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登革热南宁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做好个

近日,岑溪市报告5例登革热病例,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9月15日,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相关提醒,市民要做好个人防护,在生活和居家环境,还有单位等公共场所,要做好防蚊灭蚊措施。

据了解,登革热(dengue)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热的流行常是在天气湿热、蚊虫孳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期在7-9月。南宁市在年和年均出现过登革热疫情。

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此外,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通常为5~8天),感染登革热后,患者多数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

并且,登革热会传染,但是这种传染并不会从一个患者直接传染给另一个患者。登革热的传染源是已经感染登革热病毒的患者,包括轻型和隐性患者。一般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感染性最强。倘若患者在发烧初始或退烧阶段被叮咬,蚊子就有可能携带上登革热病毒,而在再次叮咬其他人时就会把登革热病毒扩散开。为此,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如果市民或身边人突然出现发烧、起红疹、眼窝痛、骨头肌肉痛等症状,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通过蚊虫叮咬传染给他人。

据悉,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那么,市民在生活中如何做到有效预防登革热呢?疾控专家表示,防控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染源。

比如,在单位等公共场所:应针对办公室、单位内部绿化区、庭院、假山及水池等各类场所开展翻盘倒罐、清理孳生地等工作,开展灭蚊行动,降低蚊虫密度。在生活及居家环境:广大市民人人动手,重点做好消除蚊媒孳生地的工作,自觉对家庭内的花瓶、花盆及花盆托盆等蚊虫孳生地进行清理,并定期开展灭蚊,有效切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xe/13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