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X线显示胫骨下段的Salter-harrisⅣ型骨折,涉及骨骺
40%的6-12岁儿童经常参加团体运动,年的急诊数据表明,有万儿童因运动受到伤害(美国数据)。常见的运动损伤是扭伤、拉伤、骨伤、骨骺损伤、应力性损伤、与热有关的疾病、已经脑震荡。其他损伤包括心肺疾病、感染、和某些昆虫的叮咬。你是否知道如何救治这些伤害??
图2.
足踝扭伤
扭伤和拉伤是最常见的儿童损伤,以踝关节最为常见。大约85%的踝关节损伤是由于在不平坦的场地上运动造成的,一般损伤外侧韧带。渥太华踝关节规则和其他检查指南,可以评估受伤的踝关节是否需要X线检查(在中小学中,生长板的损伤比韧带更常见)。检查应包括双踝关节的对称性、畸形、瘀斑、水肿、压痛、痉挛、活动范围是否受限制,以及力量是否改变。对于没有器质性改变的,应该做冰敷、压迫、肢体抬高以及休息等操作。
图3.
骨折
小儿骨折的流行病学和成人的不一样,骨折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运动造成的创伤占小儿骨折的大部分,男孩纸受伤的频率高于女孩纸。儿童最常见的骨折是上肢骨,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肥胖儿童骨折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的儿童。
19岁以下造成骨折的常见体育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棒球、摔跤、体操、田径等项目。
图4.一个16岁的男孩,跌倒后,引起的股骨下段的骨折
儿科患者存在特定的骨折风险。儿童的骨折弹性大,骨密度相对较低,韧带和肌腱相对比例较大,另外还有生长板没有闭合,这些因素导致儿童骨折具有独特性,可能需要独特的治疗方式。
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住院治疗中最常见的损伤是股骨和肱骨骨折,住院费用高的损伤是脊柱和骨盆损伤。
图5.Salter-harris分型
儿童生长板骨折是独有的。被称为Salter-Harris骨折,类型包括:
I型骨折,是穿过骨骺的肥大区的横向骨折。在这种损伤中,骨骺的宽度增加。骨骺生长区通常没有受伤,生长障碍并不常见。在临床检查中,孩子在骺板上有点压痛,这提示I型骨折。II型骨折,通过骺板和干骺端进行;骨骺不参与伤害。这些骨折可能移位较轻;保守非手术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是有效的,尽管外科手术对一些选择的患者是必需的。
III型骨折是通过骺板和骨骺的骨折。这种骨折穿过骺板生长层并延伸骨骺,不可避免地损坏骺板的生殖层。
IV型骨折是第二种最常见的Salter-Harris骨折,它涉及骨的所有3种元素,通过骨骺,生长线和干骺端。
V型骨折是骺板的压迫或挤压伤,没有相关的骨骺或干骺端骨折。V型骨折是罕见的,占生长板骨折的不到1%。这种骨折与生理上的生长障碍有关。最初,诊断可能很困难,并且通常在观察到生长线过早闭合后,回顾性地进行。在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中,诊断特别困难。临床病史对于这种骨折的诊断至关重要。典型的历史是轴向载荷损伤。V型损伤的功能预后较差。
VI-IX型
罕见的Salter-Harris骨折类型包括:
VI型-软骨膜结构损伤
VII型-骺板的孤立性损伤
VIII型-对干骺端的孤立性损伤,可能与软骨内骨化有关
IX型-骨膜损伤,可能会干扰膜生
图6.13岁男孩,胫骨近端的Salter-HarrisⅣ骨折
上图中我们可见一看到,骨折涉及了骨骺、生长板和干骺端。Salter-HarrisⅣ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因此,它可能导致慢性残疾,通过干扰增长的软骨细胞层,这些骨折可导致相关骨的过早局灶性融合。因此,这些损伤可导致关节畸形。通常需要手术恢复关节表面重新排列。
图7.16岁男孩足痛就诊,X线片显示正常,MRI显示第三跖骨T2信号增高。
应力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或积累性劳损,是一种过度使用造成的骨骼损伤,当肌肉过度使用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将应力传导至骨骼,这样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引起特定部位小的骨裂或骨折。治疗原则休息、冰敷、肢体抬高等,可以减轻疼痛,其视轻重可以夹板或塑件固定。
图8.9岁男孩桡骨远端的不完全骨折
不完全性骨折指的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青枝骨折是典型的不完全性骨折,多发于儿童,因儿童骨质软韧,不易完全断裂。如果X线片表现骨质仅有些裂缝,或一侧断裂时,骨折处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即可。切忌不照X线片就请人强力按摩复位,以免造成完全骨折。
图9.常见的腕关节的骨折
腕关节的骨折,在青少年的损伤中也是常见的。
图10.皮下血肿合并生长板骨折。
青少年指/趾端的挤压伤也是常见的。pinckney骨折是趾骨骨折,seymour骨折是指骨远端的骨折。
图11.锁骨骨折,并有明显错位和缩短
锁骨骨折要考虑合并症,要注意因为牵拉引起的臂丛神经的损伤。
图12.晒伤
