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水中火
年
3月26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水中火先生
QQ问诊:
患儿妈妈16:21:50
水老师,请求你帮忙治宝宝反复发烧。
水先生16:22:19
你自己的孩子吗?反复发烧多久了?
患儿妈妈16:29:33
具体情况是这样子的:
星期一(17号)开始有点拉稀;
18傍晚身子有点热;
19号白天在38度多,傍晚测了38.8,去诊所开了药,因为喂的方法不对,没喝多少;
20号早晨39.3,打了一针退烧的药(说是中药制剂),并且吃了诊所开的药。发了很多汗,烧退了,但是傍晚的时候,又有点烧,吃完药后,烧又退了。晚上三点多时测时又有39度多,然后用酒精擦额头,腋下等。
水先生16:30:19
现在精神状态如何?
患儿妈妈16:31:55
今天早晨发烧到40.3度,医院去,开了退烧的布洛汾悬液及退热贴,贴在额头上降温,还吃了复方头孢克洛干,银黄颗粒,富马酸酮替芬。
水先生16:32:29
可怜的孩子,一直被你们错误的治疗。
患儿妈妈16:32:32
昨天精神还很好,今天稍差,有点疲倦,还有拉稀,一天三次,昨天今天都三次。
大便最近是带绿色的,带绿色的水样便。
医院给的药之后,烧有退,但下午三点多又开始烧到39度,又吃了退烧的布洛汾,现在烧退了。
烧到39度的时候,医院,医生说要挂吊瓶3到5天,我们拒绝了,找水老师看。
宝宝是10个月16天,体重9千克。
水先生16:43:07
不能物理降温。这个是很愚昧的。
请马上用下方:
处方:甘草泻心汤
煎煮好后,分2次热服完。
患儿妈妈16:47:36
护理小宝宝,有没有应该注意什么?
水先生16:48:23
注意事项,医院。
其他的药都停了,只服用今天开的方子,毫升水煎煮。
患儿妈妈16:50:10
分2次,是不是要隔几小时服?
水先生16:50:37
3小时。
患儿妈妈16:51:22
吃完药,晚上再发烧的话,怎么办?
水先生16:51:46
你不要想这么多,你现在马上服用就行了。
患儿妈妈21:35:32
老师,第一副药的前半副药喂给宝宝吃了,宝宝吞不下去,折腾了半天药都凉了,吃到肚里的大概只有一半左右吧。
我想问,如果今晚不发烧可以不用喂另一半吗?还是说这是一整副药一定要吃下去才有效果呢?
还有,有没有什么好法子可以让宝宝比较容易吃下去呢?
水先生21:35:46
可以。
患儿妈妈21:36:32
如果今晚不发烧可以不用喂另一半,是这个意思吗?
水先生21:36:24
可以,是。
日期:/6/22
患儿妈妈10:33:34
水老师,昨天晚上九点多吃了你开的药之后,烧已经退了。
吃的量吃是吃了一剂中的二分之一,就是一剂的量只吃了一半,烧就退了。
其实真正算起来,连二分之一都不到,因为药宝宝不愿意吞下去,老被他吐出来,所以真正剂量只吃三分之一左右吧。
但是下利还有,从昨天吃完药到现在,有下利四次了,请教老师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水先生10:34:01
继续服用1剂。
患儿妈妈10:35:05
我把昨天煎好剩下一半的药继续给他服用行不行?
把药拌在奶粉水中骗他吃行不行?
因为宝宝不喝中药,昨晚用滴管喂,都弄得满头大汗。
水先生10:36:43
不可以。不要吃奶粉。
患儿妈妈10:38:02
那泡糖水,把药混糖水吃吃看?
水先生10:38:33
不能加糖。
患儿妈妈20:45:19
水老师,中午的时候给宝宝吃了昨晚剩下半剂的药。
没吃药之前,宝宝拉了三次肚子了,吃过药之后,宝宝到现在为止,拉了两次。
现在第二剂已经煎好了,准备九点多给宝宝喂下去。
如果还是下利,要不要更改处方?
还有,今天发现宝宝容易呕吐,而且发现他还会干呕。
水先生20:49:09
服完第二剂。
日期:/6/23
患儿妈妈8:45:34
水老师,昨晚9点多给宝宝喂药了,只喂了半剂的量。
而且昨晚喂的时候,因为他在挣扎,出了很多汗,同时发现他脸上及身上出现红色的斑点,到今天早上还没退,我刚才把他拍照传给您看。
从昨晚吃药到现在,又拉了两次,刚刚拉的一次我也拍照了,照片传给你看,大便的颜色相片上看有点偏暗。
另外,我用耳朵趴在他肚子里听,隐隐约约听到水流的声音。
烦请老师判断一下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水先生10:36:12
方子继续服用1剂。
日期:/6/25
患儿妈妈16:32:33
水老师,按照您说的,方子只服用半剂,因为给宝宝灌药太痛苦了。
然后昨天还有拉稀,拉了二次。
今天拉肚子好了,而且脸上的红斑今天也退了差不多了。
谢谢您。
水中火:
抓住气候特征考虑处方。
患儿服用的是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下利、呕吐、痞满是甘草泻心汤的三大主证。病理为心热气上逆故吐,脾寒气下注故利,壅滞于中,故痞满。
心热脾寒是夏月人体的生理特征。
仲景云:(农历)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补叙:患儿当时服用剂量
甘草8(炙),黄芩6,干姜6,党参6,生旱半夏6,黄连2,大枣2枚(劈)。
抓住心热脾寒的本质,这样看得就宽了。什么手足口,猩红热多是心热脾寒。
太阴病也会发热,我就有使用理中汤退烧的案例。
也可以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原文《伤寒论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七月老虎按:
1.《古方选注》:甘草泻心,非泻结热,因胃虚不能调剂上下,致水寒上逆,火热不得下降,结为痞。故君以甘草、大枣和胃之阴,干姜、半夏启胃之阳,坐镇下焦客气,使不上逆;仍用芩、连,将已逆为痞之气轻轻泻却,而痞乃成泰矣。
2.《医宗金鉴》: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3.《金匮要略释义》:湿热肝火生虫而为狐惑证,故宜清湿热,平肝火;由于虫交乱于胃中,又当保胃气,因人以胃气为本,故选用甘草泻心汤。君甘草以保胃气;连、芩泻心火,去湿热。虫疾之来也非一日,其脏必虚,卧起不安,知心神欠宁,故用人参补脏阴,安心神;大枣以和脾胃;用姜、夏者,虫得辛则伏也。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