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退烧针后,1岁男宝没了宝宝发烧,这种

孩子一发烧

全家要发疯

温水擦浴

贴降热帖

吃退烧药

打退烧针

……

只要体温降下来

家长什么都愿意试

而所有这些方法里面,

打退烧针是很多家庭都会做出的选择。

“因为打针退烧快,

总不能看着宝宝发高烧不管吧!”

但是医生却不推荐这个方法。

到底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夏天天天进出空调房,

感冒发烧的孩子一大片。

早前的一则消息,

却让粑粑麻麻们揪心不已——

媒体报道称,山西朔州应县一名1岁儿童因发热、喉咙嘶哑,医院就诊,接受了打针、雾化、注射等治疗后死亡。

事发后,朔州市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处理。孩子死亡具体原因,是否与打点滴有关,还需调查后才能确定。

不过,根据孩子母亲贴出的医生开具的处方细节,有临床药师、医生认为存在不妥之处——

“问药师”创始人、资深药师冀连梅指出,该处方存在多种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阿莫西林钠和头孢孟多酯是同类型药物,不应联用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出现了赖氨匹林。

“退烧神药”赖氨匹林

赖氨匹林(商品名“来比林”),是临床上“大名鼎鼎”的退烧药。它具有阿司匹林相似的镇痛、抗炎和退热作用,常常通过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进入体内后,赖氨匹林会分解为:赖氨酸和阿司匹林。其中,阿司匹林抑制环氧酶,会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以此来起到退烧的作用。

解热强、起效快

作用缓和而持久

乍一看

还真是“退烧神药”

其实不然。近年来,赖氨匹林“惹的祸”真不少。

~年,相关部门共收到注射用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报告例。其中:

?严重报告例,占7%;死亡病例22例。

?12岁以下儿童的病例报告共例。其中严重报告75例,占比为4.9%。

一些孩子在注射赖氨匹林后,出现了惊厥、呕吐、呼吸困难、肝功能异常等症状,甚至会昏迷。更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来源:搜狐网

来源:搜狐网

正是因为问题多多,所以,医生一般不主张使用赖氨匹林给孩子退烧。

而且,早在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曾发布公告:3个月以下幼儿,禁用注射用赖氨匹林,16岁以下儿童慎用。

所以对于幼小的宝宝,我们提倡这样的疾病治疗原则: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毕竟常见的退烧针,对宝宝的危害可不小。

01

退烧针的3大有害成分!

退烧针是一个统称,它主要包含赖氨匹林、地塞米松和氨基比林3种。

听不懂?没关系!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透这些成分对娃的伤害!

1、赖氨匹林:严重致死!

我们也曾科普过很多次,宝宝不能用阿司匹林退烧。

但很多人不知道,赖氨匹林就是另一种形态的阿司匹林!

孩子注射赖氨匹林后,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还会影响到大脑,出现惊厥癫痫,甚至昏迷,严重可直接导致死亡。

这些不良反应,都是瑞氏综合征的症状。

它会影响身体的多个器官,其中对肝脏和大脑的危害最大!

所以,儿科医生的普遍共识:任何年龄的宝宝,通常都不建议打赖氨匹林来退热,特别是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图片来源:华大母婴

2、地塞米松:破坏免疫系统!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它通过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来达到快速退热的效果。

但也是这个原因,很多医生会将其看作退热的良药,最终导致激素药的滥用。

而滥用糖皮质激素,就会破坏孩子的免疫系统!

这样下去,娃不生病才怪!

儿科医生认为:除了过敏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的疾病,需要糖皮质激素来治疗,通常不推荐把地塞米松当做常规退热的方法之一。

3、氨基比林:降低免疫力!

氨基比林的危险在于,它会引起白细胞的减少,从而大大降低宝宝免疫力。

一个普通的小感冒,就有可能给孩子带去致命伤害!

从年到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人,欧洲死亡余人。

虽然现在已经禁止使用氨基比林针剂,但它的复方制剂——安乃近退烧药,目前仍在部分地区被使用!

没错,不仅是退烧针,退烧药同样不能乱使用!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那些曾被“封神”,副作用却极大的退烧药!

图片来源:华大母婴02

这两种退烧药

已被禁用,快扔!

先说第一种退烧药,家喻户晓的安乃近。

1、安乃近

连兽医都呼吁慎用的药!

这种退烧药,在国内和国外都曾造成死亡案例。

安乃近有个巨大的缺点就是:副作用多!

