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杂谈为什么中国不是hifi制造强

发烧友中存在两种比较极端的看法,一种是贬低一切国货,把国货统统斥为垃圾,追捧进口HI-FI,另一种是追捧国货及DIY,认为它们性价比高,而进口货则价格虚高,性价比差,认为1千的国货或DIY能匹敌若干倍价格的进口机。经常有国内产品在宣传时放话“能打败价格高X倍的进口货”等。当然这两种都是极端的看法,都不足取,一个是盲目的崇洋,一个是“义和团”。

然而一个大家必须看到的事实是:中国不是HI-FI强国。虽然近年来国产的一些HI-FI确实已走出国门,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占有了一部分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是走“性价比”路线的,都只是取得了一些低端市场,而还没有能进入中高端市场并站住脚跟的。在可以预计的将来,即使中国会凭借着低廉的劳力成为“HI-FI大国”(越来越多的国产器材打入国外市场),也很难成为“HI-FI强国”。

个人坚信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是丝毫不输给外国人的。那究竟为什么中国还不是HI-FI强国?为什么凭借中国设计师的聪明才智,却无法使国产的HI-FI器材打入中高端市场,取得中高端的地位?这个问题恐怕是牵涉到多方面原因的,我试图逐一加以陈述和分析,给大家拼一幅比较完整的答案。

客观物质条件的原因:国产器材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元件的品质上存在的普遍问题。

从变压器、功率管、电容、集成片那种关键器件,到电阻、电路板、三极管、接插件、甚至连继电器、发光二极管这些无足轻重的“小东西”,国内批量制造时可供采购到的元件,都质量不高(包括假货的存在问题),不如国外的产品。国产器材相对容易出故障、容易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举个耳机圈里的实际例子。北京的叶立先生,他做的放大器、耳放,在圈内是很有名的,但我听到过他做的一个产品,却感到非常失望。是什么呢?是一个瓦的大功率隔离牛。本以为出自他之手,这个隔离牛应该也素质不错,结果用下来无法接受。分析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不是叶立先生的水平不够、耳朵不好,听不出这个牛的问题,而是因为这个隔离牛的核心部分——牛——是国产的,它的质量非常一般甚至可说低下。整个隔离牛的声音粗、蒙、混,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不可接受的电源处理器。但叶先生不用对此负责,因为他是没有办法,受到国内客观环境的限制,他能买到、用上去的牛,就只能是这个素质。假如叶先生有条件买到优质进口的变压器,就一定能做出一台优秀的隔离牛。

即使是叶先生的成名之作8P系列耳放,事实上虽然综合素质不错,但还是受到了一些材料方面的局限。假如他有条件使用高素质的进口变压器,我相信机器的声音会更好,更向上突破。包括他机器里用到的电子管,据我知道也是多年来自己慢慢搜集的,受到的局限也不少,如果叶先生在国外,能更自由地选择和使用各类优秀电子管,我相信他的作品会更好。就象国内工业的问题一样,关键问题是出在基础薄弱,最基本的元件质量不好。所有的工业产品、电器产品、HI-FI产品,都是由很多基本元件组成的,那些基本元件质量不佳,整机又怎么达到高质量呢?

这是国内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而且很难解决。对于HI-FI制品来说解决办法之一是采购进口元件,但那样整机的成本就大为提高,而且目前国内厂家要批量地、自由地采购到优质进口元件,还不是一件容易和畅通的事!很多不太懂的烧友拆开一些进口机一看,元件似乎很一般,集成芯片型号似乎很一般,但事实上就是这些貌似“一般”的元件和芯片,都不是国内厂家、DIY者可以轻易搞得到的。同样一个,人家用的,和你国内自己买得到的,硬是不同的质量、不同的声音。我再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最新版的SoloSRGii耳放,用的运放就是。

HI-FI是很多元件组成的,优质的元件是器材达到高品质的物质保障。恰恰在这个物质保障上,国内的厂家和DIY者们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即使一些国内机器在某些地方用了所谓“补品元件”,下了重料,但HI-FI器材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象足球队一样是一个team-work,是一个系统工程,光凭有一两个球星,其余的都是小鱼小虾,是无济于事的。很多厂家喜欢在宣传时强调突出它所用到的少数“补品元件”如何强悍,其实,在一个业余水准的球队里塞入一两个世界级球星,有多大作用呢?球员的整体水准才是决定性的。

设计师的整体素养的原因:这里说的不仅是音响设计师的技术素养、技术水平、对电路的熟悉程度,也包括了设计师作为一个“人”,在各方面的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艺术素养、对声音的趣味方面的素养。

要明确一个事情,HI-FI器材做出来,是重播“音乐”的(Music),而不是仅仅是重播“声音”(Sound)。有人问,音乐和声音有什么区别?音乐不也是声音吗?是的,音乐确实是声音,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是音乐!一部HI-FI器材做出来,不是用于会议放大,聆听领导发言的,也不是看大片、听飞机大炮的,而是用于高品质音乐重放的。它必须放音乐象音乐,放音乐有音乐的感染力,这才是一部好器材。

如果说“声音”是一个死的概念,那“音乐”是一个活体,很多音乐是有灵魂的。我相信乐迷都能理解我的这句话。如果一个HI-FI设计师不理解我的话,就把器材当成重播声音的设备,只关心参数测试,只会看仪器,而不懂、不注重器材重放音乐的能力,那很遗憾,我基本可以断定他做不出好声的HI-FI器材。

