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唯儿诺儿科每天都会接到很多妈妈的电话,她们的问题是:家中的小朋友发烧了,发烧需不需要吃药呢?吃什么药好呢?
发烧是指口温超过37.5摄氏度或肛温超过38摄氏度。
发烧有助于身体抵抗感染,是抵抗力健全的表现。
发烧不是疾病,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感冒是发烧最常见的原因。
降温的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减少痛苦,与病情的改善或治疗没有相关性。
发烧的症状发热会引起寒战。当炎症或其它病因使大脑的温度计指针上调,身体会相应的产生寒战从而升高体温。当病情好转或服用退烧药使体温下降时,身体便开始出汗从而降温。
如何判断发烧用手触摸身体的方法来判断是否发热常常有误差。
最准确的测量小儿发热的方法是肛温。
四岁以上的孩子如果配合可以用口温的方法来测试。
肛温38摄氏度或口温37.5摄氏度是发热。
在家如何护理如果孩子有低温,没有明显不适感,精神还好,则无需降温。记住降温只能使孩子舒适一些,对病情的改善或治疗没有帮助。如果孩子有高温,明显不适,则需要降温来帮助孩子舒服一些。药物降温为主,物理降温作用不大,而且会使孩子更不舒服,所以尽量不用。用药剂量原则美国儿科医学学会强调:药物降温可以使用美林或泰诺林,但不建议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两者。也不建议同时服用含有美林或泰诺林的感冒药。否则有造成药物中毒的危险。泰诺林:10~15mg/kg,4~6小时/次,一天不得超过5次。美林:5-10mg/kg,6~8小时/次,单次最大剂量mg,一天不得超过4次。每日用药最大剂量美林的极量:mg/d泰诺林的极量:0mg/d小提示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发热使体内的水分过分蒸发,所以需要额外补充液体。脱水不仅使病情加重而且不易降低体温。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精神状态,是否有兴趣玩耍,是否烦躁或乏力,是否咳嗽剧烈或有呼吸困难,新出现的皮疹,等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有时比发热更重要。不要把孩子包裹的很严或过分保暖,不易降温,而且使孩子更不舒服。以下症状需要去儿科医生处就诊或去急诊室就医小于3个月的婴儿,肛温38摄氏度
年龄在3个月以上的婴儿,发热超过2-3天或体温高达39摄氏度
精神状态不好,有病态。
烦躁,过分哭闹。
持续呕吐或腹泻,有脱水症状。
持续或剧烈头疼,脖子僵硬或疼痛。
剧烈咳嗽,呼吸困难。
揪耳朵,或有其它症状提示孩子有耳痛
出现新的皮疹
赞赏