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症状而不是疾病,这是身体对于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提示身体发生疾病的前兆。从某种意义上发烧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低烧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威胁,还能提高宝宝的抵抗力,使病菌变弱,有利于战胜炎症。
发烧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如果宝宝一发热家长就立即喂退烧药,将会减弱今后宝宝对抗疾病的能力,甚至掩盖真实的病情,延误治疗时间。所以,只要单纯体温不超过38.5度,家长们都会优先选择物理降温退热,但是网上流传的物理降温方式并不是所有都可取的,使用不当的物理降温方式会严重影响到宝宝的病情,因此,对于父母来说,掌握正确的物理降温法也是一项必备技能。
不适合宝宝的物理降温法用酒精给宝宝擦拭身体
酒精挥发得很快,会迅速降低体表温度,宝宝可能因全身颤抖发冷,而引起体温的再次升高。
宝宝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甚至会使宝宝因呼吸麻痹、重度缺氧而死亡。
用冰袋给宝宝冷敷
成年人的承受能力比较大,并且有自我意识,因此用冰袋冷敷是可以的,而宝宝不同,他们没有办法清楚的表达自己,家长无法清楚的判断孩子不正常的行为是因为发烧不适,还是因为冰袋导致孩子不舒服,自制冰袋给孩子用更需慎重。
给宝宝捂汗
宝宝的汗腺还不发达,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症”,还可能诱发高热惊厥和脱水。
对于正处在寒颤期、手脚发凉的宝宝来说,家长可以适当保暖,并揉搓宝宝的四肢末梢以促进血液循环;当宝宝手脚暖和并开始冒汗时,就要适当散热,千万不能捂被子。
正确物理降温方法家长要密切监测患儿体温波动,当体温在38.5℃以下时,且精神状态尚好,先别急着用退烧药,可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方法:
1多喝水或母乳
宝宝发烧是一个身体消耗水分的过程,据估计,体温每升高1℃,要蒸发人体10%的水。另外,多喝水能加快排汗、排尿,促进体内的毒素以及代谢废物排出,利于患儿尽快康复。因此要少量多次喂温开水,或适量给予口服补液盐,让身体出汗或排尿以助降温,同时避免脱水。
瓶装果汁、果奶等糖分高,渗透压高,会加重孩子胃肠负担,不建议喝。
2少穿少捂
将宝宝置于室温24℃左右的环境中,保持房间通风透气,同时减少衣物,少盖被子,让宝宝自然散热。但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颤,就不能减少太多衣物,而是需要适当保暖。
3温水擦拭身体,温水浴
用温水擦拭全身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对于高热或者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温水浴,水温比体温稍低就可以,温度太低孩子不容易接受。
具体方法:
让宝宝头部以下浸泡在略低于体温2℃的水中,同时用毛巾在他四肢和前胸后背均匀地搓揉,擦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每次擦浴时间约10分钟,间隔4~6小时。
注意:当宝宝出现寒颤发抖就要立即停止,并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同时注意室温不要过低。
4使用退热贴
雅培之家小儿护脑型退热贴。可8小时提供清凉感觉。给发烧或者头疼、牙疼、肌肉酸疼的宝宝缓解因发热酸痛带来的不适感。是家庭药箱中需要常备的辅助治疗用品。
产品优点:
1、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头痛,退热贴是外贴剂,贴在体表部位,完全是外在的物理降温方式,达到零副作用的效果,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2、高含水量可以提供持续降温效果,散热、降温、持续时间长、安全有效。是根据透皮吸收原理,由具有良好的能量转换功能的亲水性高分凝胶为主体,不易脱落,平稳、持久的降温效果
产品由纺织布、薄荷脑、乙醇、对羟基苯甲酸、水、高分子物质(含甘油)组成。
借助水分子、薄荷脑、乙醇蒸发散热,使发热者得以物理降温的,适用于婴儿、儿童、成人因感冒引起发热及保护大脑,身体局部降温。用于开车疲劳等症状。
使用方法:
1.将退热贴从袋中取出。
2.撕开包装袋,将贴片的保护隔膜揭开,贴于额头及所需身体部位。
3.每片使用一次,约8小时后更换新贴。
4.冰箱冷藏片刻,退热效果更强力。
注意:勿贴于眼睛上,及皮肤异常(伤口,湿疹等)部位。
小贴士1、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下,可以采取以上物理降温方法。(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医院就诊)
2、应对宝宝发烧的首要原则就是提高宝宝的舒适度,因此在降温过程中,如果宝宝表现哭闹或不舒服就要立即停止使用
3、如果宝宝体温上升,但精神状态仍然很好,就没有太大必要采取温水擦浴或者贴退热贴等措施,尽量让宝宝多喝水多休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