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娃妈孩子感冒发烧,要不要如临大敌

文:宣宣宣的纸

最近好像一堆有娃的亲戚朋友都在抱怨:

娃感冒了,娃发烧了,娃咳嗽了……

医院,兵慌马乱,全家疲惫不堪。

作为资深俩娃妈,我总是安慰新妈咪们:

简单的感冒发烧,真的不必如此如临大敌。

这些年,带着孩子们,晃荡了小半个地球,

在几个国家长居短住,孩子们总有感冒发烧的时候,

速记几则小故事,分享医疗经验,

希望新妈咪们遇到类似情况,不要太慌乱。

东京

年11月

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的基础医疗很方便,并且普及全民医保福利,

初中毕业之前的儿童,看病住院是全免费的。

医院分医院。

一般的寻诊看病,先去就近方便的各类私人诊所,

这类私人诊所,一般是1-3个医生,再加1-3个护士。

能独立开业,就说明医生的诊疗水准够高了,

不然,何以为生,是不是?

私人诊所有全科大夫的,

也有专门专业类的,比如:耳鼻科,牙科,妇科,产科等等,

在东京这样的城市,步行5分总之内,肯定会有若干私人诊所。

大家都会先选择就近拜访私人诊所,

绝大部分的病况,都可以在诊所完成治疗,

如果是重大疾病,医生会给开出转院函,

医院就诊。

如果不是重大疾病,或者夜间急诊(私人诊所,很多晚上会关门),

医院就诊而没有诊所的初诊转院函,

大医院会收取一定的初诊费,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不医院,

浪费医疗资源。

医院的大厅,基本和星级酒店大堂差不多,

安静,整洁。

东京的人口密度,应该不低于北京吧。

刚刚半岁的Lucas人生第一次发烧,

体温持续38.5-38.9,不算高烧,

大张沉得住气,上网研究一番后,

下结论:应该是儿童急疹,免疫系统升级,

应该2-3天就会出疹子,疹子一出,就退烧了,

观察几天再说,医院。

免疫系统升级?

孩子是windows系统吗?还需要升级??

但是作为新晋妈咪,我还是蛮紧张的。

于是各种请教周围的资深妈咪们,

得到的回复基本都是:

观察着吧,不到39度,医院,

去了,医生也不会给药的。

那一次,Lucas断断续续烧了3天,

期间,我们一边得观察着他,

除了体温较高,胃口略差,但是精神劲儿挺足,

应该问题不大。

当然,一边还得顶住外公外婆的压力,

“这么近,都不带孩子去看!

“发烧,烧坏了脑子怎么办?”

三天后,Lucas全身出现疹子,同时,烧就退了。

经此一役,大张基本确定了孩子“发烧感冒”的话语权。

之后在东京的几年,Lucas又陆续有过几次感冒发烧,

一般也就是流鼻涕两天,就没事儿了。

有一次,39.5,实在扛不住,去了家门口的诊所,

医生简单问诊,量了体温,没有验血,没有验尿,

给了3天剂量的退烧,

前后不到5分钟,我们就被打发回家了,

哦,Lucas得到一支棒棒糖,

他很开心,生病,还有甜蜜的惊喜呀。

西安

年2月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第一次从东京带9个月的Lucas回国,

一向感冒流2天鼻涕就没事儿的Lucas,

没抗住,拉肚子,低烧三天,大张从东京远程遥控,

观察,医院。

第四天中午烧到40.2度,

奶奶去参加朋友婚礼,我和爷爷一商量,

医院。

医院,真真是人山人海,

我和爷爷抱着烧的迷迷糊糊的Lucas,

人太多,大厅里的空气很污浊,

我们仨开启走马灯的流程:

挂号、问诊、验血、验尿、验大便、等化验单、再排队,再问诊,

整个流程,我们两个大人带个孩子,还不轻松。

中间排队验血,

Lucas第一次被抽血,又惊又怕,大哭,

爷爷用力抱着他,控制住他的小身体,

我们安慰他:没关系,没关系的,

9个月的小人儿,学会了这个词,

一边大哭,一边还不住重复:没关系,没关系---

场面实在有点匪夷所思的“幽默”。

验完血,我们就遵指示在化验室外逼仄的走道里等化验单,

半小时后,还没被叫到名字,

我再排队去询问,

护士回复:人太多,刚刚抽的血,来不及化验,凝固了,重新再来一次。

我的第一反应--愤怒。

但是,人的确多,也是事实,

只能息怒。

于是,只能让Lucas重新再啼哭一次“没关系”。

这会儿,奶奶也医院里,

人多力量大,我们分开排队,验完了大小便。

拿到报告单,

我问医生:到底啥事?

医生:有病毒。

我:啥病毒呢?

