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发热的10个常识答近期家长提

白癜风能治愈么 http://m.39.net/pf/bdfyy/
Q:

1、孩子发热可以用物理降温吗?最近看一些科普都说不推荐物理降温

A:

可以!建议选择温和的物理降温方式,同时要避开体温上升期。

????“物理降温”的争议更多地来源于对物理降温的定义不准确,和对循证证据的教条解读。

????国内外的指南均不推荐“物理降温”作为没有基础疾病的个体的退热方式。这里的“物理降温”是指包括冰敷、酒精搽浴、凉水搽浴等强烈的狭义的物理降温,这样的物理降温,往往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尤其是在体温上升阶段,孩子本来就有怕冷、寒战、手脚冰凉,过度或大面积使用物理方法冷却身体,反而会导致机体通过加强产热(寒战)和进一步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出现皮肤鸡皮疙瘩)来克服物理降温的作用。???而广义的“物理降温”包含诸多降低环境温度的措施,比如开空调、减少衣物被盖、温水浴等,这样的措施只要应用时机恰当会改善发热孩子的舒适度,因此当然是可以使用的。物理降温强调顺势而为,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退热贴、冰冰贴理论上有微弱的物理降温效果,有安慰剂效应,且似乎也不会带来什么不安全。???但是也必须说明,不管是广义的物理降温还是狭义的物理降温,因为不影响体温调低点,很多时候退热效果并不好,维持时间也较短。

Q:

2、听说发热对病情有好处,是真的吗?

A:

发热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利弊并存。

????发热是一种生理机制,一定程度的发热对于机体有一定保护作用,对抗感染和病情恢复有益,对于无基础疾病的患儿,小于5天,不超过40℃的非持续发热,发热这个症状本身通常不会对机体有太大损伤;但是持续高热可引发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发热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危及生命。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参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发热之于急性感染,有益还是有害?》

Q:

3、既然发热对机体也有一定好处,我应该什么时候给孩子退热,什么时候先不处理呢?

A:

看孩子的感受和状态。

????大多数医生会建议体温超过38.5℃的时候使用退热药,这个建议简单易行,大多数时候按这个建议执行都是没有问题的。年3月发布的《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中也建议: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

????但是需要明白,退热药使用的目的,是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感(退热药,同时也是镇痛药),而不仅是为了把体温降至正常,因此并非38.5℃以上才能吃退热药,也并非到了38.5℃就一定要吃退热药。取决于发热给孩子带来的不适程度,如果孩子39.5℃,但并没有明显不适感,你完全可以让发热再飞一会儿,如果孩子38℃,但是发热让孩子有明显的不适感,也可以用退热药。孩子的不适程度,一定程度上与代表这孩子对发热的承受能力,不管体温多高,孩子状态良好,很可能此时发热对于孩子来说利大于弊;孩子状态不佳,很可能此时发热对于孩子来讲是弊大于利了。

Q:

4、孩子退热用什么药好?怎么使用?

A:

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按照说明使用即可。

????目前各个国家的相关诊疗指南、世界卫生组织都推荐研究最透彻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儿童退热的首选用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退热药物都完全不能使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其他更加优选的退热药。但是有些药物是明确不推荐的,也是有研究数据支持的,比如: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这些药物就不要给孩子用了。

????具体使用方法,按照厂家说明书使用就可以了。如果按照体重算,一般建议布洛芬每次用量5-10mg/kg,每日不超过4次。对乙酰氨基酚每次用量10-15mg/kg。厂家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往往更低,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也能达到较好退热效果。

Q:

5、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之间怎么选?那个效果更好

A:

这两个退热药之间效能基本相当。

对乙酰氨酚可用于2月以上的孩子,年龄范围更加广。布洛芬作用时间稍长一些。

详细对比可以参考以下这张表。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体温下降时间1-2小时起效时间<1小时达峰时间3~4h持续时间4-6小时6-8小时适用年龄2月龄以上6月龄以上Q:

6、孩子高热不退,医生建议我两个退热药交替喂可以吗?

A:

不建议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

两者退热作用机理一样,都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到退热的效果,交替使用并不明显比单独使用一个药退热效果好,而且增加副反应的风险。

交替用退热药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孩子用某一种退热药效果不好退不下来,而单药超过了每天4次的最大用量的现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我的这篇科普《1天吃了4次美林,娃儿还是发烧,怎么办?》

Q:

7、孩子反复发烧,会烧成肺炎或者脑炎脑膜炎吗?会烧得抽搐吗?

A:

不会。

????发热是疾病的结果,目前证据显示,发热本身不会导致病情恶化或神经系统损害,发热不会导致肺炎,发热不会导致脑炎,热性惊厥往往出现在发热过程中,但是发热不是直接原因,积极退热是否有助于减少热性惊厥,目前没有定论。现有证据表明,退热药不能阻止热性惊厥发作,对其无预防作用。对于热性惊厥或癫痫患儿出现发热时的处理原则和普通儿童一致。

Q:

8、孩子发热,但是体温不高,需要用退低热的药物吗?

A:

不存在单独退低热的药物。

????我们常说的退低热的药物,其实往往是一些复方制剂的药物,里面还有一定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者其他解热镇痛药物。比如最常见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里面就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只是每次的剂量会小于我们单独用退热药物时候的剂量。如果只是单纯退热目的,完全可以用单方的小剂量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达到同样的效果。复方制剂的优势在于如果同时有其他症状的时候,复方制剂服药更加方便。但是需要避免单方自己和复方制剂用药时候重叠过量。

????另外一些退低热的药物,其实是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不在我们今天讨论范围内。??

Q:

9、2个月以下的小孩子发热怎么办呢?

A: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物。

????新生儿及小婴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健全且不成熟,对解热镇痛药物的转化代谢排泄较年长儿及成人相对慢,药物蓄积易致肝肾损伤,甚至不可逆的组织结构变性坏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物。

????事实上,对于3个月以内体温超过38℃的发热孩子,有较高概率的严重感染的风险,通常不适合家庭治疗。及时就医,找出原发病积极治疗是当务之急。

Q:

10、发热的孩子,哪些情况下需要立刻就医?

A:

年龄小:年龄<3月,体温超过38℃;3~6月龄,体温≥39.0℃;发热≥5d发热超过5天;

循环差:皮肤黏膜苍白、发绀或者可见大理石样花纹;皮肤弹性差;

反应差:对外界反应不正常、无笑容,长时间刺激方能清醒,活动减少甚至各种刺激不能清醒、嗜睡、虚弱、哭声尖或持续哭吵;

异常呼吸心率:鼻翼扇动,呼吸急促:6~12月龄,呼吸频率50次/min;12月龄,呼吸频率40次/min;呼吸有异常的声音;心动过速:12月龄,心率次/min;12~24月龄,心率次/min;2~5岁,心率次/min;

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反复呕吐,肌肉僵硬、前囟饱满,颈项强直、抽搐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ff/8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