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极其处理原则是家长必修的一门科

宝宝第一次发热怎么办?   孩子发热的话题就像”发热”本身这个名词一样“炙手可热”,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在育儿路上百分之百会遇上,但又希望快快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就给家长介绍关于发热的几个常识问题。   为什么要给孩子测体温?      测体温有什么讲究?   有家长说,测体温这么简单的操作,谁不会?   门诊上还真有这样的家长,当医生问:孩子体温多少?   家长说:不知道,我用手摸摸宝宝额头有些发烫,赶紧来了。结果医生打开宝宝衣被,呵,一股“热气”升腾而出,经过检查什么事没有,捂热了,就让抱孩子回去了。   孩子生病本来就不会说,真所谓儿科是“哑科”,加之我们家长对孩子发热缺乏经验,对一些不典型表现如精神状态变化不够仔细观察到,这时候测量体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果孩子发热家长能按时间段准确测量体温,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给你的判断或医生诊断、疗效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   孩子测体温的方法有哪几种?      几种孩子测体温方法   1、连续试温并记录:      标准体温图(家长只做参考)   一般给孩子测体温应该持续进行,根据情况间隔1-2小时,就应检测一次体温,看看体温变化及趋势。   2、正确的测温方式:   ①水银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不适于孩子   目前,从孩子安全考虑,专家已经不建议给婴幼儿使用水银温度计,因为这样有“水银泄露”的风险。   ②耳温枪:      不适于2岁以下孩子   同时,2岁以下孩子,专家不建议用耳温枪测量体温,因为孩子耳道短小,用耳温枪试温容易伤及孩子的耳道。   ③额温枪:      大孩子适用   现在最流行用额温枪测量,好处是快速、安全、便捷,但是,它的弊端是试温体温,对孩子来说不是太准确。   ④电子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适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   当然,目前比较适合孩子试温的是《电子体温计》,由于腋下体温最能准确反应体温的数值,而且腋温具有操作安全、方便、快捷的好处。      口温、肛温及腋温之间的温度差   过去也有给孩子试温用口温、肛温的,但是这两个部位体温都比腋温要高或低0.2~0.3℃,容易让家长产生误解,而且不容易记忆,尤其肛温家长操作不方便、孩子不舒适。   因此,人们还是习惯于用电子体温计来测量腋温。   测量体温一般之前要将温度计清洁消毒,试温前不要给孩子喝太热的水,以免影响体温准确性。   医院?      我们在门诊经常会遇上这样的情况:   “医生,宝宝发烧了,体温37.5℃,我们怕宝宝烧坏了,医院”。   而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发热持续几天。现在,精神越来越不好,甚至已经抽风了,家长才急匆匆送急诊。   家长经常问我们:医生,我们真晕,孩子发热究竟体医院呀?来早了白跑,来晚了有风险?   我们说,医院不能仅仅靠体温高低,医院。   专家认为以下这几种情况需要及时送医:   1、小婴儿(新生儿及2-3月婴儿):      小婴儿发热及时送医   如果小婴儿首次发热了,医院看看,因为引起宝宝发热的原因很多,加之孩子小,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病情瞬间变化,家长又缺乏经验,看不出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宝宝不吃、不哭、不动等,可能会有严重感染迹象,因此,小婴儿首次发热,医院让医生帮你判断分析及教会你护理。   2、体温持续38.5℃及以上:   医院进一步检查,医生会做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比如做血常规、咽拭子等,查明原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好指导用药。   3、发热持续并超过3天或退而再烧:   这可能就不一定是简单的感冒发热了,也许会有其它感染性或发热性疾病,必须要通过完善的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只有查明原因,才能正确处理或治疗。尤其是搞清楚是病毒感染?也或是细菌、支原体、真菌、结核,或是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   4、发热伴随其它症状:   孩子发热,我们家长不要眼睛只盯着孩子的体温,尤其是小婴儿,往往体温并不高,而反应出来的往往是不吃、不哭、不动,精神睡眠不好,这往往是病情严重的一个信号,有经验的医生总是通过孩子一些细小的变化,去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另外,如果孩子发热伴随咳嗽气喘、呕吐、腹泻、皮疹等一般情况,可能也是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现,由于家长不会判断,因此,出现伴随症状就应及时送医。   如何给孩子物理降温?   1、散热:   许多小婴儿发热是由于捂热引起,小婴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因此,打开被褥或解开衣领,很快就可以让体温恢复正常。   或开窗通风,只要不要让孩子在通风口住留就可以了,同样道理,炎热的夏天,也是可以开空调来调节室内适宜温度,达到降温效果。   2、多喝温开水:      喝水   这个道理很简单,多喝水能够促进代谢和排毒,加速血液循环,有效的起到物理降温的目的,同时,发热消耗热量及水分,喝水可以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及休克。   3、敷温湿毛巾:      物理降温:湿敷   发热时,通过持续性用温湿毛巾敷额头、腋下及腹股沟等淋巴结丰富的部位,来回换毛巾,可以达到很好的输出热度,是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浴   当然,我们还可以给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洗温水浴,水温34-35℃,每次洗浴不要超过20分钟即可。   家长切记,不要用酒精给孩子擦浴,一些老人往往振振有词的说:过去我们都是这样做的,也没出什么毛病?      酒精擦浴有过敏及休克的风险   但是,经过大量事实证明,酒精擦浴是错误不可行的,因为这样做将增加孩子酒精过敏的风险,同时酒精擦浴骤然降温,会引起循环改变导致休克的风险,我们说,哪个家长也不愿意冒此风险,成为这“万一”中的一例吧?   再说,发热只是一种临床表现,可以提示我们家长了解孩子哪里出问题了,降温不是目的,查明原因和控制感染才是根本。   4、退热剂的应用:      儿童退热药仅有两种   当孩子腋温超过38.5℃时,而且经过上述方法处理,体温还在持续上升,就要采取物理降温+退热剂联合的方法了。   目前国家医药总局及儿科学会权威建议:   适合儿童应用的退热药只有两种,即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混悬口服液。前者适用于6个月以下小婴儿口服,后者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口服。   原则上这两种药可以交叉用,一般4-6小时可重复口服,剂量按体重计算或按说明书服用,但不可以同时联合口服口服退热药还要进行物理降温。   总而言之,退热是让孩子感觉舒适一些,让家长心理得以安慰,真正的是要搞清楚发热原因,方能因病施治、治标还要治本。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干货!这50条“育儿建议”爸妈要收好,错过这篇可能就找不到了

新手父母都应掌握的10大育儿必备技能,10张图轻松掌握

88个超实用的育儿知识大全,值得新手妈妈收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xh/9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