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有效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495050.html“吹空调后一岁宝宝发烧到38℃,流鼻涕,嗓子好像有痰……已经第二天了,我该怎么办?”7月23日22时34分,宝妈王昕在病情描述一栏敲下这段文字。这份互联网“病志”从第一个字开始,大部分信息由王昕填写。医院大楼里挂号、首诊、付款、化验、复诊、拿药,花费1~7天,甚至更长时间。在互联网医疗迅猛发展的当下,患者就诊有了不同的方式。7月23日~29日,《工人日报》记者跟踪上述互联网“病志”,观察互联网思维如何改变医患关系。相比医生“职称”更看重“满意度”今年初,受疫情影响,医院的诊疗活动减少,无接触诊疗成为刚需。同时,催生了市场对于互联网医疗的迫切期待。医院急诊的王昕在手机应用市场选了下载量第一的一个网络就诊平台,注册账号登录后发现,普通号在线时间为10时~22时,急诊也是过了22时就要第二天受理。没法子,她申请了极速问诊。9分钟后,系统为医院的儿科大夫孙晓彤。“发烧不超过38.5℃选择物理降温,超过了用美林退烧,间隔4小时以上。”“医院验个血才能知道发病原因。”孙晓彤如是回复。王昕端了盆温水,用湿毛巾擦拭儿子的腋窝、四肢和额头,又量了一次,体温降到了37.6℃。可很快,儿子的体温又上去了。王昕“病急乱投医”,她快速梳理下载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