天的全员核酸检测,封控区、隔离区核酸检测等工作任务已是常态。医院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我带领支部书记和党员主动承担起雁塔隔离区学生入户单人单管核酸采样工作,并做到政策传达、安抚管理学生情绪。

按疫情防控要求,雁塔校区教学区与生活区不能进行人员流动,雁塔校区学生的常规疾病诊疗就成了非常棘手的难题。医院牵头建立了雁塔校区学生医疗应急处置工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xh/13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