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儿童的血管炎病川崎病下

关爱白癜风患者公益援助活动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796518.html

接上篇《偏好儿童的血管炎病:川崎病(上)》。

5诊断与鉴别诊断

川崎病的诊断仍依赖临床征象,参考美国心脏病学会年诊断标准。

(1)嘴唇红斑并皲裂、草莓舌,或/并有口咽黏膜红斑;

(2)双侧球结膜非渗出性充血;

(3)斑丘疹、红斑或弥漫性红皮病、多形性红斑样;

(4)手掌或脚底发红、手足水肿(急性期),或者/并有甲周膜状脱皮(恢复期);

(5)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1.5cm),通常单侧。

典型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为持续发热≥5天,且上述5条里至少有4条。

其中的「手掌或脚底发红、手足水肿」持续有很好的提示意义,如5条里有4条,且有该现象持续存在,则可在发热4天即可肯定诊断川崎。有经验的医生在排除了其他可能性的情况下,可以在发热第3天就可开始治疗。

图1川崎病的皮疹

必须指出的是,实际上有不少不典型(或者不完全型)川崎病。他们达不到「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但跟典型川崎病一样存在心血管病风险。

来自中国台湾的研究甚至发现「不典型川崎病」的冠状动脉受累率相对更高——但不清楚是疾病所致,还是因为「不典型」带来的延误诊疗所致。

鉴于此,那什么人容易发生「不典型川崎病」?来自日本、中国台湾的研究发现「不典型川崎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内儿童或者成年人。这类「不典型」的表现在:

(1)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最低:「不典型川崎病」超90%没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典型川崎病」只有40%~50%有该表现。

(2)皮疹发生率偏低:「不典型川崎病」约50%无皮疹。而「典型川崎病」只有约7%~10%的没皮疹。

(3)肢体改变也相对偏低:「不典型川崎病」约40%无,而「典型川崎病」只有约15%无。

无论「典型」与「不典型」川崎病,黏膜改变发生率都很高。但是,单纯依靠这点几乎不能帮助医生跟其他疾病区分。

图2川崎病的黏膜改变

为减少川崎病的漏诊可能(无论「典型」与「不典型」),只要发热达到5天都应考虑川崎病可能。尤其是6个月内儿童更不应拘泥是否达到「川崎病」诊断标准。因为他们更容易发生「不典型川崎病」。

川崎病诊断的核心要素仍是跟其他疾病鉴别。毕竟,诊断就是一个不断鉴别诊断的过程。

(1)病毒感染

很多病毒感染都可以带来较长时程的发热、皮疹。比如麻疹、腺病毒、肠道病毒属、细小病毒B19等。了解病情演变、仔细查体可以帮助到我们。

比如EB病毒可带来较长时间发热、淋巴结肿大;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herpesvirus6,HHV-6)感染后可带来较长时程的发热、皮疹。不过它们的淋巴结肿大特征、皮疹特征都有一定差异。熟悉这些临床特征即可鉴别。

(2)细菌感染

猩红热、洛杉矶斑疹伤寒、脑膜炎球菌感染。它们都可以带来发热、皮疹、精神状态改变等。但皮疹的特征、发生演变过程都有一定差异。

(3)风湿病与其他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药物过敏、金葡菌中毒休克综合征、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等。

6并发症

川崎病可以引发很多并发症,比如休克、巨噬细胞综合征、急性肾损伤、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感觉性耳聋等等。但最值得注意的是心脏并发症,因为它发生率高、死亡风险高、且易带来后遗症。

图3一个19月大儿童冠脉病理图。在9月龄时罹患川崎病,10个月后死于冠心病。

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病变,它广泛累及中等大小肌性动脉。因此几乎所有的川崎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除冠脉外,它也可以带来外周其他血管病变。

图46岁儿童的川崎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可见巨大冠状动脉瘤

图5黄色箭头所指外周动脉瘤

目前认为,川崎病导致的动脉瘤的高危因素有:

(1)诊断较晚和IVIG治疗延迟。在川崎病发病最初10日内给予IVIG治疗,能够使CAA患病率降至原来的1/5;

(2)年幼(1岁)或者年长(9岁),尤其是小于6月龄。但不清楚是因为延迟治疗所致,还是单纯年龄相关;

(3)男性;

(4)发热时间长(≥14天);

(5)对IVIG治疗反应差,比如持续发热或者复发发热;

(6)遗传因素;

(7)特定化验提示高风险。例如血细胞比容偏低、低钠血症、血清白蛋白低等。

鉴于川崎病的血管病变高风险,一旦疑诊川崎病,则所有疑似患者都应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便为后续随访确立基线值。

此外,对于存在发热和疑似「不典型川崎病」者,超声心动图表现有助于决定是否应该给予IVIG治疗。然而,如果没有足够经验的心脏超声医生,不能坐等超声结果而延迟IVIG治疗。

有足够研究证实,那些有冠脉瘤病变的川崎病患者在年长后容易罹患冠心病。少数患者会死于后期的冠脉瘤并发症。因此,即便发热不再,也应定期心脏超声监测冠脉变化。冠脉瘤体积偏大,则心脏超声监测频率就应更高。

比如,所有川崎病患者在出院后的第1-2周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后再于第4-6周重复检查一次。

但冠脉瘤体积较大者要更积极。在冠状动脉正在扩大的时段内至少一周2次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监测血栓形成,随后在川崎病最初45日这一高危时段一周实施1次,然后每月实施1次直到川崎病第3个月,此后每3个月实施1次直到川崎病发病后第1年末。

图6了解川崎病,减少相关心脏病风险

川崎病是儿童常见风湿病,它严重威胁儿童健康。风湿专科医生也应对此有充分了解,从而改善儿童健康、共创美好未来。

注解:IVIG即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eglobulin,IVIG)

编辑

黄蓓蓓

题图来源

Shutterstock

参考资料:

1.NelsonTextbookofPediatrics(第20版)

2.Rheumatology(第6版)

3.Uptodate国际文献数据库

4.美国心脏病协会,《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年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ff/6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