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孩子腹胀不排便,呕吐黄绿色液体医

“医生,快看看我的孩子吧,不知道怎么了?肚子胀得厉害。”不久前的一天,一名神情慌张的女子抱着孩子冲进了医院小儿普外科诊室。1岁男童哭闹不止竟是肚子里的“宝宝”在作祟女子的一番言论引起坐诊医生谷雅川的注意。谷雅川一边询问病情,一边给刚刚呕吐过、身上残留着大片黄绿色液体的孩子做检查。原来,1岁多的佳佳(化名)在就诊前几天,出现了精神差、哭闹、拒食、频繁恶心呕吐、腹胀、不排大便的情况,佳佳医院就诊,医院虽然考虑佳佳为肠梗阻,但却查不出梗阻的原因。凭借多年从医经验,谷雅川立即做出诊断:孩子的肠梗阻是由消化道异物引起的。随即联系超声科医生杨坡对佳佳进行超声检查后,确认消化道异物是“海绵宝宝”。为防止肠道坏死,该科室主任医师黄华听完病情汇报后,连忙与手术室护士长田培玲、麻醉主治医师高文龙联系,迅速安排当晚的急诊手术。医护团队为佳佳采取了腹腔镜手术。术中证实,消化道异物就是回肠末段异物——直径逾3厘米的“海绵宝宝”。看着取出的“海绵宝宝”,佳佳父母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目前,佳佳已脱离危险,正在进一步康复中。

小孩玩耍时,误食“海绵宝宝”

经反复询问佳佳的父母了解到,在佳佳出现不适症状前几天,佳佳曾和有“海绵宝宝”的邻家哥哥在一起玩耍过。佳佳肚子中的“海绵宝宝”很有可能就是在玩耍中,被误吞进肚子里的。“海绵宝宝”又叫“水养球”,也叫“水晶宝宝”、“宠物宝宝”,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其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很强,五颜六色,在水中浸泡五六个小时后,原本只有绿豆大小的它可以“长大”数倍甚至几十倍,捏起来软软的富有弹性。近年来,这种彩色“水养球”特别受中小学生的欢迎,多数孩子把它当成玩具宠物养。而学龄前儿童分辨能力差,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1~3岁的幼儿,往往把“海绵宝宝”当成糖豆误食,甚至误吸进入呼吸道,进入胃肠道内吸收水分,受在胃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可以出现阻塞肠道,如十二指肠梗阻,甚至胆道穿孔。这类误食事件,新闻报道从未间断。倘若进入下消化道,由于其直径较大,往往不能通过回盲部导致回肠梗阻。假如误吸进入呼吸道,就可能发生气道阻塞、窒息。“海绵宝宝”有一定毒性孩子长期接触对健康有害“海绵宝宝”的主要成分为丙烯腈、丙烯酸酯,两者均有一定毒性。另外,一些玩具厂家为了美观,会在制造“海绵宝宝”时添加一些工业颜料,这些颜料含有苯,孩子长期接触也会对健康有害。家长如果怀疑或确定孩子误食“海绵宝宝”等异物后,医院诊治。1)异物在胃或十二指肠里,到医院后,需要通过胃镜取出。2)误食了细、短、钝的单一异物,则可以吃富含纤维素类的食物,比如多吃几天韭菜等食物,大多数情况下,异物可经肛门排出。3)如果发生肠梗阻或胃肠穿孔,就要手术治疗。医生提醒,一旦发现孩子吞食异物,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生命危险。编辑|任君飞责编|张秀丽来源|大河健康报百度新闻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转发,扩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bb/6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