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如何选择退烧药

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临床上通常将口腔温度≥37.3℃定义为发热。其实发热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行为,是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侵犯,或体内系统功能失调等情况下所作出的防御性反应,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

一、孩子为什么会发热?

要想知道孩子为啥会发热,需要先来看看人体是如何维持正常体温的。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个叫做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它控制着人体的温度。正常情况下,它会设定正常的体温调定点,让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从而维持正常的体温。当环境中的细菌、病毒或支原体进入孩子们体内后,它们会释放一些致热源,导致下丘脑把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身体通过收缩骨骼肌引起产热增加。

孩子们会表现出寒战,皮肤血管收缩引起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孩子们会出现手足心冰凉,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势必会让孩子出现体温升高,表现为发热。

二、发热的分类

按照体温的高低分类 临床上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

低热:37.5~38.0℃。

中度发热:38.1~38.9℃。

高热:39.0~40.9℃为高热。

超高热:≥41.0℃。

三、该选用哪种退烧药呢?

儿童发生高热时,根据《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版》

1、年龄≥2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mg/kg,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6小时。一天不能超过4次。

2、年龄≥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剂量为每次10mg/kg,二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6~8小时,一天不能超过4次。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只选其中一种即可。

3、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哪种药好?

儿童高热时,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单次剂量的退热效果有无差异?

多项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单次剂量布洛芬的退热作用强,降温维持时间长,推荐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明显。口服药后4、6小时,布洛芬的降温平均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强。

4、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以联合或者交替使用吗?

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均属于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到退热的效果,虽然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使用较单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以降低体温的度数略多一点,但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不能提高患儿的舒适程度;两药联合使用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各国儿童退热药使用指南均不推荐两药联合或交替用于退热治疗

5、是不是发烧要到或者超过38.5℃才能服退烧药?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给孩子吃退烧药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体温下来,而是要孩子感觉更舒服一些。每个孩子对发热的耐受程度与表现都是不同的,对发热的治疗方法也是反应不同,如果宝宝发烧还没到38.5℃,但精神偏差,头疼严重等因为发热引不舒服的表现,既往有高热惊厥史,也是可以酌情给药的,不必死抠字眼。

就算超过38.5℃时,如果孩子没有不舒服的表现,发烧后就算温度较高,也能吃能玩能笑活蹦乱跳或者在安静睡觉的,跟往常一样的。也可以不用药,继续观察。也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疗法如湿毛巾擦拭,多喝水、或服用中成药等。

6、服用退热药,反复发热怎么办?

一般来说,孩子反复发烧,绝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持续3~5天都是正常情况。目前对病毒引起的基本没有特效药,在诊所明确的前提下,孩子反复高烧,家长需要做的是以安全的剂量和频次给孩子用退烧药,多喝水,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一般来说,退烧药吃3--4天,问题都不大。吃了退烧药孩子一直没退到正常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给孩子吃退烧药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体温下来,而是要孩子感觉更舒服一些。如果孩子体温很高,确实可能在吃完退烧药后降不到正常体温,但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能有好转,就达到了口服退烧药的目的。一般来说,孩子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就没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孩子没退到正常体温,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

7、吃了退烧药不退烧,怎么办?

有可能是退热药剂量不足,体内水分不足,即入量不足,孩子对此种退热剂不敏感。处理办法:

(1)、增加散热:减少孩子的衣被;

(2)、多给孩子喝水;

(3)、如果孩子不排斥,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比孩子体温稍低,但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冷。

(4)、单次用足退烧药剂量,一般来说医生会按比较小的剂量来给孩子用药,但如果退烧效果不好,药量用足也是安全的。按照孩子体重来换算。

8、体温低于38.5℃时怎么处理?

发热会使人体温升高、代谢加快、免疫力提升,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从而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体温低于38.5℃时,宝宝无任何不适时,一般不需服用退烧药,可采用物理降温疗法如湿毛巾擦拭、洗温水澡、冰敷等方法降温,同时适量的多喝水,以加速代谢,进而帮助退热。不要同时服用多种退烧药

除了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外,目前市场还有很多复方配方含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贝诺酯,阿斯匹林等等,给宝宝服用时注意看药品说明书,以免服用过量退烧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9、注意药物保管:美林,泰诺打开后,一次服不完的要注意保管,放在冰箱20度以下冰箱保存,放久后,要注意药品是否变质,因此建议用颗粒剂。

10、2月龄以下的婴儿、新生儿为什么禁用解热镇痛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需通过肝脏转化代谢为有生理活性的成分,参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E合成与释放,调控体温调节中枢发挥体温调节作用。新生儿及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健全且不成熟,对NSAIDs的转化代谢排泄较年长儿及成人相对慢,药物蓄积易致肝肾损伤,甚至不可逆的组织结构变性坏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物。

四、为什么宝宝特别容易出现高热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5岁以下的宝宝,特别容易出现38℃以上的中高热。这是由于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面对外界病原体刺激时,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做出误判,以为「敌军」正在大规模入侵。于是,免疫系统就会把这一情况上报给宝宝的大脑,而同样不怎么成熟的大脑体温调节中枢,也会根据这一虚假军情出现「反应过度」的情况,从而出现高热。

五、热性惊厥怎么?