我们不要求音响设计师精通音乐、能演奏乐器、能指挥乐队,但我们必须要求音响设计师在精通电路之外,对音乐之美、乐器之美、人声之美,有深刻的领悟,有深入的体验。一句话,要熟悉音乐,要热爱音乐,要懂得音乐。一个客观现实是,国内的搞电子技术、搞焊机、搞HI-FI的师傅们,很多是并不喜欢音乐的(中国教育有深刻的文理科之分),他们的成长环境,并无深厚的音乐背景,实际接触和了解音乐的机会也并不多。这和西方一些国家的人从小有很多机会接触音乐,特别是高品质的音乐,成长环境中饱受音乐的熏陶,接触音乐多、了解音乐深,是情况完全不同的。

现代的中国,并不是一个音乐土壤丰富、音乐根基深厚、全民普遍喜欢音乐的国家,而西方有些国家,整体国民的音乐素养之深、接触音乐之多,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不论是古典音乐、民间街头音乐、流行音乐,国外的专业、半专业、民间圈子能达到的水平,都是我们国内难以企及的。从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到美国,这些国家的人民,都是非常喜爱音乐的,甚至在街头、在酒吧,随时可以接触到高水准的音乐家。他们全民对音乐的了解、热爱,都要远胜于现代的中国。这是一个雄厚的、草根的、文化底层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弥补的。

最后,当今中国大环境造成的浮躁、虚夸、急功近利、热中于模仿国外名机的问题,以及缺少“积淀”的问题。

不光是HI-FI行业,任何一个制造行业,在中国都难以避免地受到这个大环境气氛的影响。现代的中国有很多地方是“病”的,一个产品要出名,要能卖,关键不在于制品水平和品质,而在于是否善于“营销”。中国很少制造业大师,却很多“营销大师”。什么是营销?就是不实的宣传、放卫星式追求一鸣惊人的宣传。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开口就是卫星。具体到HI-FI,动辄“秒杀X倍价格的名机”,经常拿一些成名的机器来PK,轻易PK掉某些名机。结果呢?最常用来被作为PK对象的“名机”多年来一直活着,而秒杀过这些名机的卫星,却一颗接一颗地来来去去。

制造业,从本质上讲,是最需要专业、投入、敬业、用心、长期钻研持之以恒的。最需要脚踏实地而最排斥浮躁虚夸。国内的现在大环境的风气,是最不适宜制造业的。大多数人都心态浮躁、追求急功近利,无法沉下心来认真钻研。一些DIY式的产品,拿消费者当试用者,一年内可以几度改版,产品高度不稳定。固然也有少数沉得下心、也有水平的师傅,可以厚积薄发,为完善一部机器而钻研数年,但必须承认,这样的师傅在国内是越来越少了。

另外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很多师傅热中于抄板、模仿国外名机。进口1万块的机器,他模仿一下,用国内能找到的元件仿造一个,卖块,然后宣传声音和原机差不多;在中国市场,价格便宜又有“卖点”,肯定是能卖一些的,赚这个钱,比自己辛苦地试验和开发一个产品,要容易多了!这样的easymoney谁都想赚,结果就是大多数师傅放弃了自己的创造力,变为抄板、仿造的“机器人”。这样的师傅越多,国内HI-FI设计这个行业就越沦落!甚至有些已成名的师傅,有自己品牌的师傅,也干这个,简单地模仿国外名机,打上自己的型号开卖。当然从技术上讲他可以说自己是“借鉴”而不是抄袭,但长此已往,中国HI-FI设计的前途真是非常可担忧的。中国的制造业正变得越来越善于模仿,而自己开发、创造的能力越来越差。模仿别人是easymoney,自己创造是难的,钱是难赚的,这个道理恐怕人人都知道,加上中国社会对这个做法现在没有什么法律或道德上的约束,所以这个趋势的发展是很难阻挡的。

HI-FI制造“积淀”的厚薄,也是一个关键。积淀这个东西是很有趣的,它似乎无形,你根本看不见它,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确实是在发挥作用的。HI-FI设计和制造,中国是后发者,不是先行者,比起国外晚了几十年,少了几十年的积淀,而这些积淀,确实是影响的。即使凭着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可以有很多“小聪明”式的灵感,但大的方面讲,也无法抵消人家所拥有的深厚“积淀”。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互相交错综合,构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使我们的国产HI-FI器材遭遇一个水平上的瓶颈,无法真正进入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平。固然将来有可能低端价格地带的器材,中国器材会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但如何向上突破,进入中高档次,是国产HI-FI面临的一个问题。

写在文末:本文并不代表笔者歧视国产HiFi产品,仅仅希望通过此文,让国内的设计制造者们认清现状,早日制造出令人惊叹的HiFi极品。

-End-

更多精彩,欢迎浏览

为什么买音响?

白岩松:中国人为什么不爱古典音乐?

音响有没有标准?

音乐会观赏指南之—10问10答,让你秒懂“室内乐”

音乐会观赏指南之—10问10答,让你秒懂“歌剧”

10问10答,让你秒懂“协奏曲”

音乐会观赏指南

纯粹原音如临现场——Dynaudio丹拿Evidence证据座地式扬声器品鉴会

淡淡中显醉意Copland全新CTAA电子管放大器

注重品质







































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ye/3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