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型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6201579.html
医院了解到,该院近日接诊了多名因误食“海洋宝宝”引起肠梗阻的患儿。
那么什么是“海洋宝宝”?
“海洋宝宝”误食后有何危害?
带着这些问题,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采访。
增强儿童安全意识有症状及时就医
“海洋宝宝”又名泡大珠,是一种泡在水里会慢慢“长大”的儿童玩具。刚买来的“海洋宝宝”直径大约为2毫米,重量大约为0.02克,放进水里5小时之后,直径变成16毫米,重量从0.02克变成2克多,是吸水前的余倍。
医院超声科主任董建清介绍:“最近接诊的误食‘海洋宝宝’的患儿大多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五颜六色的‘海洋宝宝’吸引力强,极易被误食。误食后,‘海洋宝宝’会不断吸收肠壁水分引起机械性肠梗阻,重者可能发生肠穿孔、肠坏死,危及生命。家长一定要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选择玩具要谨慎,摆放时也要注意分门别类放在适当的位置。”
“不只是‘海洋宝宝’,我们还接诊过误食硬币、纽扣等各种各样物品的患儿。前不久,我们接诊了一例误服磁力珠的5岁患儿。因为磁力珠在胃肠道不同位置的强力磁性吸附挤压肠壁,孩子来时已经出现发热、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入院后诊断为小肠多处穿孔、横结肠穿孔并发全腹膜炎,经过及时手术,才将患儿体内的17颗磁力珠取出。”医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贵平说,儿童对一些玩具的危险性普遍缺乏认知,家长要做好保护和监督,尽量选择没有危险的玩具,具有潜在危险的玩具不能放在儿童能接触到的地方。同时,发现孩子可能误食异物后:
◆首先要温和耐心地询问孩子吞服情况,避免孩子因为害怕而不敢告诉家长。
◆发现孩子有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时,医院相关科室就医,属误食异物的要及时取出。
玩具存在安全隐患需引起重视
部分商家售卖“海洋宝宝”
随后,记者走访了小学校园周边的小卖铺和儿童玩具批发市场,发现部分商店确实有“海洋宝宝”售卖。
学生家长普先生表示:“这种玩具我们小时候也玩过,没想到竟然会被孩子吃掉引发危险,真的不太安全,家长们都要引起重视了。”学生家长林女士则说:“家长带孩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孩子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儿童消费安全
为防止误食现象再次发生,确保儿童消费安全,不断增强儿童玩具经销商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有效遏制儿童玩具质量安全事故多发势头,红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6月1日至10日集中开展“海洋宝宝”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围绕儿童和学生玩具批发市场、校园周边商店等重点区域展开专项检查,深入排查整治“海洋宝宝”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在整治过程中若发现商店售卖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的“海洋宝宝”,将按规定予以收缴、依法查处。同时,区市场监管局要求商家禁止售卖“三无”产品,销售“海洋宝宝”必须告知消费者注意事项,避免引起儿童误食情况发生。
区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家长
在购买玩具时,不仅要注意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看清商品名称、生产厂家信息、主要材质或成分、使用年龄段、产品合格证等,还应仔细阅读包装上的使用说明、安全警告语等内容,注意按包装上的推荐使用年龄给孩子挑选玩具。此外,留意玩具中的细小零件、谨慎提防磁铁和电池,也是家长应该注意的内容。
除了这些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玩具,
家长在购买时要注意!
一些不合格产品,
家长也要注意鉴别。
5月30日,海关总署对外公布年1至5月海关查发的部分进口儿童用品质量安全不合格情况,涉及服装、玩具等6类41批次进口儿童用品,查发的不合格进口儿童用品均依法依规采取退运等处置措施。
年1-5月海关查发的进口儿童用品
质量安全不合格情况
近年来,我国进口儿童用品增长迅速、品牌日趋多样。为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海关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进口儿童用品时应当注意以下重点事项:
一是在购买儿童玩具时,尽量避免选择带有小零件、锐利尖端或锐利边缘等潜在危险的玩具,并在使用前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