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威风
早上刚出小区大门,迎面碰到一对父女,父亲表情恐怖地大声呵斥女儿,拿个东西都拿不好!每次都这样,什么事都做不好!
父亲手里提着几只包子。
那小女孩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双手无意识地绞衣襟,缩着肩头,一幅很想找条缝,把自己埋进去的感觉,路都走不好了。
来,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一下,你有没有过大发雷霆,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对着孩子,大摆家长威风的黑历史?
不好好吃饭,不好好吃药,不好好刷牙诸如此类的,
天黑了不知道回家,
上学磨磨蹭蹭,
做作业像服刑,
天冷了,让多穿件衣,死活不肯,
在餐厅跑来跑去,
把东西扔得满地是……
总之,凡是那些你越让他做的事,他越不做,你越不让他做的事,他偏做的行为,很容易点爆当爹妈的情绪。
有次向日葵咳嗽,煎了桑叶水给她喝,她就是不喝。
我说,喝吧,不喝你咳嗽好不了。
向日葵说,太多啦,妈妈,太多啦。
我盯着只有小半杯的桑叶水说,最多几口。
向日葵说,几口?不可能。
我有点不耐烦了,早上时间本来就赶,磨蹭几下,上学就该迟到了,我说,你赶紧喝,别啰嗦。
向日葵听而不闻,对着桑叶水感慨,要这里面装的是可乐,该多好啊,我可以喝掉两瓶。
我说,哪来那么多话,赶紧喝!
向日葵白我一眼,总算开喝了,表情很痛苦,喝得很慢,喝一小口桑叶水,灌一大口白开水,又喝一小口,又灌一大口......如此反复。我在边上看得火冒三丈。
然后,她把杯子往桌子上一放,宣布,我喝完了。
我看着杯子里还剩三分之一的桑叶水说,你这叫喝完了?
她摸着自己的肚子说,妈妈,我实在喝不下啦,喝不下啦。
我说,本来就没多少,你还不喝完,你咳嗽怎么好?你烦不烦,你没一件事做得好的。
她说,我就是喝不下了,一口都喝不下了。
我腾地站起来,居高临下地俯视她,皱紧眉毛,用一幅要揍人的凶狠表情说,喝不下也得喝,把这点喝掉。现在!马上!立刻!喝掉!
向日葵屈服了,她边喝边哭。
然后大叫着说,我不要你送我去学校,我不要你送,我自己去。
对向日葵不好好吃药,说又说不听的行为,我很生气,但我依然很爱她。
事后我狠狠地反省了一下自己,我抱怨她烦,又攻击她没一件事做得好,我觉得羞愧。
无论大人小孩都不爱喝药,只不过大人用意志力克服了。我并不自责强迫女儿吃药,我自责的是,自己强迫她吃药的方式真是糟糕极了。
我跟那位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女儿的父亲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由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得出一个相当可怕的结论---什么事都做不好!直接否定掉孩子的一切。
没有就事论事,而是由事及人,经常这样做的后果是,起不到丝毫正面的管教作用,孩子要么自卑,要么逆反。
语言比暴力更伤人。
-2-错误表达愤怒的行为
你会怎样表达愤怒?
扇嘴巴,罚跪,揪耳朵,掐手,上衣架;拍桌子,摔凳子,撕书撕作业;
说一些攻击性的语言,比如蠢得跟猪一样,猪都比你聪明,我对你太失望了,什么事都做不好,活着就是浪费人生,生你还不如生块石头……
赤裸裸的威胁,你要是不听话,就不要你了,你给我滚出去……
以上都是错误表达愤怒的行为。
发完脾气凶完孩子,你会怎样?你会自责,会内疚,会自我怀疑,会恨不得有个月光宝盒,让时光倒流在你没有开始发脾气的时候。
孩子不好好吃饭,不好好吃药,喜欢说脏话,痴迷于玩游戏看电视,应该管吗?必须管!
