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网友宝妈在网上诉苦,说她早上带宝宝去打了预防针后回家不久,一不留神,家人就抱宝宝去洗澡了,等她发现已经在洗了,而洗后人好好的,她也不好意思说家人,可是到了晚上,宝宝就开始无精打采的然后就开始发烧到38-39度,一直不退,手脚冰凉的。
是打预防针后洗澡导致的吗?
根据宝妈描述,目前这样的症状考虑有可能是与注射防疫针是有关系的,但是也不排除是与受凉的情况。
一发烧标准
宝妈们要清楚认识发烧标准:
体温低于38℃属于低热,
体温在38℃~39℃之间属于中度发热,
体温在39℃~41℃之间属于高热。
如果是打疫苗引起的发烧,这个发烧一般不会太高了,自己会好的。
孩子体温在38℃~39℃之间,可以采取以下物理降温方法:
1.多给宝宝喝水;
2.使用退热贴;
3.温水擦浴;
4.温酒精拭浴(但此法不适于1岁以内的婴儿。)
5、高于38.5℃建议使用退烧药。
二注射防疫针
下面我们对注射防疫针来个了解下:
预防针就是注射用疫苗。打预防针是一种预防由某些病原微生物而感染的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人类利用各种疫苗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疾病的传播,如牛痘疫苗出现后天花病毒便基本被消灭了,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三为何不能洗澡
因为疫苗本身就是病毒或病毒致病病原部分。虽然灭活,但人体任然会起免疫反应,此时洗澡容易感冒使免疫力下降,从而感染。
如果打针后就帮宝宝洗澡的话,万一接触到不干净的水,感染了接种部位,一旦出现红肿反应就不好区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所以宝宝注射预防针之后,最好等24小时之后再洗澡,如果夏天天气真的很热,宝宝出汗多,那宝妈们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擦洗,要注意保持打针的地方别碰到水啦~
我国政府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非常重视。国务院于年4月13日修订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强调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江苏省和云南省率先将第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机制由“财政补偿”转变为“保险补偿”。在江苏和云南,政府已经为每一名在省内规范接种门诊接种的适龄儿童购买了第一类疫苗基础保险,同时鼓励家长给受种者购买补充保险,以获得更高水平的保险补偿,抵御预防接种过程中的意外风险,并对自愿购买补充保险者附赠额外的补偿救助。按保险条约,受种者接种疫苗后如果发生异常反应,除了可以获得政府购买的第一类疫苗基础保险的基础补偿,还可以获得家长购买的补充保险的高水平补偿。根据规划,国内的其他所有省市也将陆续开展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的相关工作。
疫苗接种
与
保险补偿
图片:百度图片;文:美莉妈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