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显露天赋,4岁被送往艺校,6岁登上春晚舞台,8岁不幸夭折。
“小神童”邓鸣贺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又令人惋惜不已。
年,邓鸣贺携妹妹登上春晚,白白胖胖、喜气洋洋的“年画娃娃”形象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
然而,在邓鸣贺那灿烂的笑容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辛酸。没有人知道他当时在演出时正遭受着高烧的折磨。
当大众对邓鸣贺的光明前景满怀期待时,两年后,他因病去世的消息却突然传来。
邓鸣贺为何在带病的情况下坚持演出?他究竟患了什么疾病而早逝?
铭贺之殇年4月29日,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的一个村庄中,正在进行一场葬礼。
一个身穿白衣的小女孩,怀中紧抱着遗像,哭得异常伤心。令人震惊的是,遗像上的男孩和她年纪相仿。
漫长的送葬队伍穿过林间,孩子的家人悲痛欲绝,泣不成声。
在队伍旁边,分不清那些是前来送葬的乡亲,还是只是围观的群众。
照片中的这个男孩名叫邓鸣贺,两年前,他曾与妹妹一同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剪花花》。
回到年除夕夜,春晚的直播现场已经布置妥当,舞台的布景早已准备就绪。
6岁的邓鸣贺与4岁的邓铭璐正盘腿坐在“炕”上。
妹妹望着窗外的雪景,困惑地问哥哥:“雪都下了,还有花吗?”
在大雪纷飞的冬季,花儿早已凋零。聪明的哥哥对妹妹说道:
“银剪咔嚓嚓,巧手剪花花”;“别看孩子年纪小,想剪什么就剪什么”
尽管冬天没有鲜花绽放,但心灵手巧的人们却能剪出美丽的窗花。
尽管邓鸣贺只比妹妹大两岁,但他的神情、语气和动作却透出一股成年人般的成熟与稳重。
两句简短的台词,却展现了浑然天成的动作,没有丝毫表演的痕迹。
在哥哥的映衬下,旁边那玉雪可爱的妹妹显得毫无光彩。
留着“桃心”发型,身穿红色夹袄,眉心点缀着一抹小红点的邓鸣贺,看上去充满了福气。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几天前,邓鸣贺开始发烧。为了不影响他的演出,父母决定隐瞒这个消息。
这个孩子懂事得令人心疼,竟然带着高烧坚持登上了舞台。
就在现场观众和工作人员庆祝演出成功之际,邓鸣贺刚从舞台下来,却突然昏倒了。
现在,家人们再也不敢拖延了。
医院的化验结果很快出来,邓鸣贺被确诊为血癌,也就是白血病。
从年被确诊到年去世,邓鸣贺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痛苦。
天才少年,终究在满是血泪的治疗之路上夭折。
血泪之路“癌症”又被称为“绝症”或“不治之症”。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与胰腺癌、淋巴癌、胃癌和肝癌相比,白血病的治愈希望相当大。
邓鸣贺的父母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当他们得知邓鸣贺的病情还处于早期时,心中也稍感宽慰。
整个春节期间,医院。
癌症治疗的过程既漫长又痛苦,连许多成年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白血病与其他癌症有所不同,额外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一个6岁的孩子要经历骨穿已经令人心疼不已,更不用提接下来的“化疗”和“放疗”了。
化学药剂通过输液针管进入邓鸣贺的体内,无差别地袭击了他体内的所有细胞。
许多成年人都难以忍受这样的痛苦,而年幼的邓鸣贺却没有哭泣或发脾气。
只有在实在忍耐不住的时候,他才会发出几声哭喊。哭泣之后,他将继续忍受痛苦的治疗过程。
甚至,邓鸣贺闹得最厉害的一次,原因还不是因为疼痛。
由于儿童的血管较为细小,为了操作更加便利,有时会选择在头部进行静脉注射。
为了便于治疗,医生建议邓家的父母给孩子剃掉头发。
父母原以为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没料到一向乖巧的邓鸣贺却突然反对了。
他一边哭泣一边闹腾,坚决不肯剃头,最终还是在爷爷的劝说下才勉强同意了。
