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宝喂完奶后会发生溢奶、打嗝、吐奶现象,新手妈妈们往往会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到底溢奶怎么处理呢,又该怎么预防宝宝溢奶或吐奶呢?
◇溢奶是怎么发生的
宝宝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内容物容易溢出。站立行走后,膈肌下降及重力的作用,才逐渐转为垂直位。另外,宝宝胃容量较小,胃壁肌肉和神经发育尚未成熟,肌张力较低,这些均易造成溢奶。溢奶是从宝宝嘴边溢出。在宝宝频繁溢奶的阶段,家长要做好护理。只要宝宝在溢奶时不伴哭闹、咳嗽等现象,溢奶后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就不必担心。
◇如何预防溢奶
√喂养姿势要正确
母乳喂养时宝宝应将妈妈的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都含在嘴里,如果宝宝在吸奶时只含住妈妈的乳头,宝宝的嘴不能被填满,在吸奶时就容易吸入空气易造成打嗝、溢奶。
√喂奶后记得排气
喂奶后及时将宝宝轻轻抱起,让宝宝伏在大人肩头,轻拍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要注意宝宝有否打嗝,而不是拍拍就算。
√选择合适的奶嘴
喂食奶粉的奶嘴过小,宝宝也会因为在吸吮时吸入大量空气而溢奶。另外,如果奶嘴的孔过大,奶液的流速过急,宝宝的吞咽随之加快,也会打嗝或溢奶。
√采用安全的睡姿
喂完奶后让宝宝保持相对右侧位,保护小耳朵,将宝宝床头抬高15度,以使宝宝全身处于15度斜坡面上,一般来说保持这样的侧睡姿势半小时左右。同时备一块小毛巾,叠成三角形,从宝宝一侧耳边搭到另一侧,这样就算宝宝溢奶,也不会弄脏枕头或流到耳朵。
√注意宝宝的衣着
宝宝穿衣舒适,不要裹得太紧压迫腹部,注意保暖。
√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
宝宝在水中可进行全身运动,水对于宝宝的身体还有温柔的按摩和抚触作用;此外,游泳对宝宝的消化能力发展也很有帮助,可减少溢奶情况的发生。
◇吐奶产生的原因
因为新生儿胃幽门狭窄,同时胃与食管结合部比较松弛,当胃强烈蠕动时,胃中的奶从食道返流,由口中吐出,形成吐奶。吐奶时,奶水强有力地从嘴巴吐出,甚至呈喷射状。
◇如何护理吐奶
√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势
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因此在让宝宝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宝宝身体下面并保持上身抬高为15°倾斜。同时把宝宝脸侧向右边。
√吐奶后,要多注意观察宝宝的状况
在宝宝躺着要把头部垫高,或者索性把宝宝竖着抱起来。吐奶后,宝宝的脸色可能会不好,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另外,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给宝宝补充些水分。
√补充水分要在呕吐后30分钟进行
宝宝吐奶后,如果马上给宝宝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子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宝宝喂些白水。
√吐奶后,每次喂奶数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
在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我们可以再给宝宝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在宝宝呕吐期间,我们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如何预防吐奶
√掌握进食的速度
注意不要让宝宝吃的太急,如果奶胀、喷射出来,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
√选择适合的奶嘴
喂食奶粉的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喂奶后注意拍嗝
孩子在3-4个月大之后,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贲门的收缩功能也已发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数也就会明显减少了。在此之前,每次喂奶后我们最好还是要帮助孩子拍嗝。
√喂奶后进行竖立
最好让宝宝竖立20到30分钟,别急摇晃宝宝。
小贴士:
当宝宝吐奶,并伴有发烧、咳嗽,或腹泻、腹痛时,应考虑宝宝是否患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感冒、肺炎、肠炎等疾病。感冒时,由于咳嗽的缘故,常常会出现呕吐症状。此时喂食应特别小心,因为感冒咳嗽会使呼吸频率加快,导致吐奶、溢奶,所以要注意宝宝呼吸和喂奶吞咽时的协调,尽量“少量多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