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要给患者以发烧的机会,如此,无论什么样的疾病都能治愈。——古希腊的哲学家,医生希波克拉底如是说
儿童“发烧”父母须知发热高峰期又到了,当遇到孩子“发烧”情况或孩子刚刚步入“易感期”(孩子8月龄至3周岁以及第一年上幼儿园)的家庭中,家长朋友们又有点儿手足无措了:
各种的不知道怎么办?孩子烧得直发抖,到底是“寒战”还是“抽筋”了?我们该怎么办?孩子烧到39-40℃了,是立即退热、医院处理?选择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是用温水擦浴还是酒精擦浴?
孩子发烧好几天了,到底有没有大的危险
……
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对于孩子“发烧”我们应该了解一定的医学常识。
1“发烧”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发热(fever):俗称“发烧”,是指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但波动多不超过1℃。小儿体温高于成年人。有时候一直在高温环境下,孩子的体温也可稍升高。
孩子每次的发热过程,依据疾病的类型、病情的轻重、个人的体质,各有特点,但是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而发热的不同时相,表现特点也不尽相同:
1体温上升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①骤升型:体温迅速升至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发生惊厥。②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多不伴寒战。
2高热持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体温达到峰值后,孩子的寒战症状一般就会消失。
3体温下降期:也有两种类型,即:①骤降: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甚至略低于正常,通常通过“发汗”来降低体温,孩子常常大汗淋漓。②渐降: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发汗”情况可能并不明显。
所以,看到小朋友在体温急速上升的过程中出现寒战(发抖)、手足冰凉的情况时,家长朋友们不要过度惊慌,可以帮宝宝适度保暖,一般待体温到达高峰期寒战就会停止,手脚也会变得温暖了。
但是,一定要注意:
注意!ATTENTION!家长朋友们需要了解一点基本的医学常识,知道什么情况下孩子的“抖动”已经不是寒战了,而是另外一种儿童严重的急诊情况:惊厥,俗称“抽筋”或“羊癫疯”。
惊厥
convulsion
惊厥与寒战最大的区别在于:惊厥发生过程中孩子一般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小孩会出现呼之不应、双眼上翻或凝视(盯着一个地方不动、对光影刺激无反应)、牙关紧闭、口中吐沫、四肢刻板抽动等特征性表现。家长朋友们可以籍此特征把“羊癫疯”与寒战区别开来。
没有把握的家长朋友们可以用手机将寒战或惊厥的情况录制成视频,以备就诊时出示,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来判别病情。同时,立即就近送到医疗机构,医院,争取数分钟内获得医疗援助,进行初步的处理;离医疗机构比较远的家庭,应该立即拨打“”,与急救医疗人员沟通病情,获得急诊处理的相关指导。
2发热是一面“双刃剑”发热对于孩子到底有没有大的危险呢?
正如希波拉底所说,“要给患者以发烧的机会,如此,无论什么样的疾病都能治愈。”现代医学研究早已经证实,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畏之如虎的发热,对于人体其实并不完全是一无是处,发热真的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抗感染能力、提高免疫力,甚至有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因此,发热真的就是一面“双刃剑”;同时,发热程度不同(见下图),影响也不尽相同。
我的好的内生致热源(细菌、病毒等感染原的产物以及免疫复合物等)可增强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并具有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部分蛋白质合成增多,机体抵抗力增强(特别是热休克蛋白)。①孩子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8次,呼吸增加3-5次;心肺负荷增加。②持续发热还可引起孩子食欲不振、腹胀、头痛、幻觉、惊厥。③发热时,孩子的分解代谢加强,基础代谢率上升,蛋白质分解增强,糖代谢加强,糖原分解增多,酵解增强,乳酸增多;脂肪分解也显著加强(酮体增多)。乳酸和酮体都是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与发热引起的胃肠道以及全身不良反应有一定关系。
我是坏的从医学理论上来讲,我们通常可以认为,在40.5℃以下的、单纯的体温升高对于人体没有直接损害。不过需要警惕的是,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发生严重的机体损伤。
注意!ATTENTION!1体温过高,比如中暑时体温升高超过42℃,高温导致脑细胞蛋白变性,直接引起严重的脑损伤以及全身的组织器官损伤。
2发热本身就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脑或脊髓)或其他重要脏器如肺部、心脏、肾脏的原发感染所导致的,感染已经直接引起器官损伤。
3发热引起惊厥,惊厥持续时间较长,脑组织及机体组织算上继发于严重的惊厥发作。
注意!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ATTENTION!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4.循环功能障碍: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5.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家长朋友们可能经常会听到医生体温:孩子体温超过38.5℃了吗?我们使用38.5℃作为一个粗略的分界线,界定是否需要给予紧急的退热处理。但是,伴有明显不适或既往有惊厥发作史的孩子,退热处理可能需要更加积极一些,比如既往有反复“高热惊厥”发作的孩子,医生可能建议体温达到38℃左右时,就考虑积极的退热处理。
3发热时父母如何正确处理?发热时,家长朋友们应该如何做才妥当呢?
1物理降温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患儿。胃肠功能还不错的发热孩子,可以多饮温开水,辅助降温,也可以温水擦浴帮助降温。
还有,美剧中经常可以看到急诊室医务人员向发热患者倾倒一箱子小冰块帮助降温;有家长朋友分享泰国旅游,急诊医生使用自来水管冲洗帮助降温;香港儿科医生首选吹风扇降温……这些都不失为有效的物理降温手段。但是,使用需谨慎!
重点强调一下:现在已经不推荐使用的酒精擦浴降温了,因为酒精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对于孩子的脑发育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2药物退热综合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共识以及退热用药指南,儿童药物退热要注意:
1-3月小儿首选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每kg体重10-15mg;3个月以上小儿首选布洛芬,每kg体重5-10mg;口服困难者可选用栓剂直肠给药;水痘患儿禁用阿司匹林类药;尼美舒利在儿科发热患儿中禁用;各种以“退热颗粒”命名的中成药不一定是应急退热药,请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以免未能及时退热,导致不良后果。
发热,其实并不可怕,家长朋友们要学会辩证的看待,从容、有序的正确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