它容易影响血液系统,使凝血出现障碍,造血功能异常,让孩子贫血,只能作为动物用药。

但是,也有兽医呼吁,慎用安乃近。

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停用安乃近注射液、小儿安乃近灌肠液、安乃近滴剂、安乃近滴鼻液等相关品种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各位家长注意,安乃近注射液,不仅是孩子不能用,大人也不推荐用!

2、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也曾是风靡一时的儿童退烧药,但坑人的是,它却容易造成儿童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虽说现在已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但有些不规范诊所的医生,不一定会及时更新用药知识,就会出现乱给孩子使用的情况。

宝爸宝妈们以后一定记得看药名,如果碰到医生开这种药,一定要立马拒绝!

图片来源:华大母婴

那到底怎么给娃正确退烧?别急,接着往下看!

03

正确退烧,认准这几点!

大人们一遇到宝宝发烧就难免急的不行,觉得必须要马上退烧。

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就不是很恰当。

因为,通常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感染的积极行为,可以刺激身体的某些防御机制。

有些家长会怒斥这种说法:就让宝宝这么烧着,哪家大人能受得了?

别急别急,退烧方法是有的!

目前,全球广泛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退烧药有2种: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1、对乙酰氨基酚

一般2~3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用。

它有口服剂型和栓剂两种,当宝宝由于哭闹、恶心、呕吐等原因不能口服药物时,可以考虑使用栓剂,注意要避免口服剂和栓剂同时使用。

2、布洛芬

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虽说这两种药很安全,但家长在给宝宝使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根据医生指导用药。

还要记住以下几点:

?未满3个月的宝宝

体温一旦超过38℃,立即就医。不建议自行用退烧药

?3个月以上的宝宝

体温超过38.5℃,可服用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退烧,但蚕豆病宝宝慎用

?6个月以上的宝宝

体温超过38.5℃,可服用美林(布洛芬)退烧

不过,口服退烧药间隔时间过短或过勤,可能会损伤肝肾。所以,服用退烧药一天不得超过4次。

而且,每次吃退烧药时,切记两种药物只能服用一种。

以下这些退烧方法

统统不推荐

昏招1:捂汗退烧

小时候,只要发烧,老人都会出主意,“捂一捂,出一出汗就好了”。

其实,这经不起推敲。捂着会导致热量散不出去,反而容易使体温升高。

就算捂出了汗,捂汗退烧的功效也只是暂时的,孩子丢失大量的汗液,反倒可能造成脱水,甚至引起捂热综合征,严重可导致死亡。

这可比发烧本身严重多了。

昏招2:酒精擦浴

别笑,真有不少人这么干过。总有些家长认为,酒精挥发会把热量带走,孩子这不就退烧了吗?

其实,这不仅退不了烧,酒精还会进入孩子的皮肤。大面积的酒精擦浴,很可能导致孩子酒精中毒。

昏招3:退热贴

额头贴退热贴,除了能告诉别人“我家孩子发烧了”,并没有其他用处。

最多也就是起到局部降温的作用,对于全身温度的降低,是没有明显效果的。不过贴也就贴了,倒也没什么害处,注意别宝宝没有皮肤过敏就行。

昏招4:灌肠退烧

灌肠退烧——对孩子的危害是极大的!

现在,医院很难见到这种退热方法,但在一些村镇仍在使用。

有的家长认为灌肠给药不经过肝脏代谢,没有副作用,退烧快效果好,但实际上它“劣迹斑斑”,暗藏隐患。

要知道,如果操作不当,娃的肠胃就有穿孔、出血风险,并且还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伤!

之前就有一个半岁大的宝宝,因为错误的使用了灌肠退烧的方法,导致肾衰竭,终身要做透析!

如果医生推荐这种退烧办法,爸妈最好是拒绝~

昏招5:民间偏方

前面提到的方法,不管能不能用,勉强还算正常操作。但是,有一些地方的“偏方”,画风就有点诡异了。

什么鸡蛋清敷额头、姜片/蒜片贴脚底,甚至还有银手镯煮水、珍珠粉泡水喝等奇葩方法。

给孩子退烧,又不是研究黑魔法。还是要相信科学,多学习些正经科普~~

04

服用退烧药后

还要留心这个

等给娃服用了退烧药后,家长还要时刻观察宝宝的状态,定期监测体温,看有没有降下来。

如果宝宝退烧过程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别犹豫,医院!

①3个月以下的婴儿,出现发热症状。

②精神不好、食欲欠佳、昏睡不醒或烦躁不安。

③伴随耳朵疼,腹泻呕吐、喉咙痛等。

④曾经有过高热惊厥史。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发烧如何退烧的内容了。

关于宝宝退烧,你还有什么问题?别犹豫,直接在留言区提问!(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ff/10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