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看病时,医生常要求采血做个“血常规+全血CRP”检查。不少家长都希望能省去这一针,觉得扎针宝宝都得哭半天,很是心疼!
到底这两个检查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要做呢?
CRP作为一项理想的炎症急性期指标在判断早期反应性炎症过程和坏死程度大小的意义已被临床广为认可。以CRP的参考值8mg/L作为鉴别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界线也被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而WBC升高在辅助判断儿童感染性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一直以来被临床常规性应用。文献报道CRP值与WBC成平行关系,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患儿经血清学检测和病原体分离而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而在患儿首诊时出现低CPR(8mg/L)却合并高WBC(12×10^9/L)的结果,难以解释。
这是因为:①部分患儿就诊时体内CRP水平已从高水平降至低水平,而WBC在该时期处于高反应期,两者在代谢反应动力学上存在时间差;②CRP在不同个体的表达上存在差异,从而造成患儿在单纯性细菌感染或细菌合并病毒性感染中的低水平表达;③低水平的CRP在炎症感染性疾病中是存在的。
故不能单纯地以CRP8mg/L作为金标准来鉴别细菌和病毒性感染;有条件时,应该对感染性患儿做低水平的CRP检测,并应联合血液常规的WBC计数来综合评价患儿的感染情况;同时,动态监测CRP水平变化的价值仍应在临床上予以重视;对于细菌合并病毒性感染的患儿在不能明确诊断之前,应对其进行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的分类。
问
有的家长说: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有什么标志性意义吗?孩子做血常规化验,这两项高,医生直接就让吃阿莫西林,但白细胞什么的都是正常的,这是怎么回事?
答:
C反应蛋白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感染标记物。
一般情况下,当体内有急性炎症、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时,C反应蛋白会在数小时内出现并持续升高。而在病毒感染时通常不升高或仅仅轻度升高。
随着病因解除、疾病治愈,C反应蛋白又会在短期内消失。所以C反应蛋白是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监测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但C反应蛋白并不适于作为疾病诊断的唯一标准。医生需要结合宝宝的临床表现,同时配合血常规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后做出诊断。
超敏C反应蛋白与C反应蛋白检测的是同一种物质。区别只在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更灵敏,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C反应蛋白。目前,超敏C反应蛋白较少应用于儿童疾病的检测,家长可以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