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加星标,每天看好文
俗话说「没有不发烧就长大的孩子」,但面对孩子发烧,家长们还是会格外心急和难受。再加上网上各种各样的说法,一不小心就会被带进坑里,比如:
孩子发烧不吃药会烧成傻子的!
孩子发烧到了38.5℃以上就得吃药!
孩子不退烧?可以交替使用退烧药啊!
……
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今天,我们整理出关于宝宝发烧用药的8个经典误区,来一一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及时避坑。
发烧一定要到38.5℃才喂药?
不一定。
很多医生和科普文章都会说:孩子发烧到了38.5℃就可以吃退烧药了,不少家长也会当做金科玉律严格执行。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退热药的目的不是降温,也不是治疗疾病本身,而是让宝宝更舒服。
很多医生建议到了38.5℃就给退烧药,是因为多数宝宝在体温达到38.5℃以上时,就会感到不舒服了。
如果孩子没有不舒服的表现,发烧后仍然能吃能玩,或者在安静地睡觉,也可以不喂药,继续观察。
反之,就算宝宝发烧体温还没到38.5℃,但精神很差,有明显不舒服的表现,也是可以酌情给药的。毕竟,看着宝宝难受的样子,家长于心何忍呢?
发烧不吃药,会烧坏脑子?
不会。
一些老人家总会说: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发烧就给烧傻了。
其实,单纯的发烧是不会对孩子的脑部造成损伤的,目前也没有研究证明发热高于等于40℃与不良结局(如脑损伤)的风险增加有关。
真正可能造成脑损伤的是其他疾病,如脑炎、癫痫等其他颅内病等。
发烧只是一种生理反应,是很多潜在疾病的重要体征,很多儿科疾病在开始发作时都会表现为发热。
所以在孩子出现高烧不退、状态很差的情况时,应该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退热药可以随便选?
不可以。
一般来说,给2~3个月以上的孩子退热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泰诺林、百服咛、必理通),作用温和。
如果6个月以上的宝宝出现高热,体温没有得到控制,甚至超过39℃、40℃,可以选择布洛芬(商品名:美林、托恩、安瑞克)。
此外,有很多退热药是不适合宝宝使用的。
比如安乃近、尼美舒利、赖氨匹林和安痛定,这些药已经被证实,可能会引起众多严重的不良反应。
复方感冒药、中成药也都不建议给发烧的宝宝使用。
栓剂退烧药更安全?
并不是。
通过栓剂或者口服吸收的药物,最终都需要肝脏代谢解毒,超出剂量使用都会伤肝。所以,从安全性来讲,栓剂并没有比口服更安全。
另外,儿童使用退烧药需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药量,口服溶液剂型可以精确量取。但是,栓剂常常是固定剂量,不太容易针对孩子体重精确用药。
临床上治疗儿童发烧,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常常是首选。只有当儿童由于恶心、呕吐、或者哭闹等原因不能口服药物时,才会使用栓剂作为替代。
热性惊厥能用退热药预防?
不能有效预防。
孩子发烧,家长最担心的就是会「烧抽」,看着宝宝全身抽搐甚至翻白眼的样子,别提有多恐慌了,所以很多家长在宝宝一开始烧的时候,就会急着给他吃药。
但是解热镇痛药不能有效预防热性惊厥的发作,也不会降低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只是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
遇到宝宝发热惊厥的情况,不要掐孩子人中,不要在孩子嘴里塞毛巾,不要酒精擦拭降温。
应该把孩子放到平坦柔软的地方,保障呼吸通畅,清理口腔分泌物,如果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发作后意识不清,必须尽快就医。
不设置星标会错过更新哦!
安卓用户打开小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