从冬到春,再从夏到秋,六个月的时光悄然流逝,邓鸣贺终于康复出院。
出院一个月后,他出现在了北京卫视的中秋晚会现场。
依然和妹妹搭档,依旧是那副喜气洋洋的模样。
真是奇怪,邓鸣贺在春晚表医院,中秋节表演完后又再次入院。
邓鸣贺在停止化疗仅三个月后病情复发,迫不得已只能接受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还必须找到成功匹配的供体。
幸运的是,邓家的父母都拥有这两样东西。邓爸爸的骨髓与儿子的骨髓配型成功匹配了。
邓家的父母再次感到如释重负。
年春天,邓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术后3个月,邓鸣贺的病情未见复发,这让邓家父母终于完全放下了心。
在那段时间里,邓鸣贺也陆续开始参与一些活动。
然而,好景未久,邓鸣贺的病情迅速复发,他的身体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
移植后复发,再加上是高度恶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医院的诊断无异于向邓鸣贺宣告了死刑。
接二连三的打击彻底压垮了邓家的父母,他们再也无法承受,当场情绪崩溃。
之前的化疗和骨髓移植手术,已经使邓鸣贺的身体极度虚弱,根本无法再承受更为强烈的治疗。
医院目前只能选择舒缓治疗,即人们常说的“临终关怀”。
医生和家人不忍心让孩子面对如此残酷的真相,于是一直隐瞒,直到最后一刻。
邓鸣贺最终还是离开了,他如同一颗流星,在瞬间绽放出绚烂的光芒后,便消逝在茫茫天地之间。
天才的陨落固然令人惋惜,但更令人好奇的是,邓家的父母在这一切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天才少年因何陨落邓家并非豪门大户,邓鸣贺的父母只是普通的打工人。
邓鸣贺和妹妹邓铭璐出生后,文化程度不高的邓家父母便外出谋生。
邓鸣贺自幼便由爷爷负责照顾。
或许是上天的宠爱,邓家的草窝里竟然孵出了邓鸣贺这只金凤凰。
邓鸣贺的爷爷邓庆华曾是豫剧团的琵琶演奏者,虽然他后来离开了剧团,但对琵琶的热爱却始终保留着。
在邓鸣贺年仅一岁时,邓庆华就注意到自己的孙子对戏曲节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年纪轻轻的他竟然模仿得惟妙惟肖。
邓庆华很早就察觉到孙子具备出众的潜质,于是在孙子四岁时便送他进入了一所专门培养童星的学校。
赵玲艺术学校位于河南周口,而邓鸣贺的家乡则是河北邯郸。年仅四岁的孩子只能在学校寄宿。
邓鸣贺在幼儿园的年纪便被送去学戏,他经历了多少辛苦与劳累可想而知。
学习了两年后,邓鸣贺就被安排参加各种节目。走红后,他更是全力投入到表演事业中,忙碌不已。
一个6岁的小孩,是否能够承受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和表演活动呢?
如果说“劳累”是诱发白血病的间接因素,那么“频繁搬家”可能才是直接的原因。
目前,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过量吸入甲醛会引发白血病。
邓鸣贺成名后,演出与商业活动接踵而至,这些收入最终都落入了邓家父母的囊中。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换一套房子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根据妹妹邓铭璐在作文中的描述,邓鸣贺小时候,邓家曾频繁搬家。
妹妹自己也提到,她小时候家里的搬家次数已经相对较少。
结语在我们童年时期,曾经学习过《伤仲永》这篇文章。仲永在年幼时便才华横溢,口吐莲花,因而在十里八乡间小有声誉。
仲永的父亲目光短浅,只看到他能为家庭带来财富,便四处带着仲永捞金。
最终,由于父亲过度干涉,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彻底耽误了仲永的一生。
邓鸣贺的故事,不正是当代的“伤仲永”吗?
相比之下,仲永比邓鸣贺更为幸运,因为他最终只是归于平凡,而邓鸣贺却失去了生命。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钱没了还能再赚,可是一旦身体垮了,一切都会化为泡影。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