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丁香妈妈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孩子发烧了,一定要多穿多盖、绝不能吹风,只要出了汗,烧自然就退了。
「退烧」和「出汗」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捂汗退烧」到底是我们的错误理解,还是确有其事?
认为捂汗能退烧
纯属是本末倒置
很多大人喜欢给孩子发烧多盖,因为觉得捂出汗孩子就可以退烧。
「我就是这样的啊,发烧了喝热水闷在被子里出汗就好了。」
这样说,通常是把「退烧」和「出汗」的因果关系搞反了。孩子不是因为「出汗」才「退烧」,而是在「退烧」过程中「出汗」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发烧的过程,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
体温调节中枢,就好比房间的空调,发烧时会把人体这间房的温度从37℃调到了38~40℃。
这时候,孩子的体温是持续升温的(有时还特别快),有时会伴有手脚冰凉、打寒颤的情况。
第二阶段:高热持续期
体温达到人体体温调定点的温度,寒颤停止、四肢转暖,体温不再往上升。
第三阶段:体温下降期
如果疾病好转或者吃了退烧药,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往下调了,多余的热量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来。
所以,人体并不是出汗导致的退烧,而是体温下降了,通过出汗排出多余的热量。
你捂或不捂,退烧到出汗的时候,自然会出汗;不到出汗的时候,你捂着,汗也出不来,反而会增加风险。
捂汗退烧
可能危及孩子生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捂汗对于成人来说或许影响不大,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可能会导致病得更严重,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可怕后果。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不完善,在发烧+捂热的状态下,不仅无法出汗排热,反而会因为不能散热导致热量在体内储积,导致体温升到比调定点更高,出现41℃以上的超高热。
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脱水或引发「高热惊厥」,1岁以内的孩子更有「捂热综合征」的危险: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严重时致死。
因为捂汗退烧而造成悲剧,并不鲜见。
在酷热的夏季,很多「隐形捂汗」行为也要注意避免,比如:
①不给孩子开空调
②不让孩子减少衣被
③不允许孩子吃冷饮、喝凉水
在发烧期间孩子的穿衣、盖被,以及饮食,应该遵循的原则其实都是「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
如果孩子会说自己冷,适当盖一点就可以,而一般情况下,减衣散热才是更舒服的选择。
对于不会表达或家长觉得难以分辨的小宝宝来说,发热时更需要注意不要捂热。减少衣被,开空调,都可以帮助散热。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孩子发烧不是一种病,而是疾病的表现症状,退烧的目的并不是治病,而是让孩子更舒服。
孩子真的不舒服就吃退烧药,千万不要为了让孩子赶紧好起来,用错误的方法退烧。
本文专家
庄睿丹
合作专家
儿科医生
马学梅
审核专家
医院副主任医师
策划制作
监制:阿童木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