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发烧,妈妈的心就好像坐过山车一样,随着孩子的体温上上下下;主心骨不淡定了,全家也跟着乱套。
孩子发烧期间,可以给宝宝服用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或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3个月以上),给孩子降温,让孩子舒服一些。
可是,还是有很多妈妈在留言区说:
孩子吃了退烧药没用,怎么办?
难道让孩子一直烧着吗?
发烧反反复复,孩子会不会烧坏脑子?
为了解决大家的疑惑,结合临床上妈妈们常碰到的实际情况,说说吃了退烧药没有用该怎么办。
吃了退烧药没用,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下面我把大家常说的「没用」,拆解成三个具体的点,一一给大家支招。
问题一:吃了退烧药
还是反复发烧好几天
相关阅读??孩子咳嗽终于好了!这个办法比雾化管用倍,后悔知道晚了!??
一般来说,孩子反复发烧,持续3~5天都是正常情况。
孩子发烧,绝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病毒感染基本没有「特效药」,即便像流感这样有「特效药」的,主要也是降低并发症,而非「杀病毒、治流感」。
好在病毒感染基本上有自限性,能够自己痊愈,关键还是要「熬病程」。
3~5天的病程中,孩子会反复高烧,家长需要做的是以安全的剂量和频次给孩子用退烧药,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一般来说,退烧药吃5~7天,问题都不大。
问题二:吃了退烧药
孩子一直没退到正常体温
图片来源:rf.cn正版图片库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给孩子吃退烧药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体温下来,而是要孩子感觉更舒服一些。
如果孩子体温很高,确实可能在吃完退烧药后降不到正常体温,但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能有好转,就达到了口服退烧药的目的。
一般来说,孩子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就没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孩子没退到正常体温,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
问题三:吃了退烧药
没过多久体温又上升
图片来源:rf.cn正版图片库
吃了退烧药,没过多久体温又上去,其实也很正常的。
如果把孩子的发烧比喻成沸腾的开水,那么外来的病毒就是煮水的柴火,而退烧药则是一瓢凉水。柴火不抽,浇水止沸只能止一时。
只有真正等疾病症状好转了,孩子才能退烧。
因此,「孩子吃了退烧药体温又上去」,其实很正常。
有妈妈会说,这样烧了又烧,会不会烧坏脑子,烧出肺炎?
这样的说法,明显颠倒了发烧与脑炎、肺炎的因果关系。
不是因为发烧引起的脑炎、肺炎,而是脑炎、肺炎的引起了发烧。
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用以下三种方法。
孩子精神状态不错:等到4~6小时后再给孩子用一次退烧药;
孩子精神状态糟糕:换一种退烧药物足量服用,但一定要把握好用药剂量以及时间间隔(后文附详细用法);
体温没有一点下降(比如口服退烧药后2小时,体温仍然在39~40℃以上,精神状态也不好):及时就医,排除一些严重的疾病情况,比如脑炎、肺炎等。
吃了退烧药不退烧
这三个方法可以参考
图片来源:rf.cn正版图片库
1.增加散热
减少孩子的衣被;
多给孩子喝水;
如果孩子不排斥,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比孩子体温稍低,但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冷。
2.单次用足退烧药的剂量
一般来说,医生会按比较小的剂量来给孩子用药,但如果退烧效果不好,药量用足也是安全的。
按照孩子体重来换算,可以这样服用退烧药:
对乙酰氨基酚最大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服用15mg」,最大单次服用剂量不超过mg;
布洛芬最大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服用10mg」,最单次服用剂量不超过mg。
3.交替用药
一般来说,我们不建议交替用药。
如果单种退烧药物效果确实不好,孩子精神状态也很差,频繁、持续的高热让孩子明显不舒服了,可以考虑在口服退烧药后2小时更换另一种退烧药。
交替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记录孩子每次用的药物、药量和时间,避免同一种退烧药服用间隔时间小于4小时,24小时内服用超过4次。
交替用药虽然不推荐,但仍然比打退烧针安全。
图片来源:rf.cn正版图片库
