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a-cd.net/fengshang/xinchao/1858.html
家庭小药箱之
宝宝发烧怎么办
科学退热要知道
宝宝生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宝宝一发烧,全家都着急。一、如何定义小儿发烧?
发烧,一般指发热(医学术语)。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最方便的部位是腋下,夹置5分钟左右(不建议家长在家给孩子测肛温和口温)。每次使用完记得将水银柱甩到刻度以下。
红外线体温计(耳温计和额温枪):在孩子入睡、哭闹等不方便使用水银体温计时可以使用红外线体温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提高准确性。
二、给宝宝退热,
走出传统误区。
误区一
发烧没事,吃药打针都有副作用,用厚被子捂住,发发汗就好了。事实上,这种方法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还会引起比发烧还可怕的“捂热综合症”。小儿的体温调节功能未发育完全,汗腺不发达,所以加衣服,盖被子,往往是越捂越热。这种病多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一般患儿会出现发热、脱水、缺氧、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误区二
发热,咱用酒精擦擦,降温。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宝宝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通过皮肤吸收后,可能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另外,酒精擦拭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因此,儿童特别是小婴儿一般都不采用酒精擦拭。误区三
发烧了就一定要赶紧退热,抗生素、退热药赶紧吃上,只要热退了,就放心了。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有感染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还有非感染因素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暑、发牙、接种疫苗后发热等。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延误治疗,同时还要承担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而是否要吃退热药一定要综合评估孩子的精神状态和症状表现。如果体温38℃左右,能吃能喝能玩,精神如常,除发热外无其他症状,这种情况并不需要着急用药,家长注意观察体温和症状即可。目前,国内儿科医师一般都建议腋温超过38.5℃时使用退热药物,既往有过抽搐病史的患儿38℃使用退热药,禁止无依据应用抗生素。误区四
输液比吃药退热快,医院。事实上,输液没有依据证实比吃药退热快。体温的高低不是决定输液的标准,是否输液要依据发热的病因、程度来判断的。只有严重细菌感染、病情危重而不能进食或者脱水等情况下才需要输液治疗。静脉输液是给孩子一次静脉小手术,输液反应概率大大增高。误区五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比单一使用其中一种效果更好。两种药物剂量和间隔时间不同,用药方案会变得很复杂,非常容易混淆用药剂量和给药间隔,造成药物过量引起中毒。并且交替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尚显不足,缺乏共识,应尽量避免选择交替使用。年制定的《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中对退热药的使用做了再次的阐释,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也不推荐二者交替用于儿童退热。三、如何给宝宝科学退热?
一、物理降温法
多喝水补充体液
一些患儿发热的时候由于嗓子不适等各种原因不愿意喝水,事实上给患儿多喝水补充体液是第一要务,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适合于所有发热的患儿。一些果汁或者电解质饮料可以选择,但最好的还是白开水。温水擦拭
温水擦拭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患儿。每次擦拭的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如果宝宝精神好的话,在提高环境温度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温水浴,水温比体温稍低就可以。可使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体内热量的散出。使用退热贴
退热贴仅是局部退热,退热效果有限。如果宝宝贴上退热贴后无不适,可将其作为退热的一种辅助措施。可将退热贴贴于宝宝的额部、颈部、腋下及大腿根部,舒缓一些发烧所带来的不适。降低环境温度,但不适合所有患儿
小儿退热需要和周围进行热交换,环境温度越低越有利于退热,最好的环境温度是20~24℃,以使体温缓慢下降。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患儿发热早期伴随有畏寒、寒颤,则不适合这种方法。二、药物治疗法
一般认为患儿低热时不主张使用药物降温,当宝宝体温高于38℃且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或者体温超过38.5℃,伴全身不适感可以服用退热药物。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全球儿童推荐副作用小的退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以适用于儿童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泰诺林)和布洛芬混悬液(美林)两种剂型为例。关于退热药,家长们注意!1.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不宜长期或者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
3.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否则可能导致药物过量。
4.如服用过量或者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5.儿童用退热口服药多为混悬剂,使用前请务必摇匀;使用后,注意滴管和量杯的清洁。
6.对于呕吐、不易灌喂、服药时易哭闹(可能造成呛药)的宝宝,可以选择栓剂。
7.选择其中一种退热药,同时用多种或者交替使用,会增大不良反应的风险。
8.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遵照医生处方,不能自行随意增加药物剂量或缩短两次用药的间隔时间,避免因用药过量和过频,给患儿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9.应尽量饭后服用或与食物同服,不宜空腹给药,以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10.布洛芬和双香豆素、肝素等一些抗凝药物一起使用时,会延长凝血酶原作用的时间,进而增加出血风险(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者要慎用)。
四、如何护理发热中的宝宝?
环境护理
宝宝用药后,护理人员应嘱其卧床休息。在此基础上,应严格调整房间的温度与湿度并加强通风,及时帮助患儿擦汗,保持衣物干燥、清洁,提高宝宝的舒适度。
体温护理
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