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适合儿童的解热镇痛药有哪些?
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药,有时因用药掩盖症状而影响诊断,故对诊断不明的发热小儿应慎用。
目前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是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几乎没有抗炎作用,常规剂量短时间服用该药,不良反应很少,但剂量过大、服用时间过长则有可能产生肝损害。
布洛芬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其作用时间持续较长,使时应避免用药过量和过频。
02
对乙酰氨基酚
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及痛经等。也可用于退热,如感冒发热等。
对本品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酒精中毒者。
儿童剂量:①口服给药:一次10~15mg/kg或一日1.5g/m2(分次服),每4~6小时1次。3~12岁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疗程不超过5日。②直肠给药:3~12岁小次儿,一次0.15~0.3g,一日1次。
常规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很少。各种不良反应通常与大剂量用药、长期用药、过量用药(包括中毒量)或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异常情况有关。
1.应用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或解痉药(如颠茄)的患者长期应用本品可致肝损害。
2.异烟肼可使本品的肝毒性增加。
3.本品可抑制醋硝香豆素的代谢或干扰血凝块形成,从而增加醋硝香豆素的抗凝作用。合用时应调整抗凝血药的用量。
4.苯妥英钠、磺吡酮与本品合用,卡马西平大剂量、频繁地与本品合用,均使本品代谢增加,对肝脏的毒性也增加。
5.食物(尤其是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减慢本品的吸收,并使血药浓度减低。
1.本品仅为对症治疗药,在使用本品的同时,应尽可能进行病因治疗。
2.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是本品在体内生物转化的主要途径,这条途径在婴儿出生后数周后形成,故本品在新生儿体内可能排泄缓慢,毒性相对增强。
03
布洛芬
1.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
2.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肌痛,以及腱鞘炎、滑囊炎、运动后损伤引起的疼痛等。
3.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疼痛,以及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
4.儿童发热的解热。
1.对本品过敏者。
2.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
3.鼻息肉综合征、血管性水肿患者
4.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或穿孔)者。
5.有失血倾向者。
6.脱水儿童。
儿童剂量:口服给药。解热,每次5~10mg,每4~8小时1次,最大剂量每日40mg/kg;抗风湿,每日30~50mg/kg,分3~4次。
1.本品可升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合用时应注意调整地高辛的剂量。
2.与甲氨蝶呤合用,可减少甲氨蝶呤的排泄,升高其血药
基浓度,甚至可达中毒水平。故本品不应与中大剂量甲氨蝶呤合用。
3.本品可抑制苯妥英钠的降解。
4.食物可减慢本品的吸收速度,但并不影响吸收总量。
1.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者
对本品可有交叉过敏反应,本品也可引起支气管痉挛。
2.以下情况慎用本品
(1)支气管哮喘患者或有此病史者(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
(2)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
(3)有消化性溃疡史者。
(4)肠胃疾病患者。
(5)严重肝功能不全者。
(6)肾功能不全者。
(7)6个月以下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