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咳嗽呕吐,竟然推几下就能搞定,

近年来,成人的“亚健康”常被人提起。其实,婴幼儿(0-3岁)也有“亚健康”。

比如,易感冒发烧、咳嗽、呕吐、抵抗能力弱、成长缓慢或不长、面色萎黄、厌食、偏食、哭闹易怒、多动不安等,都是儿童“亚健康”的表现。

那么,面对病中哭闹的宝宝,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是医院吃药、打针、输液,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呢?

其实,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当宝宝出现上述症状时,只要自己在家里推拿几下,就能起到很好的调理效果哦~

发烧调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只有外感风寒或风热等会引起发烧,而对于外感引起的发烧,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解表发汗,因此有些外感发烧吃了退烧药会退烧。

但是,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喂了退烧药后汗出烧退了,但是一会又发烧起来了,这种反复发作常常让家长感到束手无策。

全国名老中医贾跃进主任认为,发烧并不仅仅只是外感能引起的,脏腑内的问题也会引起发烧,比如气郁、食积、气虚等,都会引起发热。

特别对于小娃娃来说,积食发烧其实十分常见。但是积食引起的发烧往往是退烧药不能解决的。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试试用下面这些方法:

食疗方法

食疗:山楂陈皮大麦汤

配方:山楂8克、陈皮6克、大麦8克

做法:大火烧开,转小火20分钟。饭后半小时服用。

用量:三岁内,一次喝小半碗,3-6岁,一次喝半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

适合:积食症状比较轻,如果孩子不太想吃饭,肚子有点胀的时候服用。

少儿推拿

1、运八卦:

时间:5~10分钟

功效:消食化积,理气除胀。用于积食引发的呕吐、腹泻、咳痰、胸闷、心烦等。

2、清脾胃经

时间:5~10分钟

功效:消食积、清胃热。用于积食引起的肚子胀、口中异味、舌红苔黄厚腻等症状。

注意:清脾胃两穴联推,因为积食属于身体里多余的东西,所以要用泻法。

3、退六腑

时间:5~10分钟

功效:退高烧、降实火、清痰热。主治一切实热症。

注意:积食发烧一般与风热发烧并见,所以都用退六腑,

一是清发烧之热,二是清食积所化的脏腑之热。

4、清大肠

时间:5~10分钟

功效:消食通便。用于积食所导致的各种大便不调。

咳嗽调理

许多家长,看到宝宝咳嗽,就立马给他吃止咳药,宝宝的气管和支气管很狭小,痰液很难排出,咳嗽虽然被止住,痰还滞留在呼吸道内。所以,要先祛痰,再止咳。

咳嗽的通用推拿手法

1、揉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横纹之下,掌横纹之上的高起部位。

作用:清热散结,宣肺止咳化痰。

次数:-次

2、拿天突穴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带一个弯曲度往下,穴位内下方,

抠压一种力度,使病人感到舒适。

位置:位于颈部,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

作用:治疗喉部炎症,止咳化痰

次数:-次

3、揉膻中穴

位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化痰止咳,呼吸顺畅。

次数:50-次

4、清肺经

位置:无名指由指根向指尖推

作用:清肺止咳

次数:-次

5、顺八卦

位置:在掌面以掌中心到中指根的三分之二为半径顺时针画圆。

作用:缓解痰结喘咳

次数:-次

6、四横纹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开胸散郁,化痰涎。

次数:-次

少儿推拿权威何玉华教授指出,在中医上,我们通常把咳嗽分为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燥热咳嗽和内伤咳嗽等。正确的辩症后,再进行对应的推拿手法,宝宝的咳嗽症状就可以更快的得到缓解。

以下是不同咳嗽需要用到的一些附加手法:

判断是风寒感冒的症状:

痰清晰苔薄白清鼻涕指纹红

早上起来咳嗽严重

咳声清扬

风寒咳嗽的附加手法

位置:在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之间

作用:温中散寒

次数:-次

位置: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向上用捏法把皮捏起来

作用:温中散寒补阳气

次数:5-7次

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中。

作用:散寒

次数:-次

判断是风热咳嗽的症状:

黄痰黏稠流浊涕指纹发紫

脉搏——浮数有力

风热咳嗽的附加手法

位置:手心向上,小臂中间

作用:滋阴清热

次数:-次

位置: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由上到下将皮捏起

作用:清热

次数:3-5次

判断是积食咳嗽的症状:

食欲不好腹泻或是便秘

苔厚腻面色黄有口气

积食咳嗽的附加手法

位置:大拇指尖到手腕处

作用:消食导滞

次数:-次

位置:食指侧上方,指根到指尖

作用:消食导滞

次数:-次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

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掐一掐揉一揉)

作用:消食导滞

次数:每只手指各10次

位置:肚脐周围

作用:健脾消食

次数:正逆各圈

判断是阴虚咳嗽的症状:

久咳干咳无力

花苞苔(一块一块的)小便黄大便干

阴虚咳嗽的附加手法

位置:手心向上,小臂中间

作用:滋阴清热

次数:-次

位置: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向上用捏法把皮捏起来

作用:温中散寒

次数:5-7次

位置:小拇指指尖到指根

作用:滋阴补肾

次数:-次

呕吐调理

呕吐是少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症状,是指胃中食物上涌、由口中吐出、或由鼻孔喷出的一种病症。多因饮食过量、品种繁杂、或过食生冷不洁食品引起的。

按照症状表现可分为这三种类型:伤食呕吐、胃热呕吐以及寒吐。

在这里,山医院儿科刘小渭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以少儿推拿治疗伤食呕吐的手法。

宝宝主要症状:呕吐物酸腐或是不消化食物、口气发臭、肚子胀痛、大便酸臭

取穴:清胃经、点揉足三里、揉推板门、下推天柱骨。

1、清胃经-次

胃经在手掌面拇指第一节掌骨桡侧面。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露出拇指、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指、中指从孩子大鱼际外侧缘掌根处推到拇指根部。

作用:清利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多用于腹胀、便秘等症。

2、点揉足三里30-50次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用拇指指端着力按揉30-50次。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3、揉推板门30-50次

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端揉孩子的大鱼际,成为揉板门或运板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4、下推天柱骨令局部潮红

位于颈后发际线正中到大椎成一直线。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

作用:祛风清热、降逆止呕,主治孩子颈部酸痛、呕吐、发热、惊风等症。

少儿呕吐可加推穴位:

揉膻中30次,顺运内八卦-次,顺时针摩腹3分钟,按揉内关-次

家长可根据症状酌情加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ye/10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