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784150.html猩红热因其临床表现中咽喉肿烂突出,中医称其为“喉痧”、“烂喉痧”、“烂喉丹痧”,因具有传染性又被称为“疫喉痧”、“疫痧”等,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猩红热时邪侵犯肺胃,热毒炽盛,内外充斥,外透肌肤。当小儿出现猩红热这种疾病时,哪怕有咽喉肿烂、高烧不退的情况,家长们也先别慌,中医辨证施治可解危难。李笑然等[1]总结了中医大家丁甘仁治疗喉痧的经验,依据温病以卫、气、营、血辨证纲领,使用汗、吐、下、清诸法,提出治疗原则“发汗透痧为第一要义”,“重痧不重喉,痧透喉自愈”,初期用解肌透痧汤(轻则荆防败毒汤,清咽利膈汤去硝黄;重则麻杏石甘汤),中期用凉营清气汤(轻则用黑膏汤、鲜石斛、淡豆豉之类,重则犀豉汤、犀角地黄汤),末期用加减滋阴清肺汤、败毒汤,外用吹喉药有玉钥匙、金不换、锡类散、珠黄散等。刘理想[2]总结恽铁樵的喉痧治验,恽老认为建立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是中医学治疗烂喉痧的关键所在。并且比较了中西医的治疗区别,他在《生理新语》中写道,“西国人……其主要药为喉症血清”,“吾于10年前常用麻杏石甘汤治喉症,应手而愈,转机不过六点钟,全愈不过二十四点钟”。那么麻杏石甘汤调理喉痧的机制是什么呢?在于“喉症之初步汗腺闭,故无汗;喉头扁桃体肿胀,故喉痛。得麻杏石甘汤则汗出,汗腺得疏通,扁桃体之肿胀者遂快然而衰,是腺体不病。腺体不病,抗毒之力强盛,故虽有微菌,不能为害”。周亚兵等[3]总结了徐小圃先生喉痧治验,在初期多以淡豆豉、白僵蚕、马勃、牛蒡子、薄荷、郁金、象贝、焦山栀子、杏仁、橘络、竹茹、活磁石、全瓜蒌等清泻肺胃;邪退正复期津液亏耗,气随津脱,因此,小圃先生在继用金银花、连翘、竹叶等“清化”基础上加鲜石斛、生地、象贝、冬瓜子等;余邪流注关节,宜祛风胜湿通络,在清热解毒基础上,加羌活、独活、忍冬藤、络石藤、丝瓜络等。治病过程中,徐氏始终以活磁石潜阳纳气,镇惊安神,似“定海神针”有效预防邪入心肝、内陷厥阴。以上案例都是名医传统辨证论治的治法,相对于西医治法个体差异性要更加明显,整体观和三因制宜贯穿治疗始终。虽然在疗效上不比西医差,甚至疾病的预后要更优于西医治疗,但同时这对中医本身的资质要求更高,一般的医生就容易失治误治造成病情迁延或是恶化。在20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有医务人员意识到中医医生主观性对疾病的影响,就根据名家经验制成成方,医院[4]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甘寒泄热剂为治疗方法,自制“石青合剂”治疗无严重合井症之猩红热患者30例,获得显著疗效。方法为将生石膏(先煎)六十两,大青叶三十两,生甘草八两加适当水量熬煎,去渣后,浓缩至四百五十毫升,再兑入糖浆一百五十毫升,混合均匀即成。一般用量每日三十至六十毫升。通过研究近年来中西医小儿猩红热的治疗相关文献发现,西医调理此病首选青霉素且有较好疗效,若有青霉素过敏则改用其他抗生素,这一方法近20年都未有大的变动[5]-[9],中医则在传统辨证论治上各有发挥。中西医在看待疾病与人体关系以及用药上有非常鲜明的对比,但同时二者疗效也都比较好。那我们在面对疫情时应该怎么选择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手段呢?中医药及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法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实施的,很重视人体本身正气的抗邪能力,以药气或手法复正气、带动正气来抵御病邪,就可以避免抗生素这样的药物不分敌我全部歼灭,疾病虽愈,但人体自身生理功能也收到较大影响。所以我们认为,抗生素类似极有效的清热解毒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配合其他方药使用或许是未来治疗猩红热等疫病大有作为的一条大道。参考文献:[1]李笑然,郝丽莉,阎忠红.试析丁甘仁对时疫喉痧病的治疗[J].中医药信息,(01):43-44.[2]刘理想.论《生理新语》中恽铁樵的重视人体“救济功能”思想[J].中华中医药学刊,(08):-.[3]周亚兵,吴敏,虞坚尔.徐小圃诊治小儿丹痧学术思想探析[J].世界中医药,,12(04):-.[4]医院医务部.中药石青合剂治疗猩红热30例临床疗效观察[J].江苏中医,(12):33-34+39.[5]王立凤.猩红热65例临床表现分析[J].首都医药,(04):30.[6]陈志勇.儿童猩红热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47(16):.[7]刘天珍,代章斌,程露,等.小儿猩红热38例观察与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10):-.[8]赵晋薇.整体护理在小儿猩红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10(03):.[9]刘成山.小儿猩红热的临床类型及治疗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8(32):-.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