孩子体温的高低、发烧反复的频率、以及孩子对退烧药的反应,都不是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跟疾病严重程度也不成正比。
孩子体温越高、反复越频繁、退烧药控制不了,也不能说明疾病越严重。
即便孩子吃了退烧药后,看起来没有「药到病除」的效果,爸爸妈妈们也不必太焦虑。
最后,还是想回到开头那句话:
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目的不在降低体温,而在于让孩子更舒服。
一味寻求降低体温,选择用打退烧针、服用安乃近等快速退热却对孩子副作用大的高风险退烧方式,得不偿失。
希望所有因为孩子发烧问题焦虑过或正在焦虑中的妈妈,不再因为孩子的体温而心焦,能够淡定从容地使用安全的退烧方式,陪孩子挺过发烧的那三五天。
一个生病的孩子,决定他痊愈速度的不是用什么昂贵的药,而是孩子的体质
????免疫力好的孩子,就算是病毒、细菌,得了气管炎、肺炎什么的,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康复
??而免疫力弱的孩子,在医院检查一切正常,也有可能反反复复地咳嗽一个月、两个月
??所以,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要只他吃什么昂贵的药,再贵它也是药,要从提升他的免疫力开始,孩子的免疫力强,自然会康复??快??
1身高体重头围不达标每一次做儿童保健,医生总会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头围。这三项指标是小儿体格生长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参考标准。
在3岁前,如果营养没有跟上去,孩子的身高、体重就会相对滞后一些。同样,头围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宝宝做儿保时要测头围,头围偏大或者偏小可能都是疾病的信号。所以,爸爸妈妈医院给孩子做儿童保健,如果发现孩子在体格生长发育上落后于同龄人时,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2反应迟钝,脑子不够用宝宝的餐饮非常重要,营养不良可降低脑细胞的分裂率,导致神经调节功能失常,引起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所以,家长在乎宝宝的每一餐吃得好不好、够不够是有道理的。
当家长发现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常出现反应迟钝、脑子不够用、健忘等表现时,要警惕可能是营养不良发出的预警信号了。
3免疫力下降,体弱多病某些微量元素(如维生素、锌、铁等)缺乏时,可导致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使孩子容易生病、感染,如经常会感冒、反复牙龈发炎、毛囊性皮肤炎、口角炎、舌炎、角膜炎等。
所以,有一些不爱吃肉奶蛋的宝宝,蛋白质摄入不够,就可能容易感冒、牙龈发炎。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的饮食丰富一些,想办法把肉类做得更加容易入口和咀嚼,让孩子爱上吃肉。
4便秘、口臭孩子在饮食上还有另一个极端就是,偏爱荤食、甜食、油炸等食物,而对青菜水果等不感兴趣。当孩子的纤维素摄入不足时,容易使肠道蠕动变慢而产生便秘,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时,会进一步产生有害毒素而出现口臭的现象。
所以,爸妈不能只给孩子吃他爱吃的食物,或者是给他吃的辅食品种太过于单一,否则容易让孩子出现偏食挑食的习惯,久而久之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营养不均衡,甚至因此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5情绪变化无常B族维生素能通过对人体神经系统的调控而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维生素B1缺乏时,可让人变得暴躁、喜怒无常;维生素B6摄入不足时,可导致情绪激动、困倦和急躁;维生素B12缺乏时,可让人变得反应迟钝等。维生素B1主要于种子外皮及胚芽中,燕麦里就含有很多维生素B1。另外,在黄豆、酵母、瘦肉等食物中含量最丰富。此外,白菜、芹菜也富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则在动物肝脏、谷粒、肉、鱼、蛋、豆类及花生等比较丰富。
专家建议,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营养不均衡的信号时,最好先通过膳食调理来改善,必要时需借助药物时,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觉得好,别忘了点赞哟。
欢迎健康者指南,我们的宗旨是:有趣、有料、有健康!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北京白癜风专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