日晒伤(sunburn)是由日光或因其他光线照射形成,是正常皮肤接受过度UVB辐射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甚至水疱,之后出现色素沉着、脱屑等。本病春末夏初多见,好发于儿童、妇女及雪地、水面作业者。反应强度与光线的强弱、辐射时间、范围、肤色的深浅、体质、种族及个体差异有关。
当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后,除了对血管有直接而短暂的扩张作用,表皮细胞还可以生成并释放出各种介质,包括前列腺素、脂氧化酶产物和多种细胞因子到真皮中,引起红斑反应。该反应与一般红斑不同,呈双相性,第一相出现快,持续时间段,第二相出现晚,持续时间长。
治疗包括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
1.系统治疗,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严重的口服糖皮质类固醇激素、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等。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的,需要住院治疗。
2.局部治疗选择冷敷,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图13.痱子
痱子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使表皮角质层浸渍,致使汗腺导管口阻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而于汗孔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细菌感染、紫外线照射、角质层过度脱脂等可诱发痱子。
治疗原则局部外用清凉止痒药,对症治疗瘙痒及感染。
图14.中暑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1.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2.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1)热痉挛: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2)热衰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3)热射病: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治疗原则:脱离热源环境、迅速降低体温、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图15.炎热指对照表
炎热指数
当湿度较高时身体会以较慢的速率进行自我降温。因此之故,炎热指数就问世了,它为身体感觉到底有多热提供了一个度量方法——因此它又被称为“表观温度”、“感觉起来的温度”、“真实感觉温度”和“温湿度”,在加拿大它被称为“湿润指数”。
炎热指数是综合当天的温度和湿度,然后把温度换算成空气湿度为25%左右(非常干燥)时所对应的温度。这样看来,高湿度会使人们感觉格外炎热,因为身体无法排出多余的热量。举例来说,当湿度为%时,38摄氏度就相当于湿度为25%时的91摄氏度--接近水的沸点!
图16.12岁男孩的硬膜外血肿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由直接或间接机械力作用于脑引起的颅脑损伤,包括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和脑挫伤等。TBI是一个重大的医疗危机,美国每年约万人发生TBI,全球每年TBI的发生人数则超过一千万。
TBI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可并发肺、肝、肾或肠等外周器官功能障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TBI与随后发生的急性肺损伤存在因果关联,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是TBI后最常见的非神经器官功能障碍。
图17.脑震荡
脑震荡是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产生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短暂意识丧失和逆行性遗忘;脑震荡病人神经系统查体通常没有定位体征;常规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和MRI没有异常。脑震荡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轻度意识障碍,可以表现为意识丧失,也可以是神志恍惚。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半小时。逆行性遗忘是脑震荡最特殊的症状。即对受伤前后的经过不能回忆,但对过去的记忆力并无损害。脑震荡的其它临床表现包括躯体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眼花、畏光、疲劳、平衡功能障碍等。还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和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