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授权转自:育己讲堂
文章开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三位园丁》的故事
好久没下雨了,植物的叶子卷了起来,这个动作,是为了让自己保留更多的水分。
有三位园丁:
第一位看到了,就给植物浇了水;
第二位看到了,没管;
第三位,看到了,把叶子一片一片的掰开来。
最后,第一个植物因为有了水活了,
第二个植物因为等来了雨活了,
第三个植物却因为园丁把叶子强行打开,失水过多,死了。
晨起,看到妈妈3群昨日讨论的很热烈,中心思想是围绕在肠胀气上。
解决方法包括送到不靠谱的中医那里开中药和服用益生菌产品,从文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妈妈们的心疼,以及全家人的焦虑。
作为妈妈,面对孩子生病,我们很心疼,很想为孩子做一些什么,最后却把全家人的焦虑,化成奶粉,妈咪爱和中药,给孩子灌下去。不知不觉,我们成了第三位园丁。
有时候做的对比不做好,不做比做错好。
1知识储备和抗压力能力去年十一月我大女儿感冒发烧,较为严重,但还不至于需要就医。有一天晚上打寒战,发抖的厉害,我妈妈很担心,说要马上看医生,到了次日精神状态改善了,没去看医生。第三天早上起来,呕吐,我爸爸冲上来说,别听妈妈的,医院。
当时,我身上承受着来自家人的焦虑,虽然我内心是笃定的,她当时不需要就医,但是我得想办法缓解这个矛盾。我打了一个电话给儿科医生,我说,你有空要不来我家一趟吧。我回头和我爸爸说,医院细菌太多,怕交叉感染,我请医生来一趟。此时,矛盾显然迅速缓解了。
下午,医生来我家,看了一眼,然后就和我聊天去了,她说挺好的,不需要就诊。
为什么我这么笃定呢?因为我有很强的知识储备,我对我家孩子的病程有比较清晰的掌握。每当遇到我没见过的情况,我及时向医生咨询了解,并且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我听严虎的课,林小碧的课,我付费向他们咨询学习,我为我的孩子负责。
2接纳孩子的痛苦我儿子还是一个六个月的小婴儿,我至今没有和他红过一次脸,连一句重话都没有。不管是我疲惫的时候,还是孩子胀气,感冒的时候。我有时候整夜坐着,让孩子趴在我身上,我陪伴他,尽可能的缓解他当下的不舒适感。
而对于我女儿,五岁的孩子,有时候她会因为一件事情生气,很生气。而这种生气会感染我,使得我也压制不住的暴怒,然后我的暴怒盖过了她的,她被吓到了,压抑住了,甚至还会来和我和解。
一次,孩子因为我破坏了她的房间摆设而哭个不停,我和她沟通了以后,恢复了她的房间摆设。我知道她想睡觉了所以这么焦躁,便哄她睡觉。
她躺在我怀里,我像哄小婴儿一样的说,嗯咕乖,嗯咕不哭了,一边摸着她的头。然后女儿嘤嘤的哭声越来越小,慢慢的平静了下来。这一次,我没有去压制她的痛苦,而是接纳了她的痛苦,并且我没有抑制自己不去发怒,而是我真的没有发怒。
此刻的孩子,就像是生病,必须经历的病程,不需要退烧,不需要立马三刻不流鼻涕,不咳嗽。不能去抑制这些症状,我们接纳这些症状,接纳这个生理的或者疾病的状态需要经历的过程,并且去陪伴她,给她爱。
为什么我发现自己有问题呢?我听尹晓飞的课,尹晓飞说,建立孩子的安全感,需要母亲接纳孩子的痛苦,她举了一个例子,我中枪。我以为我做的很好了,结果,我是用自己的暴怒压制孩子的情绪啊,当我听到的时候,我马上去尝试新的方法,并且发现这样的效果更好。
8拖成了肺炎?女儿十个月大的时候,在温州一次感冒,我带去验血看病,血常规显示还可以,孩子的精神状态也还好。正逢冬季,我们去三亚度假,想着是自己家里,天气又好就带着孩子去了。结果到了三亚,没多久,就发烧,呕吐,无法吃药,医院,诊断为肺炎。
医院足足陪了她一个星期,用了这个药不行,用了那个药不行,我自己也是万分焦虑。孩子吃了不少苦,我很内疚。
长时间,我心里都暗暗认为,是我没有早处理,导致她拖成了肺炎。几年后,我和儿科医生聊到这个话题,我把心中对此事的疑惑说给儿科医生听。
我说,我觉得在温州那会儿确实没有治疗的必要,但是为什么后来发展成肺炎呢?
