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怎么办二

全文通篇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此篇讲的是疾病的传变,比较专业,如果能读懂,说明您很厉害哦,建议收藏。

三、临床证候

1太阳病

此时患儿多数以发热为主,伴有恶寒、鼻塞、流清白涕、喷嚏多、小便色白或者微黄、舌质淡红、苔白。

如何知道患儿是恶寒?

有的小儿会说话描述,容易发现,若是遇到不会表达的,则需要观察。发热时候是否喜欢盖被子,如果是,就有恶寒。发热时候有没有鸡皮疙瘩,如果有,就是恶寒。

此时,要注意的就是小儿舌苔。如果出现厚苔或者腻苔,就说明存在“湿”或者“饮”。小儿脾胃大多偏弱,是兼有太阴水饮。

如何区分“中风证”与“伤寒证”?关键在于脉象。脉浮缓者为“中风”;脉阴阳俱紧的,就是“伤寒证”。如果分不清,那就不分。临床按照“中风”与“伤寒”合病是一样的,因为之前说,太阳病外感邪气是风寒湿都存在。

2太阳少阳合病

此时,患者已经转了“里病”——少阳病,只不过太阳病同时也还存在。此时的患儿多数没有恶寒而是有些恶热,喜欢在发热的时候踢被子,脉象多有弦滑,舌质尖会偏红。

有的小儿,小便会偏黄。

这个并非人们常说的“风热感冒”。

3少阳病

此时,患儿基本没有明显的流涕,就算有,也是黏黏的,微微发黄,少许的喷嚏是允许的。

请注意,见到少阳病那就说明小儿平时脾胃差,湿邪偏重,就算发热治好了,最好后期继续调理一下脾胃。

4阳明少阳合病

此证,是因为少阳病中的“热邪”继续发展而来。当热邪越来越严重,造成明显的湿热证候,此时舌质红、苔黄厚腻、点刺多。往往小儿有便秘或者好几天不大便,口臭很明显,发热的时候有汗出,却是油腻的汗。怕热很明显,小便黄甚至短赤。脉象,则是滑数明显。

此时患儿多是高热难退,病情是相当凶险,一定要当机立断!

若是继续下去,则是发展为“大承气汤”证候。

5阳明病里实重证

也就是“大承气汤”证候。临床难见,但是也有。因为我的患者,往往在“阳明少阳合病”的“大柴胡汤”证候就解决了。

此期出现高热、便秘燥屎、昏睡、腹胀满、压痛等症状。

如果在此时,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医院。

以上证候,都是从太阳→少阳→阳明,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有的患儿其发热的变化也会另辟路径,那就是由太阳病,发展为太阳阳明合病,最后变成少阳阳明合病,走上“阳明病里实重证”的道路,这是一条险途啊!

6太阳阳明合病

此时就是所谓的“风热感冒”。患儿除了会有太阳病表现,临床症状也会有口干、饮水多、口唇干红甚至脱皮流血、怕热、踢被子、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微腻。

7阳明病湿热证候

此时,患儿已经没有太阳病的临床表现,也就是无恶寒、流涕,往往也是高热状态,舌苔是黄厚腻,舌质通红,点刺多、大、红,大便黏臭。

此时,则是与“阳明少阳合病”相类似,关键点在于大便情况。

上面的证候,都是我临床所总结的。

四、症候治疗

首先,小儿推拿是对太阳病时候效果比较好,但是一定要及时推拿。可以选用的手法:一窝蜂、拿风池。因为太阳病的治疗法则,就是发汗。当然还有泡脚发汗,但是最好不要洗热水澡。

还有艾灸大椎穴、肺俞穴、命门穴,也有发汗作用,同样只是适用太阳病时期。

其次,就是主要治疗原则:

1太阳病

太阳病一定要用汗法。如果是夹有湿邪,可以加上补脾除湿的方法。在推拿方面,就是运八卦多见,也有加上补脾的,太极按摩也行。

在中药汤剂方面,则是以桂枝二麻黄一汤,加点生石膏,若是有湿邪,加点茯苓就行了。

2少阳病

少阳病则是使用“和法”,不能汗、吐、下。在推拿方面,以补脾除湿为主。在中药汤剂方面,则是小柴胡汤为主。

3太阳少阳合病

太阳少阳合病,请用柴胡桂枝汤。

4阳明病

阳明病则是以清热为主,若是有便秘的情况,则需要使用下法,例如生大黄、芒硝之类。若是湿热为主,则需要辨别热与湿后再用中药汤剂,

例如栀子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小陷胸汤等。

5少阳阳明合病

少阳阳明合病,则需要果断使用大柴胡汤。舌苔退干净、大便非水样便,即可停药。

6阳明病里实重症

阳明病里实重证,直接使用大承气汤。大便下后,停药,改为他方。

7阳明病湿热症候

阳明病湿热证候,可以使用栀子豉汤合小陷胸汤加茯苓。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xe/7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