医生:这个不知道。你们要想知道,可以进一步培养、化验,24小时后可以知道。

我当时真想问她:那啥也不知,为啥要验血验尿验大便?

当然,我忍住了。也没要求24小时后的报告。

事后,和几个医疗系统的朋友同学谈起这一段,

他们对这些化验的解释是:

医患矛盾很微妙,做完各项检查,

一方面,是可以有更多的就诊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也是医生的自我保护,以防万一有医疗纠纷。

我在澳洲,日本,新加坡,美国,

家里无论大人小孩,从来没有因为发烧感冒寻诊就医,而被要求验过血,验过大小便。

并且再回想,医院的噪杂环境,污浊空气,

还怎么抱怨在那里整日劳作着的医护人员。

所以,生鸡蛋,蛋生鸡,

这事儿,也不能推责给医生。

开了一堆药,回家。

吃了,烧退了,可拉肚子更严重了。

他的小屁股都红肿了一大片,如龟甲般,只能趴在床上睡。

每次我们给他清洗屁股,

他就呢喃:轻轻的---轻轻的---可怜的小家伙,疼啊!

后来老表来电:你们吃了美林退烧,就必须再吃吗丁啉啊,不然肯定拉肚子!

老表木有医学背景,这是宝贵的经验总结。

第二次回国,有经验了,

带回去了足够的孩子日常常备药。

新加坡

年11月

图片来自网络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沿袭了大部分西方体系,

实行家庭医生制。

所谓的家庭医生,是全科大夫,

大部分都是独立开小诊所,

这些独立诊所的医生们,

每周也许会有几天,诊所歇业,医院当值的。

每个家庭/个人,

都会选择适合自己方便求诊的家庭医生,第一次看病后建档。

病人和家庭医生不绑定,

可以同时有几个家庭医生,

只要这个医生在你的保险公司的名单上即可,

不然就得自费。

看病前,先预约,再问诊。

如果是疑难杂症,家庭医生会医院。

新加坡的医疗保险比较昂贵,

我们刚到新加坡时,当地的朋友就吐槽:

在新加坡,病不起,也死不起。

医疗保险是和每个人的职业收入挂钩的,

越低收入,越是社会底层,保障性就越差,

而且,新加坡的阶级流动性很缓慢,基本固态,

所以,在新加坡,

常常能看到70多岁的老人还在餐厅菜场打零工,

那些画面,很伤感。

9个月大的Ella发烧了,并且不时咳嗽,

持续高烧低烧2天,

一大早,我们带着她去拜访家庭医生。

我们的家庭医生是个华人帅哥,40多岁,

永远是衬衣西裤,干净挺括,

对了,很像“庄恕医生”。

帅哥医生量体温,听肺音,看看小耳朵,

给了我们一小瓶他们诊所自己调配的液态药,

叮嘱:

回家吃药去吧,48小时后,不退,再来找我,

不过,应该不需要要再来找我了。

也是前后5分钟,我们就捏着那一小瓶药,被打发回家了。

但是晚上,还是不退烧,而且咳的厉害,

吃啥吐啥,小盆友,蔫了。

外公外婆怒了:“你们赶紧再带去看医生!”

“这在国内,肯定可以打点滴,可以住院了!”

(背景音乐---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当时的形势就是,医院,

我们就是后爹后妈,虐待孩子!

被万恶的资本主义腐蚀,

舍不得花钱!

我们当时在坡县的医保很好,每次大人小孩看病,

自己掏5块钱新币,其余都是公司的保险出。

“不花钱还不去?!那就是你们怕麻烦,现在的年轻人,都当爹妈了,咋都这么懒呀。。。“

-----循环播放。

外公外婆们的逻辑是:

你们看病都不花钱,医院看看,至少心安呀!

可是,问题是,医生又不是菩萨,

还得管“心安”,哈哈。。。

外公外婆因为心疼孩子,一肚子不满,

大张没法继续打压外公外婆,

没办法,为了家庭的安定团结,

我们只好再抱着小Ella出门了。

帅哥医生问:

有什么新情况?

我唯唯诺诺:烧没退,还吐了,还咳嗽了。。。

帅哥医生瞪了我们一脸:

我告诉过你们,48小时后,不退烧,再来找我,

现在才几个小时?!

回去吧,没有新情况,不要再来!

最后,还丢给我们一句:

你们俩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呀!

----额滴神,

他怀疑我们的智商!!!

的确,第二天早上,Ella就完全退烧了。

经此一役,大张完全确定了孩子“发烧感冒”的话语权,

一切反对派(包括爷爷奶奶),

虽然遇事儿,还会试图“反攻倒算”,

但是整体,大家都能镇定从容了很多。

未完待续

苹果iOS读者赞赏用,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ye/8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