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推拿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小儿推拿疗法是一门古老的医疗学科,因有着独特的风格,神奇的疗效,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特点是无痛苦,无副作用,小儿易于接受,同时在不用药的基础上,大大的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在经济方面又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家庭负担。是一种纯天然绿色疗法。

儿童标准经络穴位图

很多宝妈都知道小儿推拿疗法好,但是又不知道可治疗哪些疾病?今天就让盐田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来告诉你小儿推拿疗法可以治疗哪些疾病?以及专业的手法吧!

小儿推拿适用范围:

1、适用对象:新生儿---14岁以下儿童

2、适用疾病及保健:

●呼吸系统:感冒、高热、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咳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吐奶、溢乳、黄疸、打嗝、厌食、呕吐、腹泻、腹胀腹痛、便秘、疳积、奶积、食积等。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脑瘫、五迟、五硬、五软、遗尿、斜颈、生长发育迟缓、夜啼、多动症、抽动症、癫痫、汗症等。

●小儿保健(治未病亚健康):健脾和胃、提高免疫力、健脑益智、助长高、减肥等。

小儿推拿疗法案例(感冒):

宝宝感冒了!

妈咪好担心!

来来来

a,张开小嘴巴

先来瞧瞧你的舌苔是什么颜色

根据宝宝感冒的症状表现

医师会使用不同的

专业推拿手法来治疗

让宝宝好得快一些哦!

小儿感冒推拿手法

通过一个疗程的推拿治疗

宝宝不用吃药好得快

又可以和小伙伴开心的玩耍啦!

小儿推拿手法集锦:

  1.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部位:小指指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13.揉肺俞   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14.推脊柱

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15.推尾椎

 部位:自第4节腰椎到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为补,又名“推七节”;下推为“清七节”。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

  16.揉长强

部位:肛门与尾骨之间。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长强”。可止泻。

  17.捏脊   操作:以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尾椎骨沿脊柱两侧向上捏(成人高血压患者从颈部向下捏至尾椎骨),连皮带肉用力捏起即放下,一起捏至颈部发际处为止,以脊柱两侧皮肤微有潮红为有效。说明:捏脊多用于治疗小儿积聚一类的疾患,如食积、疳积、呕吐、便秘、泄泻等,故又称“捏积”;还可消除肝、脾肿大,并有医治百病与抗癌作用。

  18.揉内关

 部位:伸臂仰掌,腕横纹上2寸(以患者的手量)两筋之间。有宁心安神,镇静止吐作用。

  19.揉、压足三里

部位:外膝眼下3寸(用患者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说明:在小儿推拿诸多病例中,唯有“急救中毒性菌痢患儿”一例,用的是指压双足三里附近的“高升点”,其余皆按揉足三里。有强壮、消炎、治胃肠道疾病作用。

  20.揉三阴交

 部位:内踝尖上3寸(用患者的手取),胫骨后缘稍后。

  附:小儿推拿用润滑剂   为减轻摩擦,避免损伤小儿皮肤,可将姜汁、葱白汁、酒精或清水等涂于推拿部位,这些润滑剂可根据病情、时令选用。有强壮、消炎作用,对治肠炎、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盐田区妇幼保健院强化小儿推拿诊疗项目!

需要的患者可以进行预约哦~

宝宝躺着推拿好舒服

坐着按手也好享受

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xh/6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