天黑了不知道回家,上学磨磨蹭蹭,不做家庭作业,丢三落四等等行为,都在为人父母的管教之列。
我们自责内疚不是因为管教,而是因为用了不当的方式进行了管教,不是因为生气,而是因为选择了不当的方式发泄生气的情绪。
有从来不对孩子发脾气的父母吗?如果有,就不是人,是佛了。
但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我们的确可以做更好,减少发脾气的次数,减轻发脾气的程度。
因为情绪一旦失控,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瞬间坍塌。
自从上次吃药事件,我说了很伤向日葵心的话后,痛定思痛,在电脑上建了个word文档,命名为妈妈的脾气。
把每次发脾气的经过都详细记录下来,并反省下次遇到类似的事该怎么做,最近一次为吃早餐而小小地发了一把火的事,还是在两个月前。就连向日葵都表扬我,妈妈,你最近脾气好多了。
-3-偶尔发发脾气不要有负罪感
是人就会有情绪。爹妈是不是人?当然是,所以为人爹妈对熊娃各种欠打的行为冒火是很正常的事。
前几天,我问向日葵,还记得那次你吃药妈妈发很大脾气的事吗?她茫然地望着我说,什么事啊?
我说就是那件事啊,你不肯好好吃药的那件事。向日葵说,妈妈你到底说的什么事啊。小家伙已经把大半年前发生的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他们可以承受一定的痛苦,而且时间会修复一些伤害。
所以当爹妈的你不要因为偶尔的暴走而深深自责,陷入自我怀疑的焦虑中---我不是个好妈妈/爸爸,我真失败,这种消极负面的情绪并不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
生气是表象,表达生气的行为是后果,直面自己生气的原因才是关键。
为什么生孩子的气?
我总结了两点原因:
一是因为对孩子发脾气的成本最低,大多数打不还手,骂不还嘴,实在很好欺负,所以有事没事对孩子发一发火,找点作为家长的存在感。
这里面涉及到尊重问题,有些父母的的确确不太尊重孩子。对于这个原因需要家长的自我觉醒。
二是因为家长说话孩子不听,说来说去就把自己说得口干舌燥火冒三丈。
针对这个原因,可以用上丰田的五why法,就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我说的话孩子不听?没有选对场合,时间?还是说话的方式不对?或者没有把话说清楚?没有找到触动他的点?等等。
向日葵有段时间刷牙很敷衍了事。
我说,你要认真刷牙,仔仔细细地多刷几遍,上下左右都要刷的,你看爸爸妈妈的牙齿用了几十年了,都比你的白,牙齿是非常重要的,要保护好它们,balabala……
然,没有一点用。每天刷两次牙,牙齿依然是黄黄的。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我开启了说教模式。对家长的说教,孩子的状态一般是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出,你说一箩筐,一个字都进不到他心里去。
你越说,他越烦。
过了两天我说,你牙齿黄黄的,同学们会笑你不讲卫生的。
然,还是没有用。
类似的话翻来覆去地说,说到口干舌燥,还不管用,火气就跟着上来了。但我忍住了没对她发脾气,尽管忍得很辛苦。
在一个晚上看完一部很欢乐的电影后,我问她,打针痛不痛?
向日葵说,蛮痛的。
我说,如果牙齿刷不干净,细菌在你牙齿上打洞引起的牙痛,比打针痛十倍。
她吃惊地问,真的吗?
看来这个点触动到她了,她怕痛。我说,当然是真的,你还记得姨外婆牙疼吗?半边脸都肿了,吃不了东西,睡不着觉,很遭罪。从今天开始,你每次刷完牙,都要给我检查,没刷干净重刷。
她说,好吧。
我继续说,你不好好刷牙,妈妈会很生气的,你好好刷牙,妈妈会很开心。
我后面想的这个方法,比骂她,或不停说教管用多了,皆大欢喜,家庭气氛那叫一个欢乐和谐。
带孩子的苦和累,只有长期坚持带孩子的人才深有体会,所以如果实在忍不住了,就无需再忍,偶尔发发脾气无伤大雅,还能锻炼孩子的韧性。
如果发脾气的理由充分(因为有的孩子的确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类型的),也别忘了,等双方冷静下来后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他,尽管你很生气,但你依然很爱他。
如果是发了不该发的脾气,也请放下家长的架子,真诚地向孩子道个歉。
------良辰记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