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医院专家支高

医院儿科收治了大批发热患儿,走廊上常常坐满了挂着点滴的“发热小患者”。为了能够尽快让高热患儿安全降温,市医院儿科购置了降温毯,为发热患儿提供物理治疗。孩子只要躺在降温毯上,无需打针。

医院儿科副主任苏翠敏表示,市医院率先在全市范围内采用降温毯治疗,这种物理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到了显著效果,且降温持续、稳定、安全、有效。面对大批发热患儿,医院设备科很快就购置了降温毯,这正是临床十分需要的,感谢行政科室为临床服务。“目前这种降温治疗的收费不高,主要是为了孩子”,苏主任说。

中国父母对待孩子发烧,习惯于选择打吊瓶。市医院儿科副主任苏翠敏表示,由于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的炎症有效,对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而感冒发烧90%以上是病毒感染,一周之内基本可以自己痊愈,所以国外的医生很少给病人扎吊瓶打抗生素。家长不要一看见孩子发烧就如临大敌,急于给孩子退烧。其实,孩子感冒发烧,不主张用抗生素,物理疗法散热很普遍。如果高热不退,也可以采用降温仪、降温毯辅助降温。

国外的孩子发烧是如何治疗的?众所周知,抗生素滥用有副作用,如果孩子感冒发烧不扎吊瓶,仅仅靠“抗”能行吗?在日本,孩子发烧如何治?在日本,如果孩子感冒发烧,父母的第一个动作基本上都是把“儿童散热贴”给孩子敷上,或者让孩子喝下“解热剂”,只有在孩子持续高烧不退或者发烧超过38.5℃时才让孩子服下。因为日本的家长觉得用物理治疗的方法增强孩子的抗病力更重要。

夏季很热,但是也是小孩发烧的易发期,小孩发烧不同于成年人,如果发现有发热情况,一定要先采取方法。

  1、小孩夏天发烧怎么物理降温

  把孩子手脚搓热:如果孩子发烧时头很烫,手脚冰凉,家长要引起注意了,这种情况说明孩子的体温还可能继续上升,所以需要赶紧为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家长要不断的为孩子搓手心和脚心,直到把手脚搓热为止。

  给孩子温水洗澡:若孩子在发烧期间精神状态还比较好的话,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帮助散热。注意: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防止孩子身体不佳虚脱,洗完澡要赶紧给孩子穿衣,不要着凉。

  酒精擦浴: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宝宝发烧可以借用酒精擦浴来帮助退烧。这种方法降温快,体温一般很快会下降。苏主任提醒大家,酒精擦浴在儿童或婴幼儿浓度不能高,要特别注意。

  2、小孩发烧饮食注意事项

  孩子发烧后,爸妈在饮食上需要多注意了,不要让孩子吃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的米粥、稀饭等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用米和青菜做成的粥,对宝宝来说,是不错的选择。日常要让宝宝多喝水,补充水分,多注意休息,这样宝宝才能更快恢复健康哦。

  患病急性期一般食用流质食物,在恢复期或退烧期食用半流质食物。若发烧患儿食欲不好,就不要勉强他吃东西,以免吃了以后胃部不舒服吐出来。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在患儿发烧期内不要突然增加他过去没有吃过的食物,以免造成腹泻。

  3、小孩退烧食谱推荐

  炒绿豆芽:把绿豆芽拣去杂质,洗净;把锅烧热,放入植物油,烧至九成热时;将绿豆芽下锅,翻炒去生即成。

  米醋萝卜菜:将萝卜洗净,切成小的薄片;放花椒少许,加米醋浸4小时即可;食用时淋香油。

  发烧时的饮食禁忌

  忌多吃鸡蛋:鸡蛋所含营养的确丰富,但不宜在发烧期间多吃鸡蛋,这是因为鸡蛋内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并延长发热时间,增加患者痛苦。

  忌多喝茶:喝浓茶会使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且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使患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同时,茶叶水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忌多喝冷饮:如果是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烧,胃肠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饮会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感冒发烧时的饮食禁忌

  忌多食蜂蜜:发烧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忌多食辛辣:由于体温升高,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情况下乱吃姜、蒜、辣椒之类的温热辛辣食品,会以热助热,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与早日康复。

  低烧的原因

  结核性低热表现为低热、血沉快,有时胸部X线检查可阴性,但还不能除外结核的可能,可做结核菌素试验、或聚合酶链反应(PCR)等,以除外结核感染。

  做一下肝功能+乙肝抗原、肝胆B超检查,除外无明显症状的肝炎及肝胆疾患。查尿常规、除外隐性泌尿系感染。

  链球菌感染后状态:在患呼吸道感染后,可出现持续性低热,验血时,抗“O”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用青霉素和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这种现象的低热称为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如无器质性病变,可考虑功能性低热的可能。生理性低热:见于女性经前或妊娠期低热。神经功能性低热:临床上以20─30岁的青年多见,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0.3℃─0.5℃。可无症状,或伴头晕、失眠、乏力等症。此类患者约占长期低热患者总数的1/3左右,预后良好。

转载自网络

树兰·晋江主编许美芳

责编王忱

声明:本文为树兰晋江原创,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引用,欢迎一切经授权后的转载分享,请注明来源:树兰晋

如果你有新闻线索,欢迎投稿:tougao

shulanme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xe/8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