1、热性惊厥:是指患儿因发热导致的抽搐,以6月到5岁的宝宝较常见。

2、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身体僵直、四肢抽动、眼球上翻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发绀一般持续数分钟后缓解。

3、发生热性惊厥时怎么办呢?热性惊厥大多持续数分钟后自行停止,家长应保持镇定,采取以下措施:

1、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因摔倒、碰撞等造成二次伤害。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解开衣领。

(2)侧卧位,避免因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引起窒息如口腔有东西,应轻柔取出,防止阻塞呼吸道。

(3)稳定后送医提示:不要强行按压或扳直抖动的肢体,让孩子自己恢复;不要按压人中和虎口,这样只会损伤皮肤没有止抽的作用。

六、发热常见误区有哪些?

1、体温大于38.5度必须要用退热药吗?

我上面已经讲过了,退热主要目的是让宝宝舒服点,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好,活蹦乱跳的可以不用退热药物。如果精神差,即使不到38.5度也是可用退热药的。

2、高烧会烧坏脑子吗?

单纯的发热不会对脑部造成损伤,但是有脑炎,癫痫的病史就要小心了。

3、小孩睡着了还要叫起来喂药?

是否叫醒喂药取决于孩子睡觉的状态,如小孩很安静,呼吸平稳的不需要叫醒喂药。

4、发热要捂汗

不要捂汗。捂,不利于小孩的体表散热,容易造成高热。

5、酒精擦身

不需要,小孩肝肾功能不成熟,擦酒精很容易乙醇中毒,再说了很多药物与酒精发生不良反应。正确做法是口服退热药物。

6、发热就是感冒

这是不对的,虽然感冒会引起发热,但是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七、评估

发热儿童患有严重疾病的危险性 在确定发热儿童有无立即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后,应进一步根据发热儿童的症状及体征评估其是否存在特定的疾病或局部感染灶,是否存在提示病情严重的非特异性症状或体征。

发热儿童的评估可采用交通信号灯标志,根据是否存在相应的症状及体征来识别并确定患有严重疾病的危险程度。“红区”为高危,发热儿童只要存在该区任何一个症状或体征,即属于高危;“黄区”为中危,存在该区任一症状或体征,而无“红区”任一表现;“绿区”为低危,具有该区的症状或体征,而无“黄区”及“红区”任一表现者。

处于“绿区”的发热儿童可在家中护理,但需了解何时需要进一步就诊。如果发热儿童存在“黄区”的临床表现,应尽快就诊;如果发热儿童存在“红区”的临床特征,应立即就诊。

八、出现医院就诊1、3个月以内的婴儿,只要家长发现孩子发热,要及时就医。

2、当1岁以内的婴儿发烧高于38.5摄氏度,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频率过快、喘粗气或呼吸困难、嗜睡、异常烦躁、拒绝或不愿饮水超过6小时,属于危急症状,应尽快急诊就医。

3、1岁以上儿童常见病发烧同时伴有以下症状的,应在24医院就诊:

(1)发烧伴有咽喉疼痛的症状,或拒绝吃固体食物,甚至拒绝喝水,可能是咽炎或扁桃体炎;

(2)发烧伴随剧烈咳嗽、呼吸急促等情况,怀疑支气管炎或肺炎;

(3)发烧伴呕吐、腹泻,可能是肠胃炎;

(4)发烧伴有尿频、尿痛,可能是尿路感染;

(5)发烧伴有耳朵疼、拽耳朵、突然惊醒的表现,可能是患了中耳炎;

(6)发烧时间超过2-3天或温度总降不下来,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易激惹、烦躁、不可抚慰,出现头疼、呕吐甚至抽搐等,可能是颅高压的表现,应警惕脑炎的可能。

九、发热如何护理?

1、保持清凉:适当减少衣服,体温上升期若手脚冰凉,身体发热,可减少衣服,但要穿上袜子。

2、补充水分:牛奶、水果、白开水、补液盐(大量出汗时需要补充电解质)一定多喝,好处:一、补充体内因发热丢失的体液。二、有利于病情恢复。是否补充水分,简单办法就是观察小便颜色,淡黄色或变黄是体内水分不充足表现,还要注意排小便的间隔时间、次数和小便量。

3、注意观察病性变化: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特别是精神状态变化。

4、注意饮食:大部分都是因胃口不好(引起原因一是因发热导致体内的消化酶被抑制,二是病毒细菌侵袭胃肠道引起炎症),饮食可

5、对反复发热者:反复发热者是抵抗能力下降,积食,可以应用中药调理脾胃功能。

十、其他

请参考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zb/8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