她说:可能体质比较弱的时候,又感染了肺炎。不是原来的病不治疗,变成了肺炎,而是新感染的。之后,严虎博士也在课程中说,当孩子是肺炎的时候,就按照肺炎治疗,不是肺炎的时候,不需要吃药打针来预防。
如果回到当时,在温州的时候,我还是会选择不治疗。但是我会让她体质弱的时候,在家里呆着,不要换环境,好好的在家里休息,恢复了再出门。然而,当时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是没有错的。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认为自己做错了,回头去分析下,真的错了要知道错在哪儿。
9不吃药你签字儿子出生第四天,黄疸14mg/dL,医院很好,很尊重我。但是,她们还是例行的问,你选择给孩子吃药么?药,什么药?茵栀黄,妈咪爱?我说,不要,我签字。
首先,孩子的精神状态都很好,吃的好拉得好,14mg/dL也不算很高。其次,如果需要治疗,茵栀黄和妈咪爱也不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之列。此时,拿起这个药,给孩子喂下去,只是为了妈妈缓解自己的担忧,对孩子却是一种伤害。
妈妈,为你扛下全世界的压力,让你自由长大
妈妈,需要不停的学习,丰富知识。
我认为当妈妈的,不亚于读了一个博士学位。
儿童心理学要懂,儿童生理发育要懂,儿童疾病鉴别要懂,儿童用药安全也要懂。许多人,是当妈当成了学霸。有了这些知识以后,遇到问题我们能够冷静思考。
上次严博士上完课,有人问我,医院开的药,你给孩子吃吗?
我说,我理解医生,医生开药的时候,我通常不插嘴,回到家我会挑出几样给孩子吃。我挑的那几样还会非常准确的,正好是我孩子需要吃的那些。
这是母亲学习积累的结果。
当孩子难受的时候,我接纳和陪伴孩子;
当医院或者吃药而争论的时候,我冷静下来,感受孩子。
母亲和孩子,能通过右脑和右脑对话,接受到来自孩子的非语言的信息,母亲拥有母亲的大脑,在大脑的某些区域变得更加发达,更加敏锐,能对孩子反馈的信息进行加工。
你以为母亲是感情用事,她只是在强大内心的支持下,在异常冷静的和孩子的交流中,获得一份笃定的答案。
焦虑化作的药
孩子胃里的东西,有多少是全家人的焦虑化成的。
孩子哭闹的时候,给奶粉,我不管奶粉有什么风险,我只要你别哭的我心烦意乱;
孩子胀气的时候,抱去看中医,我不管你的身体能代谢多少药物,我不管肝毒性肾毒性,只要他们说,中药能让你的胀气缓解一些;
孩子生病的时候,一大堆药灌下去,这些药名我都不认得啊,反正医生开了,我就给你吃,赶紧鼻涕不流了,咳嗽止住了。
母亲啊母亲,这些不是药,这些是全家人的焦虑啊……
一个母亲,可以不知道很多知识,可以做错很多事情,却要时刻敞开心扉去觉察,时刻保持学习和感受的能力。
作者简介
郑寰,育己讲堂负责人,“学习,是一个让人上瘾的爱好。”
育己讲堂(ID:yujiJT):一个为打开你父母天赋而操碎心的白癜风治疗标准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