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或焦虑,可能是因为没睡好

不同年龄孩子的入睡起床时间表

美国的一位小学老师在网络上分享了一份儿童睡眠时间表,详细地罗列了5-12岁孩子睡觉起床的对应时间,一下子被传疯了,网络分析几十万次。

对,就是下面这张表,表的逻辑不复杂就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如果在某个时间起床时间,那么他也要在对应的某个时间睡觉。

举个栗子:一个5岁的孩子,如果在早上7点起床,那么他应该在晚上7:30睡觉……

不过,看过这张表的爸妈通常都是一边转发一边质疑:“什么!要睡这么多?要睡这么早?”“根本没有办法让孩子在这个点睡吗!”“理论上是很好的,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就很困难!”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位美国小学老师建议的入睡起床时间表是科学的。它与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睡眠指南中,0-12岁孩子最佳健康的睡眠时间(每24小时)是一致的。

4-12个月婴儿:睡眠12-16小时(包括白天的小睡)

1-3岁儿童:11-14小时(包括白天的小睡)

3-5岁儿童:10-13小时(包括白天的小睡)

6-12岁儿童:9-12小时

但我们的孩子没睡这么长时间,就真的是睡眠障碍了吗?

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年发布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二版,ICCSD-2),可将儿童睡眠障碍分为睡眠异常(Dyssomnias)和异态睡眠(Parasomnias)两类。

“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睡眠质量的评估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客观检测方法有多导睡眠监测和体动记录仪;主观上的评估主要依靠问卷调查和睡眠日志记录。我们诊所引进的德国多导睡眠监测(PSG),是睡眠障碍评估的金标准。”泛康诊所首席诊疗专家袁天懿(主任医师)说道。

本研究基于澳大利亚各地儿童从学龄前至青少年时期的数据,目的是研究睡眠障碍和内向型、外向型行为障碍之间的相互关系;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在重要的过渡时期发生改变,如初入幼儿园或青春期。

▼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来自澳大利亚儿童研究(LSAC),共入组受试者名、年龄为4至5岁的儿童,对他们每2年进行一次随访,共随访10年。睡眠障碍通过父母问卷评估,包括儿童睡眠问题严重性及是否存在特殊的睡眠障碍且不低于4天/周,如难以入睡、不喜单独睡眠、梦游及不能通过睡眠得到足够的休息。行为异常则通过父母报道相关量表结果来评估。

▼结论

1、睡眠障碍和外向型行为异常相互影响。

睡眠障碍若得不到缓解,可持续导致儿童外向型行为异常,反过来,外向型行为异常也可持续促进睡眠障碍。此外,在6岁时,儿童主要表现为外向型行为障碍导致睡眠障碍。

2、睡眠障碍可导致内向型行为异常。

睡眠障碍也可持续导致儿童内向型行为异常,但内向型行为障碍只在6至8岁时,暂时性地导致睡眠障碍。

实验证明了睡眠障碍可导致儿童的行为异常,且对双向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外向型行为异常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因此,对于儿童早期出现的睡眠障碍和行为异常,适当的干预是不可或缺的。有研究表明,大约半数心理障碍起源于青少年时期。我们或许可以通过管理睡眠来改善儿童的行为异常;相应地,我们也可以通过干预外向型行为异常来提升睡眠质量。

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立即查看)

—·END·—

(长按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ye/5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