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感发热怎么办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多数都是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所导致的。我们把这种病邪侵入人体后导致以发热为主症的疾病称为外感热病。

外感发热辩证体质

热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外感发热的病位、病势、病邪性质等,因此宝宝外感发热的辨证要点是辨识热型。

风寒束表临床表现:听语音,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风热犯肺临床表现:

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黄浊涕,身热,微恶风寒,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暑湿袭表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头重身困,口渴,烦躁,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外感发热饮食禁忌:

外感发热的预防在于注意生活起居,避免感受时邪疫毒。调摄方面,首先应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如体温、神、色、肌肤、汗液、气息、脉象等。同时注意体温的护理,如高热时配合酒精擦浴等,热深厥深时,注意保温,汗出时及时擦汗并更换干燥衣服等。由于发热易伤阴,应注意养护阴津,鼓励病人多饮用糖盐水、果汁、西瓜汁、绿豆汤、凉开水等。饮食方面宜食用清淡流质或半流质,富于营养,但易于消化的食品。此外应风热期间避免食用以下食物:

1、糯米

糯米性味甘温,滋腻黏糯,若作糕饼,更难消化。故外感未清,火毒未消者,食之则外邪难解,火毒益甚,切勿食之。

2、鸡肉

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烧者,忌吃鸡肉。正如《医林纂要》所说:“鸡肉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鸡肉性质甘温,食之更有助热生火功,加重发热者病势或引起高热动风,故凡发热者忌食鸡肉。

3、鸡蛋

当感冒或感染性高热之时,因消化液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的活力下降,故宝宝外感发热时当忌吃高蛋白高胆固醇的鸡蛋,否则会引起食欲下降,消化不良,不利于热病的康复。

鲫鱼性味甘平,能益气补脾,凡感冒发热或感染性发热期间则忌食之,正如清代食医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言:“鲫鱼,外感邪盛时勿食,嫌其补也。”感冒之人,法当解表祛邪,切忌补益,否则有闭门留寇之弊。

4、鳗鲡

俗称白鳝,性味甘平,有补虚羸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凡感冒发热或感染性发热期间,不宜过食滋补食物,以防病邪不去。

5、牛肉

甘温益气之品,其补气作用犹如中药黄芪。正如《韩氏医通》所云:“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感染性发热之人,宜清而忌补,故外感发热之时,忌食牛肉。

小儿推拿

1、清天河水

2、四大手法

开天门

2、推坎宫:从眉心到两侧眉稍所成的横线为坎宫。具体推法为:用两拇指指腹从眉心向两侧眉梢分向推动30~50次。此法可疏风解表,止头痛,醒脑明目,适用于风寒感冒,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头痛等症状者。

推坎宫

3、揉太阳:两眉后凹陷处为太阳穴,可用两拇指或中指指尖在眉后凹陷处揉动30~50次。此手法可疏风解表,止头痛,清热明目。

揉太阳

4、揉耳后高骨:可用两拇指或两中指指尖在耳后乳突(隆起的高骨)下方的凹陷处按揉30~50下。此手法可疏风解表,镇惊除烦,可以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高热惊厥等症状。

揉高骨

3、平肝清肺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沿着孩子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的指腹面,从指根推向指尖,单一方向

风寒型:加按揉一窝风次

一窝风

风热型:加退六腑-次

退六腑

伴寒战、畏寒:去掉清天河水,加揉外劳宫次,推三关-次

外劳宫

推三关

伴有呕吐:加下推天柱骨次,揉中脘2-3min,逆运内八卦次

天柱骨

揉中脘

逆运内八卦

食疗方:

陈皮白粥

陈皮3g,大米50克。

解表散寒

上料煮粥。

适合风寒发热的患儿食用。

蝉蜕煲冬瓜

蝉蜕10g,冬瓜克

清暑退热、透疹利尿

冬瓜连皮切薄片,蝉蜕洗干净用少量温开水浸泡约10分钟,蝉蜕放入炖底部,加入冬瓜片,加ml水,炖2小时,分多次饮用。

晟儿宝药浴推荐:“热”“寒”

扫码添加指导医生,一对一辩证,

指导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xe/9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